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认知生态的失衡与校准(1 / 2)
元叙事号在信仰星域完成信仰守护体系验收后,超维探测仪在“共生星域”捕捉到异常的“生态认知紊乱信号”——该星域的“育植族”(以植物生态培育为核心)、“繁海族”(以海洋生态维护为核心)、“护兽族”(以陆地生物保护为核心)三个以“认知生态共生”为文明存续基础的族群,正陷入“生态失衡”的绝境:育植族的植物生态认知被扭曲,为追求“快速产出”大量使用化学催生剂,导致土壤板结、本土植物灭绝,连基础的氧气供给都出现短缺;繁海族的海洋生态认知被篡改,将“海洋资源”视为“无限索取对象”,过度捕捞、随意倾倒废料,导致珊瑚礁大面积死亡、海洋生物链断裂;护兽族的陆地生物认知被误导,认为“生物保护即圈养隔离”,将野生动物关入密闭空间,导致物种退化、野外生态链崩塌,文明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不是生态自然恶化,是‘认知生态的共生逻辑被恶意篡改’!”洛伦兹紧急解析生态认知图谱,发现三族的“生态共生神经元”被植入“掠夺式认知因子”,“认知生态是文明与自然的‘共生契约’——育植族靠它维持植物多样性,繁海族靠它保障海洋活力,护兽族靠它守护陆地生态。现在契约失效,文明就像在自毁的生态环境中裸奔,随时会被自然反噬。”
陈曦将手掌贴在疑问曼陀罗上,核心与共生星域的生态信号共鸣时,感受到一股刺鼻的“生态恶化能量”:没有植物的清新气息,没有海洋的温润波动,只有土壤的腐朽、海水的腥臭与动物的悲鸣。“更致命的是,生态失衡正在引发‘文明生存反噬’,”她语气凝重,“育植族因氧气短缺出现集体呼吸困难,繁海族因渔业枯竭陷入饥荒,护兽族因生态链断裂面临水源污染——若不及时校准认知生态,三个文明会在自毁的生态中走向灭绝。”
元叙事号立即联合星歌族、算力族、元素族组建“认知生态校准小队”,赶赴共生星域。抵达育植族的主星“植星”时,景象惨不忍睹:曾经郁郁葱葱的“生命森林”变成枯黄的林地,地面覆盖着厚厚的化学残留,裸露的土壤泛着灰白色;种植园里,畸形的作物挂满枝头,散发着刺鼻的化学气味;城市中,族人戴着厚重的氧气面罩,步履蹒跚地寻找清洁水源。育植族首领“植”看着枯萎的幼苗,绝望地说:“我们只想多产粮食,却没想到会毁了整个星球——现在连呼吸都成了奢望。”
小队深入调查后发现,生态失衡的幕后黑手是“掠生族”。这个以“掠夺宇宙生态资源、实现‘资源垄断统治’”为目标的势力,研发出“生态认知篡改仪”,通过发射“掠夺认知波”,扭曲三族的生态共生逻辑:向育植族注入“产量即一切”的极端思想,忽视土壤与植物多样性保护;向繁海族传递“海洋资源无限”的错误认知,鼓励无节制索取;向护兽族输出“隔离即保护”的扭曲理念,破坏生物自然生存环境。掠生族则趁机在星域内建立“生态资源掠夺站”,将三族因生态失衡产生的“退化能量”收集起来,转化为自身的“资源开采能力”,用于进一步掠夺其他星域的生态资源。其“篡改核心”隐藏在共生星域边缘的“掠生星”上,通过上百个“信号传播塔”,确保掠夺认知波覆盖整个星域。
“必须先阻断掠夺信号、唤醒共生认知,再修复生态系统、重建共生体系,最后摧毁掠生族设施,根除失衡根源!”陈曦制定“生态校准方案”,分阶段开展紧急救援。
##第一阶段:阻断掠夺信号,唤醒共生认知
算力族与元素族联手构建“生态防护屏障”:算力族研发“生态认知修复程序”,通过卫星网络向三族的生态认知系统注入“共生唤醒补丁”,暂时纠正扭曲的生态逻辑——让育植族意识到“土壤保护与产量平衡”的重要性,繁海族明白“海洋资源有限”的事实,护兽族理解“自然生存即保护”的本质;元素族则用“自然生态能量”,在植星的残留林地、海族的近海区域、兽星的野外保护区布设“共生唤醒阵”,用纯净的自然生态信号(如健康土壤的微生物活动、活力珊瑚礁的生态景象、野生动物的自然迁徙),唤醒三族的原始生态共生认知。
星歌族则负责“生态记忆唤醒”:在植星的“生命博物馆”,星歌族播放育植族祖先“轮耕种植、培育本土植物”的影像,展示“土壤肥沃、植物多样”的健康生态场景,当族人看到画面中无需氧气面罩、自由呼吸的祖先时,眼中泛起泪光,开始主动清理土壤中的化学残留;在海族的“海洋文化馆”,星歌族组织“海洋记忆分享会”,邀请老渔民讲述“曾经鱼群满仓、珊瑚缤纷”的海洋盛况,当有人拿出珍藏的“健扛珊瑚标本”时,繁海族成员纷纷表示要停止过度捕捞;在兽星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星歌族播放护兽族“与动物共生、守护野外生态”的历史片段,当画面中族人跟随兽群迁徙、守护幼兽成长的场景出现时,护兽族开始拆除动物圈养设施,将生物放回自然环境。
随着掠夺信号被阻断,三族的生态共生认知逐渐唤醒:育植族停止使用化学催生剂,繁海族限制捕捞规模,护兽族释放圈养动物,文明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第二阶段:修复生态系统,重建共生体系
在认知唤醒的基础上,小队协助三族彻底修复受损生态,重建科学的生态共生体系:
-**育植族的“植物生态修复体系”**:算力族研发“土壤修复算法”,通过分析土壤成分,制定“微生物改良+轮耕休耕”的修复方案,同时筛选本土耐受力强的植物品种,恢复植物多样性;元素族用“植物能量滋养术”,在植星的林地布设“生态恢复阵”,通过自然能量加速土壤净化与植物生长;育植族则建立“生态种植体系”——开设“生态农业课堂”教授可持续种植方法,设立“土壤监测站”实时监控土壤健康度,用“生态产量”替代“化学产量”,实现植物与土壤的长期共生。
-**繁海族的“海洋生态修复体系”**:算力族设计“海洋资源管理系统”,根据海洋生物繁殖周期划定“禁渔期”,设置“海洋保护区”恢复珊瑚礁与海藻床,同时研发“废料净化技术”处理海洋污染物;元素族用“海洋能量激活术”,在海族的近海布设“珊瑚修复阵”,通过自然能量促进珊瑚虫繁殖与海藻生长;繁海族则重建“海洋共生机制”——组建“海洋巡逻队”监督捕捞行为,举办“海洋保护节”普及海洋生态知识,实现人类活动与海洋生态的平衡。
-**护兽族的“陆地生物修复体系”**:算力族开发“野生动物追踪系统”,通过卫星定位监测动物迁徙路线与种群数量,划定“野生动物走廊”保障生物自然活动;元素族用“陆地生态修复术”,在兽星的退化区域种植本土植物,恢复动物栖息地;护兽族则建立“生物共生教育体系”——从幼儿时期教授“尊重生物习性、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设立“野外生态观测站”,通过远距离观测替代圈养,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新共生体系落地后,三族的生态环境显着改善:植星的林地重新焕发生机,海族的海洋生物数量回升,兽星的野生动物重现活力,文明终于重新找回了“生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