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明末少年 > 第376章 土改完成

第376章 土改完成(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今天,咱不光成立了小旗队,还选出了自己的村民干部。这些同仁都是大伙信得过的人,是从咱村里土生土长起来的,知道咱的难处,也懂咱的心思。在这里,我想对新当选的干部们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啊,这不是光挂个名儿,是要真真切切为大家伙儿办事。首先,得把心放在集体上,别总想着自家那点小算盘,队里的田地怎么种、牲口怎么养、农具怎么管,都要多琢磨,多和大伙商量,不能自己说了算。其次,要一碗水端平,记工分也好,分粮食也罢,不能偏袒谁、亏待谁,谁干得多、干得好,就得让谁得实惠,这样大伙才服气,才有干劲。再者,要带头往前冲,脏活累活先伸手,遇上难题不躲懒,把大伙拧成一股绳,一起把生产队的日子过红火。你们要是做得好,大伙记着你们的功;要是做得不好,咱也有规矩管着,毕竟这干部是咱全村人选出来的,就得对全村人负责!

从今天起,咱成立小旗队,耕地一起种,牲口一起喂,收成一起分。谁家劳动力多,谁家贡献大,年底分红就多拿!春播的时候,咱按人头分地块,青壮年挑重活,老人妇女管育苗;秋收的时候,咱按产量评工分,干得好的不光多拿粮食,还得给披红戴花!往后村里要修水渠,咱合力挖;要盖仓库,咱一起垒;谁家有难处,全队帮衬着——这才是一家人过日子的光景!

别觉得这是瞎折腾,咱算笔账:以前各家各户单打独斗,你家缺种子,我家缺肥料,遇上病虫害都慌了神。现在好了,生产队统一留种子、积肥料,请镇里的技术员来教新法子,一亩地多打几十斤粮,家家户户的粮缸都能装满!

父老乡亲们,旧社会的苦日子咱熬出头了,新日子得靠咱自己挣!从明天起,男人们扛犁下地,女人们拾掇菜园,老人孩子多积点农家肥,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这田地种得比地主那会儿强十倍、百倍!等到秋收时节,咱杀猪宰羊,敲锣打鼓,好好庆贺咱生产队的第一个丰收年!

大伙说,有没有信心?!

分队长讲完话,台下就都热情欢呼起来,每个人都露出灿烂的笑容,刚上任的田村小旗长也被要求到台前讲几句,这位小旗长讲话十分干净利落,“这以后的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这好日子是谁带给我们的?!是大同军,为了庆祝我们田村小旗队的成立和感谢大同军,我宣布杀猪宰羊,全村在一起聚餐,”这话一出,那场面就控制不住了,台下村民又蹦又跳,很久难以平静下来,

有谁会想到,田好谦一家人离开田村时心里是多么的难受,多么的怨恨,

田村只是一个缩影,这种事情同时发生在军饱镇的各个村庄,听说朴氏家族有欺男霸女闹出人命的事情发生,在批头大会上,苦主直接上台,控诉了朴家的累累罪行,朴家家主和涉事人员被当场砍头,朴家的所有财产都被充公,金氏家族是书香门第,没有什么恶名,也得到了和田好谦家差不多的下场。加平郡和汉城周边的其他一些村庄都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正当所有村民陷入翻身做主的喜悦当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我让传令兵给每个小分队下达紧急命令,让他们连夜成立护村队,对即将收割稻田进行日夜看守,这时候的稻田只要一个火星子,就会把大片的稻田烧毁,那些刚被撵出家门的地主们应该都想烧了稻田吧,

另一方面,让汉城那边下令,给丢了土地的地主们提供方便,鼓励他们开办工坊,兴办商号,以低廉的价格出租场地给他们,大同军保证他们的合法经营,优先招募失去土地的地主子弟进入官府当差,大同军还大量招募这些地主当中识字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把这些人才调往东江镇,支持旅顺口和皮岛的建设,给这些人都给了高薪,逐步缓解他们心中对大同军的怨恨,

我带着各小分队一直在军饱镇驻扎,白天帮助各小旗队秋收,那些小旗队刚选出来的队长们并没有管理小旗队的能力,小分队都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带领村民们秋收,如何分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集体劳作期间,小队里面要安排妇女们给下田的人做饭,每个田块分配给一个小队的人,减少有人干的多,有人干的少的现象,队长要安排专门的记工员,对每天出勤人员进行统计,这是秋收后分配粮食的参照,每天收工吃饭的时候,组织村民对一天的劳作进行评议,针对小旗长安排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共议,大家都认为有理的话,第二天就要改正过来,共议的时候对踏实肯干的人要表扬,对偷奸耍滑的人要批评,让每个村民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小旗队的一份子,

到了秋收完成,时间就过去十几天,看着晒谷场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稻谷,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挂着秋收的喜悦,要分粮食了,因为没有先例,各小旗长就请示分队长,分队长也不知道怎么分,又都跑过来请示我这个最高长官,我只好又给他们制定了分配方案,集体的粮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就是基础口粮,只要是这个村的村民,不管有没有参加过劳动,都必须得到基础口粮,一般都是一口人三百斤,第二部分是按照工分来分,统计出这个小旗队在一段时间内共有多少人次出工,再算出一个工分得多少粮食,第三部分就是集体留存的粮食,其中包括第二年的种粮,集体发展需要的粮食,需要上交的税粮,当然第一年大同军不收他们的税粮,需要粮食都是用钱向他们购买,各个小旗队得到分配方案,都马上安排分粮食,老百姓都跟过年似的,每家的粮食都要用车往家里拉,原来地主的粮仓都成了小旗队的公共粮仓,老百姓对大同军的感激之情就难以表达了,都纷纷打听大同军的皇帝是谁,要给大同军的皇帝立生祠,各小分队借此机会大力宣传大同思想,向村民们讲述了大同部落是没有皇帝和贵族的,在部落里人人都是主人。

各小分队撤离之前又召集各小旗队的干部开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做好干部,要熟悉种植养殖的基本常识,按照节气合理地安排生产,劳动中要做到合理分工,分配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农闲时要兴修水利,各小分队又在这些小旗当中选出能力超强,表现积极的人成立了军饱镇总旗,以后大同军有事直接找总旗就可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