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326集:《太空旅游的伦理责任保险》

第326集:《太空旅游的伦理责任保险》(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星尘坠落时》

警报声刺破卡纳维拉尔角的晨雾时,林夏正在调试\"开拓者三号\"的生命维持系统。淡蓝色的冷却液在透明管道里循环,映出她眼角的红血丝——为了今天的首航,她已经连续工作了48小时。

\"氧分压稳定,姿态控制系统自检通过。\"耳机里传来副驾驶张野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制的兴奋。舱外,穿着银色宇航服的游客们正依次登舱,镜头对准他们头盔面罩后的笑脸,通过全球直播传遍每个角落。

这是星途公司的第一趟商业太空旅游航班,票价250万美元,搭载6名乘客绕地飞行48小时。林夏作为首席工程师,被临时拉来担任飞行工程师,理由是\"让游客感受最专业的技术保障\"。她摩挲着控制台下方的金属铭牌,上面刻着公司创始人陈景明的签名,那笔迹张扬得像要冲破金属表面。

\"还有十分钟。\"塔台的指令传来。林夏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屏幕上跳动的参数。一切正常,就像过去127次模拟飞行那样。

助推器点火的轰鸣震得地面发颤,烟尘裹着热浪翻涌而上。林夏盯着加速度计,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当飞船冲破云层,舷窗外的地球逐渐显露出弧形轮廓时,游客们发出抑制不住的惊呼。

\"看那里!\"后排的好莱坞导演马克指着舷窗外,\"像块被打翻的蓝宝石。\"

林夏扯了扯嘴角。她见过无数次地球的全貌,却始终忘不了第一次看到时的震撼——那种脆弱的、悬浮在黑暗中的蓝,让她突然理解了陈景明说的\"太空会重塑人类的伦理观\"。

然而三小时后,当\"开拓者三号\"进入预定轨道,准备展开太阳能帆板时,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

\"左舷帆板卡滞!\"张野的声音变了调,\"液压系统压力骤降!\"

林夏的心脏猛地沉下去。屏幕上的压力曲线断崖式下跌,红色警告灯疯狂闪烁。她手指翻飞,试图切换备用系统,却发现液压管路上的某个节点完全失去了响应。

\"是阀门故障。\"她盯着数据流,声音发紧,\"备用系统被连带锁死了。\"

没有太阳能帆板,飞船的电力只能维持18小时。更要命的是,姿态控制系统依赖液压驱动,现在他们像个失控的陀螺,在近地轨道上缓慢翻滚。

马克的尖叫声刺破了通讯频道:\"我们会掉下去吗?\"

\"保持镇定!\"林夏吼道,同时按下紧急通讯按钮,\"塔台,这里是开拓者三号,请求紧急返航!\"

耳机里只有电流的滋滋声。她抬头看向张野,对方脸色惨白地摇了摇头:\"通讯系统受姿态影响,信号不稳定。\"

舷窗外,地球的弧线在视野里忽远忽近。林夏看着控制台旁的应急手册,指尖冰凉——手册上关于液压故障的应对方案,前提是通讯畅通、能接受地面引导。

\"还有多少燃料?\"她问。

\"37%,但姿态不稳,贸然点火会加剧翻滚。\"

林夏闭上眼睛。她想起上周的安全评审会,自己提出要升级液压阀门的材质,却被陈景明驳回:\"供应商保证过可靠性,别用你的技术偏执拖慢进度。\"

那时会议室的落地窗外,另一枚火箭正拖着尾焰升空。陈景明说:\"太空旅游不是航天工程,是生意。游客要的是体验,不是冗余的安全措施。\"

现在,这门\"生意\"正带着六个人的生命,在近地轨道上摇摇欲坠。

三天后,林夏坐在听证会的证人席上,看着对面的男人推过来一份文件。

\"林工程师,这是星途公司与游客签订的免责协议,您看过吗?\"男人名叫周砚,穿着熨帖的深灰色西装,袖口露出的手表是老式机械款,在充斥着电子设备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林夏的目光落在文件第7条:因太空环境特殊性,任何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公司最高赔偿限额为票价的1.5倍,且不承担精神损失赔偿。

