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集:《智能建筑的伦理设计原则》(1 / 2)
林薇的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划过“云境大厦”的三维模型时,窗外的黄浦江正泛着晨雾。作为上海顶尖建筑设计事务所“筑境”的合伙人,她接下这个项目时就知道不简单——开发商“盛远集团”要把云境大厦打造成“华东第一智能住宅标杆”,AI中控、无感通行、环境自适应调节这些技术指标堆得像小山,但林薇心里始终悬着一根弦:智能的边界,该在哪里?
“林工,盛远的赵总到了,在会议室等您。”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林薇合上平板,深吸一口气。她知道,今天这场会,注定要和“速度”“成本”掰扯“伦理”这个不那么“讨喜”的话题。
会议室里,盛远集团总裁赵立东正对着投影屏上的进度表皱眉,见林薇进来,指了指座位:“林工,咱们直接说重点。施工队催了三次,你这边的‘智能系统补充方案’还没签字——不就是个住宅吗?AI能调温、能开门、能监控安全,不就够了?”
林薇把平板连上台式机,调出她连夜修改的方案,第一页就打了三个加粗的标题:隐私优先、安全冗余、包容适配。“赵总,云境大厦住的不是‘数据’,是活生生的人。这三个原则,是智能建筑的底线,不能砍。”
赵立东嗤笑一声,身子往后靠在椅背上:“隐私优先?咱们装的AI监控是为了防盗,人脸识别门禁是为了方便,难不成还能偷看住户洗澡?安全冗余更没必要,一套应急系统就够了,再装一套备用,多花几百万,业主又看不见。”
“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林薇点开一个案例视频——去年深圳某智能公寓,AI监控系统被黑客入侵,住户的日常作息全被泄露;还有杭州的项目,因为依赖单一AI应急系统,停电时电梯困了人,系统却没触发报警。“赵总,智能建筑的‘智能’,不该是把人变成技术的附庸。伦理设计不是成本,是给住户的‘定心丸’。”
赵立东的手指敲了敲桌面,没说话。旁边盛远的技术总监王磊打圆场:“林工,赵总也不是反对伦理,就是觉得咱们是不是有点‘过度’了?比如你说的‘隐私权限分级’,住户自己调参数多麻烦?不如统一设置,效率高。”
“麻烦?”林薇拿出手机,点开一个问卷截图,“这是我们上周做的用户调研,58%的住户担心‘AI知道太多’——有个程序员住户说,他不想让系统知道自己几点加班、几点吃饭;还有位老师,怕系统识别孩子在家上网课,泄露行踪。统一设置看似方便,其实是把‘隐私选择权’从住户手里拿走了,这本身就是不伦理的。”
她顿了顿,调出云境大厦的户型图:“再说‘包容适配’。咱们设计了12套无障碍户型,针对老人和残障人士,但如果智能系统只支持触屏操作、语音指令只认标准普通话,那住在这里的张阿姨——就是上周来咨询的那位独居老人,她不会用触屏,说话带点苏州口音,难道要让她每天等物业来开门?”
赵立东的脸色缓和了些,但还是没松口:“林工,我懂你的意思,但工期不等人。你说的这些,能不能往后挪挪?等大厦封顶了,咱们再补?”
“赵总,伦理设计不是‘补丁’,是‘地基’。”林薇走到投影屏前,指着智能中控的电路图,“比如隐私防火墙,要和电路同步铺设;应急备用系统的线路,得和主系统分开走——等封顶了再改,相当于把建好的墙拆了重砌,成本更高,还影响结构安全。”
就在这时,小陈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文件夹:“林工,昨天去云境大厦周边调研的报告,有几位准业主想找您聊聊。”
赵立东抬了抬下巴:“让他们进来。正好听听,业主到底想要啥。”
进来的是两位准业主:62岁的张秀兰阿姨,手里攥着个旧手机;还有28岁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李哲,背着个双肩包。张阿姨一坐下就拉着林薇的手:“林设计师,我听说这房子里全是机器管事儿,我眼神不好,触屏按不准,说话又不是普通话,到时候进门都进不去咋办啊?”
李哲则拿出手机,调出一个论坛截图:“林工,我看有人说云境的AI会记录住户的用电、用水数据,还会分析作息——我经常加班到半夜,不想让系统知道我什么时候回家,更不想这些数据被拿去做别的用。”
赵立东的表情有点不自然,咳嗽了一声:“阿姨,您放心,我们会安排物业帮您;小伙子,数据都是加密的,不会泄露。”
“加密也不行啊。”李哲摇头,“我之前住的公寓,说是数据加密,结果去年还是被第三方公司拿去做了用户画像,天天给我推保健品广告。林工说的‘隐私权限自己调’,我觉得特别好——我想让系统管照明,就开照明权限;不想让它管作息,就把这个功能关了,这才叫‘我的家’。”
张阿姨也跟着点头:“要是能有个大按钮,我一按就能开门,说话它也能听懂我的口音,那就太好了。我儿子在国外,我一个人住,就怕机器不听话,出点事儿叫天天不应。”
林薇看了眼赵立东,轻声说:“赵总,您看,业主要的不是‘最智能’,是‘最安心’。伦理设计,就是让智能围着人转,不是让人围着智能转。”
赵立东沉默了几分钟,突然拿起笔,在林薇的补充方案上签了字:“行,林工,就按你的来。但我有个要求——这些伦理设计,得让业主看得见、摸得着。别到时候业主问起来,咱们说不清楚。”
“没问题。”林薇立刻接话,“我们会做一本‘智能伦理手册’,把隐私权限怎么调、应急系统怎么用、无障碍功能怎么开,都写得明明白白,还会组织业主培训。另外,大厦里会装‘伦理监督屏’,实时显示系统的隐私保护状态、应急系统的运行情况,让大家随时能看。”
赵立东点点头,站起身:“那我就等着看你的‘伦理大厦’了。别让我失望。”
送走赵立东,李哲还没走,他凑到林薇身边:“林工,我还有个想法——能不能在中控系统里加个‘伦理反馈按钮’?要是住户觉得系统侵犯了隐私,或者哪个功能不方便,能直接反馈,你们能及时改?”
林薇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可以和软件团队对接,把‘用户伦理反馈’做成闭环——反馈进来后,48小时内给回复,一周内出改进方案。这样才能让伦理设计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跟着住户的需求变。”
张阿姨也笑了:“要是这样,我就放心买这房子了。林设计师,你真是替我们老百姓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