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与左军主力对峙(1 / 1)
我看着像怨妇一样的赵连城心里也是好笑,赶紧解释道:“你看独立营刚成立就把你调过去,李将军也不会同意不是,再说赵虎子一下子抓那么多俘虏和战马,你要相信一个人的运气,事先我确实也没有想到,原来是安排孙大个在那个位置的,他不同意,实在没有得力的人了,才让赵虎子上的,赵虎子确实是鸿运当头,”赵连城勾住我的脖子道:“杨公子,过去的事不提了,咱就说以后,以后有好事一定要想着我,”我把他的膀子取下来,又把他酒气熏天的嘴巴扳正:“现在独立营扩编,你要是相信我们,你就申请调过来,前提是你要把斥候营安排好。”赵连城用力一拍桌面道:“我一会就跟将军说。”
次日,涢水和的洪水已经完全退去,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被淹死的左营兵丁尸体有不少都已经显露出来,李定国让贺九仪带领辅兵营坐船沿着河流打捞尸体和马尸,并不是李定国有超前的环保意识,而是大多数的尸体怀里都揣着珠宝,这还罢了,尸体身上的铠甲都是安西军紧缺的,为了增加活下去的机会,没有人会嫌弃死死人身上的东西。
赵连城如愿调到独立营,和赵虎子成为唯二的大队长,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整,孙铁臂带着龙精虎猛的独立营继续整编,有了几百个左营骑兵的加入,独立营的战力明显上了一个层次,又有一千匹战马,独立营算是正儿八经的骑兵营了,孙铁臂又有赵连城和赵虎子两个得力干将,开始了地狱式的训练。王自奇带着先锋营负责监视和防御左良玉,所有的队都有了自己的任务。
在李定国的中军帐,王尚礼作为张献忠派给李定国的监军,要参与军事决策,我现在是李定国的谋士,当然也要参与进来,咱的地位可没有监军高,只听王尚礼道:“将军,我们的任务是引开左良玉,现在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是不是该归队了?”李定国相当于一个大孝子,一般不会违逆张献忠,而我作为一个外人,又不能公然挑唆人家的父子感情,只好从利他的角度道:“王将军,此言差矣,我们把左军拖在这里一天,大帅那里就是安全的,大帅身边有各路义军十万之众,有没有我们这支队伍无所谓,要是我们能利用这个机会再立新功,也让大帅在其他义军面前长脸不是,”
李定国明显被我的一番话说动了,“依公子之见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笑道:“周边官兵当中,明显是左军最强,四万人就能撵着十多万义军到处跑,将军可敢用两万人和左军一战,挫挫敌人的锐气,”李定国道:“公子可有什么高见?”我笑道:“打仗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眼下就是多派哨探,了解敌情,加强队伍休整,等待机会。”
崇祯十年的三月份,安西军处在和左军的对峙中,左良玉的八千骑兵被毁灭殆尽,对安西军充满畏惧,虽然兵力还占着优势,也只敢驻扎在浙河镇按兵不动,朝廷杨嗣昌升任兵部尚书,推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熊文灿为五省总理,对义军进行围剿,东有左良玉,西有孙传庭,五省兵力统一调动,不再像以前,各省都是把义军撵出本省就完事了,这一举措对义军造成致命的威胁,左良玉的按兵不动,也是在等其它官兵调动到位。
安西军的先锋营和左营对峙,后营统领贺九仪在这段时间对周边地区活动,三月的鄂北,寒意还未褪尽,浙河镇与应山之间的旷野上却已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安西军的战旗在风里猎猎作响,“传我将令!”贺九仪的声音沉如惊雷,腰间的环首刀在日光下闪过冷光,“后营弟兄随我去柳家坞,抄那柳剥皮的粮仓!今日便让百姓们吃上热饭!”话音未落,两百余名安西军士兵已整队完毕,柳家坞的土豪柳万山是这一带出了名的“铁公鸡”,去年大旱时不仅拒不捐粮,还趁机抬高粮价,百姓们恨得牙痒痒,却碍于他豢养的私兵敢怒不敢言。
队伍行至柳家坞村口,便见两座丈高的青石门楼立在路中,门楼上“柳府”二字鎏金闪闪,与周围破败的民房形成刺眼的对比。贺九仪抬手示意队伍停下,亲自上前拍了拍门环,门内传来士兵嚣张的喝问:“哪来的野路子?敢闯柳老爷的地界!”贺九仪冷笑一声,突然拔出环首刀,刀光如电,“哐当”一声劈开了厚重的木门。门后十几个私兵手持棍棒冲了出来,却见安西军士兵长枪齐出,不过片刻便将私兵们按在地上,哀嚎声此起彼伏。
柳万山穿着锦缎长袍从内院跑出来,见到贺九仪便扑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将军饶命!小人家中粮少,实在拿不出多少……”贺九仪一脚将他踹开,目光扫过院内堆积如山的粮囤,“粮少?你这囤里的麦子,够全村百姓吃几年!来人,开仓分粮!”士兵们搬来梯子,撬开粮仓的木盖,金黄的麦粒倾泻而出,落在提前铺好的麻布上。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柳家坞,村民们起初还带着怯意,躲在门口偷偷张望,直到一位白发老人颤巍巍地走上前,贺九仪亲手舀了一瓢麦子递给他,“老人家,这是你们应得的,尽管来拿。”
老人接过麦子,泪水顺着皱纹滚落,“多谢将军!多谢安西军!”有了老人带头,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孩子们捧着陶碗,妇女们提着布袋,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贺九仪站在粮囤旁,看着士兵们有条不紊地给村民分粮,又叮嘱道:“每家按人口分,不许多拿,也不能少给!”夕阳西下时,最后一户村民也领到了粮食,家家户户的烟囱重新升起炊烟,麦饭的香气飘满了整个村落。柳万山被绑在村口的老槐树上,看着村民们欢天喜地的模样,恨得牙根痒痒。
贺九仪翻身上马,回望柳家坞的灯火,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远处浙河镇的战旗仍在飘扬,但此刻这村落里的烟火气,却比任何战功都更让他心安。他勒转马头,朝着其它乡镇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