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武夫疑惑,文臣释惑(1 / 2)
就在绥德城内外一片紧张压抑之际,北边,深入明境数十里的一处背风山谷里,几支南下的部落骑兵正暂时驻扎休整。
篝火旁,气氛却远不如他们来时那般亢奋,反而充满了沮丧与争吵。
一堆堆抢掠来的战利品被随意堆放在地上,大多是些破旧的家具、粗糙的陶罐、半袋发霉的杂粮、几匹质量低劣的土布,以及少量瘦弱的牲畜。
为了争夺这些微不足道的财物,不同部落队伍之间,已经爆发了数次口角,险些动起手来。
一个满脸虬髯的部落头人气愤地一脚踢翻了一个破木箱,里面的杂物散落一地,他指着那些东西,对着另一位头人怒吼:“巴特尔!这就是你带我们南下要抢的财富?全是些垃圾!连喂饱我手下儿郎的肚子都不够!为了这点东西,我们已经损失了十几个好手!”
名叫巴特尔的头人脸色同样难看,他强压着火气,沉声道:“阿古拉,你冲我发火有什么用?明人狡猾,早就把值钱的东西和粮食藏起来,人都躲进了城里!我们抢到的,不过是他们来不及带走的破烂!”
另一个头人插嘴,语气焦虑:“那现在怎么办?出来时带的干粮快吃完了,抢又抢不到像样的东西。继续分散行动,风险太大,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可要是合兵一处,去攻打州城……”
望了望远处地平线上那座巍峨城池的模糊轮廓,摇了摇头,“马犇那杀才肯定严阵以待,我们这点人马,不够填牙缝的!”
这正是他们面临的困境。分兵骚扰的策略虽然成功地将明军主力钉在了城里,避免了正面决战,但也导致了抢掠效率低下,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来支撑长期作战。
更重要的是,不把州城里的明军主力引诱出来予以重创,他们根本不敢放心大胆地继续南下深入,否则一旦后路被截,就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
短暂的抢掠之后,局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对峙。部落联军分散在边境地区,如同饿狼般逡巡,却不敢轻易扑向最大的那块肉。
而绥德城内的明军,则坚守不出,忍受着边境被蹂躏的屈辱,静待时机。
双方都在忍耐,都在等待,看谁先犯错,看谁的耐心先被耗尽。
绥德城内,随着大量边境百姓涌入,原本还算宽敞的城池变得拥挤不堪。
临时搭建的窝棚区弥漫着汗味,粮食消耗急剧增加,治安事件也时有发生。
恐慌、迷茫、对未来的不确定,在人群中蔓延。许多人开始质疑官府的策略,认为龟缩不出是懦弱的表现,甚至私下抱怨,早知道还不如拼死一搏。
秦思齐穿着便服,在秦实诚等护卫下,默默行走在难民聚集的街巷。
听到了一些低声的抱怨,看到了一些麻木而绝望的眼神。
必须让这些人动起来,不仅仅是身体有地方安置,更重要的是,精神不能垮,士气不能泄。一旦民心散了,城就不用守了。
单纯的安抚和说教,在饥饿和恐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需要一种更能直击人心、激发本能力量的方式。
沉思良久,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动员!而动员人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文艺!
在这个缺乏现代娱乐的时代,最能调动大众情绪的,莫过于说书和戏曲。
在危险的时刻,让百姓聚集起来,听一段慷慨激昂的英雄传奇,看一场保家卫国的忠义大戏,远比枯燥的公文告示更能凝聚人心,激发同仇敌忾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