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红河冬夜之月升情动(2 / 2)
这旋律,对于在场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它有着云南山歌的骨架,婉转悠扬,却又被赋予了全新的血肉和灵魂——那正是后世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此刻,它跨越了时空的阻隔,第一次在这1900年的红河之畔,向世界展露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旋律流淌的瞬间,舞台上精心布置的扩音设备——虽然比之后世效果显得单薄,有些许杂音,音域也不够宽广,但已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技术成果——忠实地将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清晰地传递到会场的每一个角落,送入每一个人的耳中,直抵心房。
男声(汉族小伙,深情而悠远):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
清澈透亮的男声,如同月光本身,带着对远方情人的无尽思念。歌词直白而深情,瞬间击中了所有聆听者的心弦。尤其是场中的青年男女,那份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被这月光下的歌声撩拨得愈发清晰。
女声(彝族少女,清亮而婉转,带着山野的灵气):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少女的回应,带着彝族特有的高腔韵味,那一声声缠绵悱恻的“哥啊”,如同清泉击石,又似夜莺啼鸣,将对情郎的眷恋与追随,化入那流淌不息的小河之中。月光、深山、小河的意象,在歌声中完美交融,构筑出一个纯净而深情的意境。
这意境,与此刻天幕上那轮冉冉升起的、光华四射的满月,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契合!月光如水,歌声如诉,天地万物仿佛都在为这绝美的情歌和鸣。
贵宾区中,那些正在为长辈们“尽孝”制作食物的外国青年男女们,手中的动作不自觉地停了下来。他们或许听不懂具体的歌词,但那旋律中蕴含的深切思念、纯净的爱意,以及那与月光完美呼应的意境,已足以让他们心神摇曳。旁边懂中文的外国人或懂外语的中国青年热心地低声快速地解释着歌词大意:
“Theoonrisessht…Thkgofylovethedeepountas…Mylovewalksliketheoonthesky…Oh,ylove!Theriverflowsclearbelow…”(月亮升起如此明亮…思念我深山中的爱人…我的爱人如天上明月行走…哦,我的爱人!山下河水清澈流淌…)。
这番解释,更让他们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动容和向往的神情。原来东方的爱情,竟可以如此含蓄又炽热,与天地共鸣!他们望向舞台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沉醉。
而在外围那最为热烈的一堆篝火旁,被几位同样盛装的白族、彝族、傣家、苗家少女环绕着的者黑嫫,此刻仿佛凝固了。她身着象征首领身份的华美彝族服饰,火光照耀着她年轻而英气的脸庞,那双平日里锐利如鹰隼的眼眸,此刻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水汽。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当那熟悉的、曾在她心底百转千回的旋律流淌出来时,者黑嫫的身体便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颤。几个月前,在那个改变了她一生的旅途中,在那座彝族寨子篝火旁,也是这样的月夜,那个从天而降般闯入她生命的男人——王月生,曾用他那带着略显青涩却无比真诚的嗓音,当众为她唱起了这首歌。这首歌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她者黑嫫。而她也相信,这首歌此时出现在这里,也一定是为了她。
此刻,这旋律被如此盛大、如此完美地重现于世!歌词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邃,伴奏更加悠扬,响彻在这汇聚了中外宾客的红河之畔!
者黑嫫心中那因为情郎未能现身陪伴而产生的、如同蛛网般缠绕不去的幽怨,在这熟悉的歌声响起的瞬间,如同遇到了烈日的薄雾,顷刻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她明白了。
这哪里是什么嘉年华会的普通节目?这分明是王月生跨越时空,为她送上的最盛大的情书!是只属于他们两人的秘密,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以最浪漫的方式公之于众,却又只有她能完全读懂其中饱含的深意!
“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妹……”
(男声温柔倾诉)
“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
哥啊!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女声深情呼唤,带着一丝期盼的颤抖)
歌词一段段递进,情感一层层加深。者黑嫫抬头望向那轮仿佛也听懂了歌声、加快了脚步向中天攀升的明月。清冷的月辉洒在她脸上,映照着嘴角不自觉扬起的、带着泪光的微笑。心中那小小的、因思念而生的空缺,正被汹涌而至的甜蜜、感激和更加强烈的思念一点点填满,直至充盈。
她知道,这首歌就是她的情郎。他虽未现身,但这穿越时空的旋律,这精心策划的月下告白,比任何陪伴都更加深刻,更加动人。他正以这种方式,在这片他们共同热爱的红河之畔,宣告着他的存在,宣告着他的心意,也宣告着他与她之间,那注定不凡的未来。
月光如纱,歌声如酒。整个嘉年华会场,无论中外贵贱,无论长幼尊卑,都在这首《小河淌水》的魔力下,沉醉于这片由月光、音乐和爱情编织的、永恒而静谧的梦境之中。这轮明月、这首情歌、此情此景,注定将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亲历者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