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444集:《河流跨界污染的伦理追责协议》

第444集:《河流跨界污染的伦理追责协议》(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浊流与公约:一条跨境河的追责之战

林深的雨靴陷在泥泞里,裤脚溅满黄褐色的泥水,他蹲下身,指尖探入眼前的河流——曾经清澈见底、能看见游鱼的青川河,如今水面漂浮着油花,岸边的芦苇枯黄了大半,连往日里常见的水鸟都没了踪迹。

“林教授,这是今天的水样报告。”研究生小陈撑着伞跑过来,递上一份皱巴巴的检测单,“COD值还是超标三倍,重金属铅含量也没降,下游几个村子的饮用水井,已经有三口检测出污染物了。”

林深接过报告,指腹划过纸上刺眼的数字,喉结动了动。青川河发源于北境省,蜿蜒三百公里后流入南泽省,最后注入东海,是两岸十几个市县的“母亲河”。作为南泽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教授,他研究青川河生态十年,却从未见过它如此狼狈——这场污染,已经持续了整整八个月。

下游的南泽省受害最烈。沿岸的稻田减产,渔民的渔网捞上来的尽是死鱼,几个靠河的村落甚至出现了村民集体腹泻的情况。南泽省政府多次向北境省发函协商,得到的回复却总是“排污符合国家标准”“污染成因复杂,需进一步调查”。

“复杂?”林深把检测单攥紧,指节泛白,“上游那几家化工厂昼夜不停排污水,管道直接埋在河床下,北境省环保局的检测数据却永远‘达标’,这叫复杂?”

小陈低下头,声音发闷:“北境省的经济本来就比咱们落后,那几家化工厂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他们肯定护着。昨天我去下游的李村,李大爷说家里的孙子喝了井水,现在还在医院挂水,他拿着水桶去政府门口请愿,却被劝了回来……”

林深站起身,望着河水上游的方向,雨丝打在脸上,冰凉刺骨。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地方保护”问题——青川河是跨境河流,上游与下游分属不同省份,现行的环保法规里,既没有明确的污染责任划分标准,也没有统一的监测数据平台,更没有能裁决两省纠纷的权威机构。北境省一口咬定“污染与我方无关”,南泽省拿不出直接证据,追责之路,像这浑浊的河水一样,看不到尽头。

一周后,林深接到了一个来自首都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国家生态环境部的工作人员:“林教授,部里决定成立一个专项团队,牵头制定《河流跨界污染伦理追责公约》,想请您作为技术专家加入。”

这个消息让林深彻夜难眠。他第二天一早就收拾行李,赶往位于首都的团队驻地。推开会议室的门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有法学专家、环境监测工程师,还有来自北境省和南泽省环保局的代表,气氛却有些微妙的紧张。

“既然人都到齐了,咱们就开门见山。”团队负责人、生态环境部的老周敲了敲桌子,“青川河的污染问题不是个例,全国还有二十多条跨境河流存在类似的‘追责难’,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要拿出一个能落地的公约,解决‘谁污染、谁负责’的核心问题。”

话音刚落,北境省环保局的代表王科长就皱起了眉:“老周,话是这么说,但上游地区的发展也得考虑吧?我们省的财政本来就紧张,要是真让我们承担全额治理费用,再赔偿下游的损失,这压力太大了。”

“王科长,下游的压力就不大吗?”南泽省的代表李主任立刻反驳,“我们省的渔民断了收入,村民喝不上干净水,治疗费用已经花了上百万,这些损失该谁来担?你们上游的化工厂赚着钱,却让我们下游买单,这公平吗?”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僵住。林深看着桌上摊开的青川河地图,深吸一口气,开口道:“两位先冷静一下,我们先看看数据。”他把小陈整理的检测报告和卫星遥感图推到桌子中间,“这是过去八个月的水样监测数据,上游化工厂排污口下游三公里处,污染物浓度突然升高,而这个排污口的位置,正好在北境省境内。另外,卫星图显示,这几家化工厂的污水处理设施,近半年来基本没有运行过——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证据。”

王科长的脸色有些难看,却还是嘴硬:“就算是我们的企业排污,那‘全额治理费用’的标准怎么定?下游的损失怎么核算?总不能让你们说了算吧?”

“所以我们需要在公约里明确这些细节。”法学专家张教授接过话头,“首先,要建立‘跨境河流水质监测站’,在河流的省界处、主要排污口下游,都安装实时监测设备,数据由上下游省份和国家层面共同管理,实时共享——这样一来,谁污染、污染程度如何,就有了统一的依据,不会再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

林深点头附和:“没错,监测数据是基础。另外,上游地区的排污量不能无限制,必须根据河流的自净能力,划定‘下游可承受范围’。比如青川河,根据它的流量、水质和生态需求,上游的日排污量不能超过500吨,一旦超过,监测站就会自动报警,相关企业必须立即停产整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