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 第361章 济州安民施仁政,分麦劝农固根基

第361章 济州安民施仁政,分麦劝农固根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赵六笑着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块麦饼,递给那签军:“先垫垫肚子,一会儿跟着俺去粮库,俺教你怎么选地种麦。”

辛弃疾望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耿元帅灵前的新麦以及他横刀裂痕都警示着他,光复后还要治理,恰似“萧何镇关中”的典故——当年刘邦与项羽争霸,萧何收复关中后,没有急于扩张,而是立刻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甚至亲自下地耕种,为刘邦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和充足的粮草,后勤顺利了,最终也就帮助刘邦赢得了天下。

今日义军破济州,正该效仿萧何,先让百姓安稳下来,让归降的签军找到归属感,才能为后续的抗金大业打下根基。

“马全福在哪?”辛弃疾问身边的亲兵。

“在粮库呢!”亲兵笑着回答,“马将军正带着人给百姓和签军分麦种,还请了几个老农,教大家怎么选种、怎么耕地,忙得脚不沾地。”

辛弃疾点头,朝着粮库方向走去。

沿途的街道上,处处是忙碌的景象:义军士兵们有的在帮百姓修补破损的屋顶,有的在清理战场遗留的兵器,有的在给归降的签军讲解义军的规矩。

有个年轻的义军士兵,正拿着一把新铸的铁犁,给几个签军演示怎么使用:“这犁是我们义军大营里的铁匠们造的,比你们以前用的直辕犁省力三成,耕地时要顺着地势走,别硬拽。”

粮库外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百姓和归降的签军有序地站着,没人喧哗。

马全福站在粮堆旁,手里拿着个木勺,每给一人分麦种,都会叮嘱一句:“这是新麦种,种的时候要注意间距,每亩地播八斤就够了,多了反而长不好。”

他穿着一件粗布短褂,裤腿卷到膝盖,沾着不少泥土,显然是刚从田埂上过来。

看到辛弃疾,他放下木勺迎上来,脸上带着汗珠:“元帅,你来了!百姓们都高兴得很,有的还说要跟着咱们一起屯田,明年多种些粮食,支援义军抗金!”

“好!”辛弃疾望着排队的人群,他们脸上都带着久违的笑容,眼里映着粮堆的金黄。

“让兄弟们好好教大家种地,问问兄弟们有看过《齐民要术》的吗,南北朝时的高阳郡也就是临淄离咱们这里很近,要是有不懂的,就找有经验的老农问——咱们不仅要打胜仗,还要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这才是抗金的根本。”

他走到粮堆旁,伸手抓了一把麦粒,麦粒饱满得能映出人影,“这些麦种,都是去年咱们在大营屯田时收获的,今年种下去,定能有好收成。”

马全福点头:“俺已经让人去通知周边的村落了,明天就组织百姓开垦荒废的田地。归降的签军里,有不少是庄稼人,正好能帮上忙。”

午后,中军大帐已由李铁枪设在了原济州守将府。

这座府邸是金军占领济州后,在北宋旧官署的基础上改建的,大堂的梁柱还是北宋时的旧物,只是上面的雕纹被金军凿去了不少,显得有些斑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