\"看过。\"她声音干涩,\"但这是格式条款,游客没有议价空间。\"

\"所以在您看来,这样的责任界定是不合理的?\"

林夏抬起头。周砚的眼神很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性的力量,让她想起事故后第一次见到他的场景——救援船打捞起\"开拓者三号\"的残骸时,他站在港口的寒风里,手里拿着一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事故报告,问她:\"如果这6个人里有您的家人,您还会签这份协议吗?\"

那次事故最终造成两名游客重伤,马克的腿被断裂的行李架砸中,落下终身残疾。星途公司按协议赔偿了每人375万美元,然后迅速宣布将责任归咎于\"不可预见的太空粒子干扰\",并计划在三个月后恢复航班。

\"不仅不合理,而且违背基本伦理。\"林夏深吸一口气,\"太空旅游的风险远高于航空,但责任界定却比过山车还宽松。这不是商业,是对生命的漠视。\"

周砚点点头,转向听证会主席:\"各位,这就是我们提出'太空旅游伦理责任保险'的原因。\"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一份草案:

\"一、所有太空旅游企业必须按游客数量缴纳保险金,每人不低于500万美元,纳入专项基金,用于事故救援与赔偿;二、全球每年太空旅游发射次数不得超过100次,避免过度消耗近地轨道资源;三、每次飞行需携带不少于10%的科研载荷,收益用于太空安全技术研发......\"

反对声立刻响起。星途公司的法务代表站起来:\"这是对商业自由的粗暴干涉!100次的限额会让行业停滞,科研载荷更是增加企业成本!\"

\"成本?\"周砚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会议室,\"那六名游客的医疗费、马克余生的康复费用,难道不是成本?近地轨道的太空垃圾已经够多了,我们还要为了利润,把它变成下一个'死亡区'吗?\"

他走到屏幕前,调出一组数据:过去五年,商业太空发射次数增长了300%,但事故率上升了470%,而责任纠纷的解决率不足15%。\"没有规则的自由,不是自由,是毁灭。\"

林夏看着周砚的背影,突然明白他为什么会牵头这个项目。他不是律师,也不是政客,而是前NASA的安全顾问,十年前曾因反对商业公司滥用航天技术而辞职。事故发生后,他联合了二十多个国家的伦理学者、航天工程师和法律专家,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团队,决心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责任体系。

听证会结束后,周砚递给林夏一份名单。上面有物理学家、保险精算师、甚至还有一位研究科技伦理的哲学家。\"我们需要懂技术的人加入,尤其是像你这样敢于站出来的。\"

林夏看着名单末尾的空缺,想起马克在医院里说的话:\"我以为那是通往星辰的船,没想到是艘没有救生衣的破筏子。\"

她在那个空缺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团队的第一次会议在日内瓦的一间旧会议室里召开。窗外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大楼,门前的广场上,星途公司的抗议者举着\"太空属于全人类\"的标语。

\"保险金的定价模型遇到了麻烦。\"精算师艾莎敲着笔记本电脑,\"不同公司的安全系数差异太大,统一按500万美元收取,对安全投入高的企业不公平。\"

屏幕上显示着各家公司的事故率对比:星途公司0.8%,而老牌航天企业蓝箭公司只有0.12%。

林夏指着数据:\"可以根据安全评级浮动。通过国际航天安全联盟认证的企业,费率降低20%;有过重大事故记录的,上浮50%。这样既能激励企业提升安全,又能保证基金池的充足。\"

哲学家陈默推了推眼镜:\"但这涉及到谁来评级的问题。如果评级机构被资本操控,反而会加剧不公。\"

\"那就由第三方学术机构组成评审团,成员任期四年,不得与任何商业航天公司有利益关联。\"周砚补充道,\"就像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机构那样。\"

讨论陷入沉默时,门被推开了。一个拄着拐杖的男人站在门口,正是马克。\"抱歉,我能说几句吗?\"

他走到会议室中央,拐杖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我花250万买的,不只是太空观光票,更是对你们技术的信任。但事故后,星途的律师跟我说'太空旅行有风险,买票即认账',这不是信任,是欺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