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逆流韶华 > 第343章 瓦刀尖上那滴水

第343章 瓦刀尖上那滴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清晨的第一缕天光尚未刺破巷口的薄雾,一阵尖锐的争吵声便已撕开了纸火巷的宁静。

是李家砌补灶台,新买的青砖尺寸不对,翘棱翘角,任凭泥瓦匠怎么抹,湿漉漉的泥灰就是挂不住,纷纷滑落。

街坊们围了一圈,七嘴八舌,却都束手无策。

沈星河提着一篮刚买的青菜路过,脚步并未因这骚动而停留。

他径直回到自家门前,放下篮子,蹲在斑驳的门槛边,从墙角摸出一把生了锈的瓦刀,轻轻刮下一点干燥的旧墙灰。

他在脚下的青石板上,用灰粉画出一道清晰的弧线,又在旁边添了几个简单的比例符号。

“三比七,灰和砂拌匀了,再兑半小勺熬稠的陈米汤进去,搅成粘膏,保准好用。”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让周遭的议论声瞬间静了下去。

几个围观的孩子最先反应过来,像是得了什么宝贝秘籍,一边嘴里念叨着“三比七”,一边飞奔着去给李家报信。

沈星河没再多言,也没解释这法子是他前世在建筑工地实习时,从一位老瓦工那学来的土方。

于他而言,不过是随手一教,如风过无痕。

可当李家那修葺一新的烟囱里,终于升起第一缕踏实的炊烟时,几个大人却专程跑到他家门前,对着石板上那道快被脚步踩模糊的灰线,郑重其事地鞠了一躬,嘴里喃喃着:“这是沈师傅给咱巷子留的谱,得记下。”

林夏坐在小院的石桌旁,整理着新一期《巷讯》的稿纸。

炭条书写的字迹粗粝而有力,记录着巷子里鸡毛蒜皮的日常。

她忽然发现,一张稿纸的夹缝里,被人塞进了一小段木炭条,旁边用更细的笔迹附言:“昨夜雨水渗进粮柜,南货街的石灰包也不管用,求个防潮的方子。”这正是《巷讯》的妙用,提出一个难题,整条巷子的人都会帮着想办法。

她正琢磨着如何将这个问题整理成文,向大家征集良策,却见沈星河不知何时已站在院角,默默地拆着一张废弃的旧竹席。

他没说话,只是将竹篾拆散,重新编织成一张带有均匀孔洞的方格垫层,然后走进厨房,将自家米柜里的粮食悉数倒出,把竹垫铺在柜底,再将粮食倒回。

做完这一切,他拿起一截炭条,在厨房的白墙上写下一行字:“通风隙不闭,湿气自可逸。”林夏看着那行字,再看看柜底那层留出呼吸空间的竹垫,心中豁然一亮。

次日清晨,她推开门,发现几乎整条巷子的粮柜底下,都多了那么一层样式各异却功用相同的花格竹垫。

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沈星河变了。

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事事冲在前面,大包大揽地去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开始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教会人们如何自己去“看见问题的方式”,如何用身边最寻常的物件,去构建属于自己的解决之道。

午后,巷子里来了几个陌生面孔,是县文化馆派来测绘“纸火巷”建筑格局的工作人员。

他们带着精密的仪器,对着飞檐和马头墙比比划划,嘴里念着一串串专业的术语,打算为这条百年老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星河的父亲沈建国,拎着他那标志性的白瓷茶缸,站在自家院中,冷眼看着这一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