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明末少年 > 第388章 做出肉罐头

第388章 做出肉罐头(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由于第一批罐头是给军队使用的,所以要做装五斤水的容量,征北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师叔,玻璃水烧好了,这玻璃罐子怎么做?”我让人给我做了一根一米五长的铜管子,又手指粗,又用泥巴做了一个陶罐,这陶罐和我想要的形状大小差不多,我对征北道:“你用铁水给我浇铸一个模具出来,这个模具要刚好和这个陶罐严丝合缝,做好的模具是两瓣的,连在一个夹子上,可以用手控制模具的开合,”征北听的一头雾水,没办法,我又在纸上把这个模具草图给画了出来,征北看草图才理解是什么意思。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把模具做了出来,打磨光滑,

当天晚上就开始试做玻璃罐子,征北把模具搬到玻璃窑口边上,我拿起事先准备好的铜管,把铜管伸进窑口里通红的玻璃溶液中,在表面来回搅动几下,提起铜管,铜管前端就跟上来鸭蛋大小粘稠的玻璃溶液,我不停地转动铜管,前端通红的玻璃溶液也跟着转动,我开始往铜管里吹气,这个要靠肺活量,空气被吹进玻璃溶液中,通红的玻璃溶液就开始慢慢膨胀,由鸭蛋大小变成鸭梨大,坠在铜管前端,就像一个通红的鸭梨,我把这个通红的鸭梨放到模具中,征北配合地把模具合起来卡死,我开始用尽全力往里面吹气,大概由十秒钟,估计玻璃溶液都贴合到模具边缘了,我让征北用大剪刀,沿着模具的上口把玻璃溶液剪断,对上口边缘稍微修整,就完成了一个玻璃罐子的工艺流程,剩下的就是等冷却几分钟,就可以开模取出玻璃罐子了,

工坊里的人都在围观,对没见过的新鲜事都充满了好奇,征北问:“师叔,这样就能做出玻璃罐子吗?”我这时候应该很牛逼地吹嘘一番,可惜现在身份有点特殊了,有很多人在场,要自重身份,面对征北的问询,也只是微微点点头,在这等待的时间里,应该抽一支烟,吐两个烟圈,才符合我的性格,可惜没有,此时我就在想,有空一定要把香烟搞出来,又是一个赚大钱的生意。

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我就让征北打开模具,一个透明的玻璃罐子就呈现在大家面前,还是有点微红,说明温度还是烫手的,工坊里围观的人一个个都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玻璃罐子看,他们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罐子,要不是亲眼看着我很轻易地就把玻璃罐子做出来,这个玻璃罐子卖给一个土财主,估计能卖个一千两银子,又过了几分钟,估计温度不烫手了,我拿起玻璃罐子,迎着光亮仔细看起来,这罐子四周明显有厚度不均匀的现象,表面还有凸凹不平的,厚度不均匀是操作不熟练,凸凹不平是模具没有打磨好,模具的接口处可以看到明显的缝隙。

我刚想给征北详细讲解如何改进,手里的玻璃罐子就被别人抢过去把玩了,我纳闷谁有这个胆量从我的手里抢东西,原来是护卫队长孙铁臂,只好等他们自认为跟我关系不错的人都轮流把玩一遍,这个玻璃罐子才回到我的手上,我对征北道:“这样的模具先做十个出来,做的时候要注意打磨光滑,要注意模具拼接处要处理平整。”征北问:“师叔,是不是模具都做出来就开始批量生产了,”我点头道:“模具出来就开始批量生产,工人从外面招募,要是招不到人就让附近的军垦营支援,没有工坊管事的让工部赵尚书派人过来,”

解决了做罐头的最难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招募大厨,做出几种典型风味的牛羊肉,这种事情动动嘴皮子就有人帮我做了,一下子就找来了四个做菜出名的大厨,做罐头可不是像家里烧菜一样,煮肉的锅都是要用煮盐的大锅,这种大锅肯定没有现成的,都要画好图纸,让冶铁厂定做,在等待大铁锅的这段时间,就让几位厨师用军队里做饭的大铁锅先凑合用着,让他们先炖出五香、麻辣、酱香等几种风味的牛羊肉,在玻璃厂不远的地方找了厂房,作为罐头厂,又购买了一批干透了的泡桐木材,让木匠按照玻璃罐子口的大小,生产出一大批木头塞子,把这些塞子放在蜂蜡里面煮了一下,让塞子里面没有气孔,准备被工作基本完成,征北批量生产出来的玻璃罐子基本合格,不比后世乡镇企业生产的玻璃罐子差,又尝了厨师们大锅煮出来的肉,也都还满意,决定第二天就开始灌装了。

晨雾刚漫过部落的石墙,晒谷场已架起三排陶灶,陶罐里的肉汤咕嘟作响——大同部落的第一锅肉罐头,在晨光里拉开了生产的序幕。

先看食材处理区,青石板上码着刚宰好的牛羊肉,汉子们用刀切成两指宽的肉块,妇人则蹲在溪边,将粗盐粒反复搓进肉里,“这样能腌出咸香底味,存得更久”。不远处的木架上,玻璃罐子正倒扣着沥干水汽,这些透着光的透明器皿是新烧出的宝贝,罐口边缘还留着手工打磨的细痕;泡桐木塞在温水里泡得发胀,另一口小陶锅则盛着蜂蜡,在文火上慢慢融成琥珀色的液体,冒着淡淡的松香气。

陶灶边早已分工明确:最东边的灶上,陶锅咕嘟着麻辣肉块,红辣椒与山花椒在热油里滚出辛香,负责掌勺的阿叔不时用木勺翻动,“要让每块肉都裹满辣油,才够劲”;中间的灶是五香口味,陶罐里埋着草果、八角,肉块在酱油与老汤里炖得酥软,筷子一戳就能穿透;最西边的酱香锅最费功夫,除了酱油,还加了米酒与麦芽糖,慢炖到汤汁浓稠,肉块泛着油亮的酱红色,引得围观的孩子直咽口水。

待肉块炖至八分熟,妇人便端着陶盆围过来,将热肉连汤汁趁热舀进玻璃罐——“烫点好,能把罐里的空气赶跑”,经验丰富的厨师在旁提醒,每罐只装七分满,留些空隙好封口。装完罐,汉子们立刻取来泡软的泡桐木塞,用力按进罐口,木塞刚好与罐口齐平,接着用细竹片刮去边缘溢出的肉汁,再由负责封口的妇人用细毛刷蘸着融化的蜂蜡,一圈圈涂在木塞与罐口的缝隙处,蜂蜡遇冷很快凝固,在罐口形成一层光滑的保护层,最后再裹上一层麻布,防止搬运时磕碰。

封好的罐头被小心放进大铁锅里,加水没过罐身,架在柴火上煮——这是部落摸索出的“灭菌法子”,大火煮够一个时辰,直到陶罐里的汤汁冒泡溢出少许,长老才点头说“行了,霉气都杀干净了”。煮好的罐头要搬到阴凉处慢慢冷却,待罐身不烫手时,有人会轻轻按压泡桐木塞,若木塞纹丝不动,便说明封口严实,能长久存放。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次的罐头已码在储藏室里:麻辣罐里红汤透亮,五香罐里肉块紧实,酱香罐里泛着琥珀光。我拿起一罐,轻轻敲了敲玻璃罐,清脆的声响里满是欢喜——这一罐罐肉香,既是大同部落手艺的新起点,也是往后寒冬里最踏实的口粮,大同军将士们在野外也不用光啃干粮了,积压的牛羊都有了出路,牧民们也不会季节性的亏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