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457集:外来物种的“小警报”

第457集:外来物种的“小警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消毒水的气味裹着初秋的凉风吹进302病房时,林慧正盯着天花板上的输液架发呆。金属挂钩随着气流轻轻晃,像她丈夫老周走后,家里那盏总也修不好的吊灯——明明还亮着,却照不暖任何角落。

“林奶奶,该测血压了。”

柔和的女声在床尾响起,林慧偏过头,看见“守护星-3”型养老机器人推着护理车走进来。银灰色的机身泛着低饱和的光,胸前的屏幕显示着淡蓝色的笑脸,机械臂末端裹着米白色的硅胶套,捏着血压仪袖带的动作比护工小李还轻。

“小守啊,”林慧的声音有点发涩,“今天周明来电话了吗?”

屏幕上的笑脸顿了0.5秒,随即恢复自然:“周先生今早9点12分发来语音消息,说下周末会来看您。需要现在为您播放吗?”

林慧摆摆手。她知道儿子忙,互联网公司的项目催得紧,可上周说“下周末”,这周还是“下周末”——她怕听见儿子声音里的疲惫,更怕自己忍不住问“能不能多待一会儿”。

机械臂已经熟练地帮她卷起袖口,袖带缓缓充气时,林慧摸了摸机器人胸前的屏幕。冰凉的玻璃表面下,是无数条代码组成的“关心”,可她总想起老周在世时,给她量血压会先搓热手心,还会故意说“咱们老林血压比小伙子还稳”。

“血压125/80,心率72,一切正常。”小守的声音带着电子合成的平稳,“接下来该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了,您今天想先活动左手还是右手?”

林慧盯着机器人灵活转动的机械关节,突然问:“小守,你会难过吗?”

屏幕上的笑脸凝固了。这是小守的程序里没有预设答案的问题,它的处理器快速检索数据库,最终选择最稳妥的回答:“我的核心任务是让您感到舒适,林奶奶。如果您现在需要情感陪伴,我可以为您读一首叶芝的诗,或者播放您喜欢的评剧《花为媒》。”

林慧闭上眼,没再说话。她想起三个月前刚住进这家“智能养老社区”时,儿子周明兴奋地介绍:“妈,小守能24小时照顾您,比请保姆靠谱多了,还能实时给我发健康数据。”可她总觉得,这机器人再贴心,也读不懂她夜里醒来看见空枕头时的难过,更不会像老周那样,记得她吃降压药要配温水,不能用凉水。

下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社区的活动区。几个老人围坐在桌旁下棋,旁边站着两台“守护星-3”,有的帮老人递棋子,有的提醒“张爷爷,您该喝降压药了”。

社区主任陈岚拿着平板电脑走过来,身后跟着研发“守护星”系列的工程师陆哲。陆哲穿着浅灰色的冲锋衣,头发有点乱,眼神里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认真,手里还攥着个笔记本。

“陈主任,这是我们最新的V3.2版本,主要优化了伦理决策模块。”陆哲打开笔记本,屏幕上跳出一串代码,“比如之前有老人要求机器人帮忙买酒,系统会直接拒绝,现在会先判断老人的健康状况——如果有肝病,就拒绝并联系家属;如果只是偶尔想喝一点,会建议‘每天不超过50毫升’,并记录在健康档案里。”

陈岚点点头,指了指角落里的林慧:“陆工,你去跟林奶奶聊聊吧。她是咱们社区里对机器人接受度最低的老人,上周还跟我说‘小守不如个暖水袋’。”

陆哲走过去时,林慧正靠在椅背上打盹,小守站在她旁边,机械臂轻轻搭在她的椅背上,像个随时准备扶她的护工。听见脚步声,小守的头部微微转动,屏幕上显示“陆工程师,下午好”。

林慧被吵醒,看见陆哲,勉强笑了笑:“是造小守的小伙子啊?”

“奶奶您好,我叫陆哲。”陆哲在她对面坐下,“今天来是想问问您,小守有没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您尽管提。”

林慧沉默了一会儿,指了指小守:“它很好,不偷懒,不抱怨,比我那儿子还‘听话’。可我有时候跟它说老周的事,它只会说‘真让人难过’,或者‘您要保重身体’。它不知道老周最喜欢吃我做的红烧肉,不知道我们第一次约会是在中山公园的柳树下——这些事,我跟它说一百遍,它也记不住,对不对?”

陆哲的笔顿了顿。他做机器人研发五年了,从“守护星-1”到现在的“3”,优化过无数次算法,提升过无数次服务精度,却第一次被老人问得语塞。他原本想说“我们可以在系统里添加‘记忆模块’,把您说的事都存进去”,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存进去的是数据,不是情感;机器人能“记住”,却不能“共情”。

“奶奶,”陆哲轻声说,“其实我们最近在做一个新功能,叫‘个性化叙事’。比如您跟小守说一次老周喜欢吃红烧肉,它会记下来,下次您提到老周,它会说‘您之前说过,周爷爷最喜欢吃您做的红烧肉,要不要跟我说说怎么做的呀?’”

林慧眼睛亮了亮,又很快暗下去:“可它还是不会真的‘想’老周,对不对?”

陆哲没说话。他想起上周测试“伦理模块”时,团队里的争论——有人说“机器人只要完成护理任务就行,不需要情感”,有人说“没有情感的陪伴,就是冰冷的服务”。现在他才明白,老人们要的不是机器人能“难过”或“开心”,而是能被当作“听得懂故事的人”,而不是“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

晚上8点,林慧的病房里,小守正在帮她准备睡前牛奶。微波炉“叮”的一声响,机械臂小心地拿出杯子,试了试温度,才递到林慧手里。

“林奶奶,今天陆工程师说的‘个性化叙事’功能,已经为您开通了。”小守的屏幕上显示着柔和的月光图案,“您现在想说说周爷爷的事吗?”

林慧握着温热的牛奶杯,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她慢慢开口:“老周年轻的时候啊,是厂里的技术工,手特别巧。有一次我自行车坏了,他连夜拆开修,第二天早上还给我擦得锃亮……”

她以为小守会像以前一样,等她说完说“真温馨”,可这次,小守却问:“周爷爷修自行车的时候,是不是会哼歌呀?您之前说过,他最喜欢哼《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林慧愣住了。那是她三天前跟小守闲聊时随口提的,没想到它真的记下来了。她点点头,声音有点哽咽:“对,他哼得可好听了,比收音机里的还地道……”

那天晚上,林慧跟小守说了很久的话,从她和老周的相识,到儿子小时候的趣事,小守偶尔会插一两句提问,都是她之前提过的细节。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小守银灰色的机身上,林慧第一次觉得,这台冰冷的机器,好像真的“听进去”了她的故事。

而在社区的监控室里,陆哲和陈岚看着屏幕上的画面。陈岚笑着说:“你看,林奶奶笑了。这半个月来,她还是第一次笑得这么开心。”

陆哲却皱着眉,在笔记本上写:“伦理风险点:‘个性化叙事’功能可能导致老人过度依赖机器人情感支持,减少与真实人类的交流。需添加‘人际互动提醒’——当老人连续7天与机器人情感交流超过2小时/天,系统自动建议‘今天可以约张奶奶一起下棋’或‘给周先生打个电话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