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孝宗平冤岳元帅,张浚挂帅筹北伐(2 / 2)
“某计划率军八万,号称二十万,兵分两路:一路以李显忠为左先锋,率四万大军攻灵壁;一路以邵宏渊为右先锋,率四万大军攻虹县(安徽泗县),得手后两军汇合直取宿州(安徽宿县)。两路大军齐发,先收复淮北三城,再与辛元帅的义军汇合,直捣中都!”
虞允文点头,补充道:“水师方面,小将毕再遇已率五千水师从海州出发,沿黄海北上,牵制金军海路援军;臣会留在临安,负责粮草补给,确保前线军需无缺。”
“陕西方面,可传信吴璘(磷)元帅,让吴家军在西路策应北伐。”
史浩听着两人定计却皱着眉头,指着舆图上的符离:“张枢密,李显忠与邵宏渊素来不和,让两人分领两路大军,恐生嫌隙。且淮北多平原,金军骑兵精锐,我军以步兵为主,需多加提防金军的反攻。”
陈康伯也补充道:“李显忠与邵宏渊可用,但需说明谁受谁节制,以免出现两军互不配合的情形。”
张浚却不以为意,摆摆手道:“两位宰相多虑了!李显忠勇猛善战,邵宏渊虽谨慎,却也知大义,北伐在即,他们怎会因私怨误国?且我军新胜,士气正盛,金军必不敢轻易反攻。”
史浩还想再说,内侍突然进来禀报:“张枢密,陛下召您去紫宸殿,商议北伐出兵日期。”
张浚起身,对着几人道:“出兵日期定在三日后,诸位可尽快筹备,勿误战机!”说罢,快步走出衙署,脚步轻快,显然已迫不及待要开启北伐。
紫宸殿内,宋孝宗正与大臣们商议出兵事宜。看到张浚进来,孝宗笑着起身:“张枢密,北伐的部署妥当了吗?何时可出兵?”
张浚躬身道:“陛下,臣已拟定两路出兵计划,三日后便可出发,预计一月之内可收复灵壁、虹县、宿州三城。”
孝宗大喜,指着案上的帅印:“好!这枚北伐帅印,朕便交给你了!朕盼着你早日传来捷报,收复中原,一雪前耻!”
张浚双手接过帅印,帅印由青铜打造,上面刻着“北伐都元帅”五个大字,沉甸甸的分量,让他不禁热泪盈眶:“臣定不负陛下厚望,不破金军,誓不还朝!”
三日后,临安城外的校场上,八万北伐大军列阵整齐,甲胄鲜明,兵器精良。
张浚穿着银色山文甲,手持帅印,站在高台上,对着将士们喊道。
“将士们!已经数十年了,咱们终于等到了北伐的这一天!汴梁已复,金狗胆寒,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定能收复中原,让百姓们不再受金狗的欺压!”
“杀金狗!复中原!”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天地都在回应。
宋孝宗站在高台上,看着这激昂的场面,心里满是豪情——他相信,这一次,大宋定能洗刷靖康之耻,重现当年的辉煌。
北伐大军缓缓出发,沿着官道向北挺进,两支队伍绵延数里,像两条金色的巨龙,在夏日的阳光下,朝着淮北的方向前进。
临安的百姓们自发地赶来送行,有的捧着米饼,有的提着水囊,对着将士们高喊:“将军们保重!早打胜仗回来!”
张浚骑在马上,望着远处的天际,心里默念:“岳元帅,当年您未竟的事业,今日我张浚定要帮您完成!”
风裹着稻香吹来,带着希望的气息,仿佛在为各路北伐大军,奏响胜利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