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刘老根眼中的红河嘉年华会---蛮族与异教徒的上位(2 / 2)
他指向地图:“看!日耳曼蛮族可不是一股绳,他们分成了好多支: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伦巴第人……他们在原来罗马帝国的地盘上,你抢一块,我占一片,打来打去,建立了一大堆大大小小的蛮族王国!”
阿猫指着几幅描绘蛮族生活的画:篝火旁围着兽皮的战士、简陋的木头堡垒、原始的耕作方式、以物易物的集市……
“这些王国,就是现在欧洲那些主要国家的老祖宗!”阿猫语出惊人,“比如法兰克人搞的王国,后来变成了法国、德国的一部分;盎格鲁-撒克逊人占了不列颠岛,就是现在英国人的祖先;还有意大利、西班牙……这些现在西洋人牛气哄哄的国家,往上数祖宗,根子都是当年灭了罗马的蛮族!”
这番话如同在人群中投下了一颗炸弹!
“啥?!”花白胡子老农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英国、法国……那些洋老爷的祖宗,就是画里这些穿兽皮、抢东西的蛮子?!”
“我的天!那他们跟咱们刚才看的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穿白袍子、讲道理(哲学)的老爷,还有那些建大斗兽场、大浴室的罗马人,根本不是一伙人啊!”一个汉子恍然大悟般叫道。
“人种都不一样!长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干的事儿……哪一样像了?”婆娘也小声对刘老根嘀咕。“文化?”刘老根皱着眉头,“那些神庙、学问、法律……不是都让蛮族给砸光了吗?他们自己就会抢东西、盖木头棚子,能继承个啥?”
队伍里议论纷纷,观点空前一致:现在的欧洲列强,跟古希腊罗马,无论是血脉(人种)还是留下的那些“好东西”(文化),早就断了根了!他们是毁灭者的后代,不是继承者!
就在这近乎“盖棺定论”的气氛中,一个声音带着点犹疑响了起来,还是那个之前试图为罗马制度辩护的“小商贩”:“领队小哥,话……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吧?也许……也许这些蛮族虽然灭了罗马,但后来……后来也慢慢接受了罗马的文明呢?就像……就像……”他话没说完,眼神飘忽,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比喻,又似乎不敢明说,但那个未尽之意,在场不少心思活络的人,尤其是刘老根这样经历过“改土归流”或听说过“汉化”故事的,都隐隐约约捕捉到了——他是在暗示,就像历史上入主中原的“蛮族”(如元、清),最终也接受了中原文化一样。
这个微妙的暗示,让一部分人陷入了短暂的思考。
阿猫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瞬间的静默和疑惑。他没有直接反驳,脸上反而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神情,他举起铁皮喇叭,声音洪亮而充满引导性:
“这位大哥问得好!‘蛮族会不会接受被征服者的文明?’这可是个大问题!光靠嘴说可不行,咱得用事实说话!”他目光扫过众人,特别是那些露出思索表情的人,“大家心里是不是也有这个疑问?蛮族占了罗马的地盘,过了几百年,他们自己是变成了新的‘罗马人’,还是依旧干着蛮族的勾当?他们所谓的‘中世纪’,到底是继承了罗马的荣光,还是……嘿嘿,大家跟我来!”
阿猫故意卖了个关子,脸上带着一种“答案就在前方”的神秘微笑,用力挥了挥手:“拿好你们的‘猫牌’!下一站——咱们就去亲眼看看,西洋人自己说的那个‘黑暗的中世纪’,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看看那些蛮族国王、骑士老爷、还有高高在上的教会神仙们,是怎么‘治理’他们打下来的江山的!走!”
他不再理会那个“托儿”和人群中的窃窃私语,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展厅深处一片更加幽暗、仿佛笼罩在厚重宗教帷幕下的区域。那区域入口的灯光昏黄摇曳,隐约可见描绘着高耸阴森的哥特式教堂、全身盔甲的骑士以及被锁链束缚的农奴的剪影壁画,一股压抑沉闷的气息扑面而来。
刘老根下意识地攥紧了怀里的“猫牌”,那刻着猫头的竹片边缘硌着他的掌心。他看看前面那幽暗的入口,又回头望了一眼身后通道里那些描绘毁灭的油画残影。蛮族后代……黑暗的中世纪……接受文明?那个“托儿”未尽的暗示像根小刺,扎在他心里。他既对那“黑暗”感到本能的抗拒和一丝不安,又被阿猫那笃定的语气和前方未知的“真相”所吸引。他拉紧家人,带着满腹的疑问和越来越强烈的好奇(以及对奖券的惦记),随着人流,懵懂而又坚定地踏入了那片象征着中世纪“黑暗”的展区。他隐隐觉得,关于西洋人“根子”的问题,答案或许就在那片幽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