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刘老根眼中的红河嘉年华会之欧罗巴的诞生(2 / 2)
突然,人群中不知哪个角落传来一个压低了却异常清晰的、带着浓重乡音和促狭意味的男声:“嚯!那照这么说,欧罗巴人……不都是‘牛X出来的’嘛!”这话如同在滚油里滴了水,瞬间炸开!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哄堂的大笑声!“哈哈哈!”、“谁说的?精辟!”、“话糙理不糙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纷纷扭头寻找声音来源,却只见人头攒动,哪里分辨得出是谁。
这时,一个穿着蓝布女学生装、梳着两条麻花辫、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女,气得满脸通红,挤到前面,对着阿猫和众人,声音清脆而带着愤怒:“胡说八道!这定是胡编乱造!污蔑!哪个有知识、有廉耻的民族,会如此编排自己的先祖?还将这等……这等不知廉耻的行径画出来公开展示?简直……简直不可理喻!”她指着画中半裸的欧罗巴,眼神里满是鄙夷。
阿猫听着这些激烈的反应,脸上依然保持着职业性的平静微笑,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达到预期效果的满意。他等议论声稍歇,才举起喇叭回应那女学生:“这位小姐,您别激动。这幅画,是西洋那边几百年公认的顶级艺术!画它的提香大师,在西洋的地位,就好比咱们的吴道子!这个故事,所有西洋人从小就知道,都承认是他们起源的神话。您要是不信,等会儿进去看看里面的文字介绍,或者问问在场的洋人先生们也行。这就是他们自己讲的故事,自己画的画,自己赞美的‘文明起源’!”
刘老根一家也挤在人群里小声嘀咕。
刘老根咂咂嘴,低声对婆娘说:“啧,看来这西洋人的祖宗,真不是什么讲究人,没廉耻。”
婆娘撇撇嘴,眼睛还盯着画里欧罗巴那半露的胸脯和迷离的眼神:“哼,你看那女人那模样,就知道不是正经好人家出来的!被射了一箭就忘了爹娘祖宗,爱上个不讲理的强盗?呸!要是我,宁可跳海!”两个孩子则似懂非懂,只觉得那画上的牛和天使很新奇。
就在众人对着巨画和故事议论纷纷、群情激动之际,谁也没有特别留意,那个发表评论的士子模样的中年人,愤愤不平的女学生,以及刚才那个发出惊人之语的、声音来源处附近一个穿着普通短褂、样貌毫无特点的中年汉子,趁着人群注意力被阿猫和巨画吸引,以及下一批观众正从就餐区涌来的混乱当口,悄无声息地脱离了刘老根他们这支“猫队”。他们像水滴融入大海,迅速散开,各自混入了旁边其他刚刚集结、领队马甲上绣着不同动物(比如狗、马、鹰)图案的队伍中,仿佛从未在此出现过。
“好啦好啦!”阿猫拍了拍手,再次举起喇叭,声音洪亮地盖过议论,“故事讲完了,画也看过了!乡亲们,这只是个开始!里面还有更多西洋的稀奇玩意儿,大房子、会跑的铁马(火车)、照亮黑夜的‘小太阳’(电灯)……保管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现在,拿好你们的‘猫牌’,跟着我——咱们进棚!看真正的‘欧罗巴之光’去!”
他挥了挥手,率先转身,走向展览棚那深邃的入口。刘老根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块刻着猫头的竹片,又看了一眼那幅在夕阳余晖下依然色彩浓烈、带着诡异美感和颠覆性故事的巨画《劫夺欧罗巴》,心头涌起一股混杂着猎奇、不解和隐隐不安的复杂情绪,拉着家人,随着人流,懵懵懂懂地踏入了那片被精心布置的、名为“文明”的幽暗光影之中。
穿过入口的幽暗通道,刘老根一家和“猫队”的几十号人,跟着领队阿猫,来到下一个展区。这里的背景是一幅巨大的、绘制着碧海蓝天和奇异白色石头建筑废墟的风景画(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想象复原图)。
“乡亲们!”阿猫举起铁皮喇叭,“刚才咱们看了欧罗巴公主被带到的地方——就是这里,克里特岛!按西洋人的说法,这里就是欧罗巴文明的摇篮!就像咱们说的黄河是母亲河一样。”他的讲解非常简洁,仿佛只是确认一个地理坐标,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啊,这摇篮里的文明,很快就搬了家,转移到了北边的大陆上,一个叫‘希腊’的地方,后来又到了一个叫‘罗马’的地方。咱们今天看到的西洋人那些引以为傲的东西,什么漂亮的房子、厉害的打仗本事、还有那些讲道理(哲学)的学问,根子啊,都在这两个地方!”
展区的布置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孤零零的巨画,而是用木板分隔出不同的“场景”,墙上挂着许多尺寸稍小、但同样色彩鲜明、细节丰富的油画复制品(后世高精度喷绘),配合着简洁的文字说明(大字报形式)。
阿猫带着队伍停在一幅描绘宏伟大理石神庙和广场的油画前(雅典卫城想象图)。画中人物衣着光鲜,或高谈阔论,或欣赏雕塑,一派祥和智慧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