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准备前往草原(1 / 2)
竹海终章与草原序章
晨光透过竹窗时,叶之澜正对着行李箱里的实验笔记本发呆。封面上是叶澜画的竹海——歪歪扭扭的竹子间,藏着小小的竹编生态肥袋、竹根水洼和萤火虫,右下角还画了个圆滚滚的肚子,里面写着“宝宝”。萧凡从身后轻轻环住她,指尖拂过笔记本封面:“舍不得就多留两天,草原那边不急。”
叶之澜摇摇头,转头看向窗外。庭院里,两个孩子正蹲在实验区,给竹根水灌溉的草种最后浇一次水。萧汀拿着矿泉水瓶,小心翼翼地控制水量,叶澜则用竹筷轻轻拨了拨土壤:“妈妈说草原的草也喜欢水,我们把这颗草种带过去好不好?”萧汀立刻点头:“还要带竹屑,帮草原的土壤变肥沃。”
“带肯定能带上,就是要小心别压坏了。”萧凡走过去,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透明密封盒,“我昨天在村里小卖部买的,正好装草种和竹屑。”叶澜立刻把草种连碟子一起放进盒子里,萧汀则抓了一把晒干的竹屑放进去,还特意贴上小纸条:“竹屑10%最好,能让草长得高。”
收拾行李的间隙,民宿老板端来一盘刚蒸好的艾草糯米糍,笑着说:“知道你们要走,特意做了点,路上当零食。”叶之澜接过盘子,递了一个给叶澜:“快尝尝,以后到了草原,就吃不到这么新鲜的艾草了。”叶澜咬了一口,软糯的糯米裹着艾草的清香,忽然眼眶有点红:“我还想和老板学编竹篮呢。”
老板笑着揉了揉她的头:“没关系,等你们从草原回来,我再教你。竹篮的编法简单,你们之前编的遮阳棚就很好,草原上用得上。”萧汀立刻抬起头:“真的吗?我们还想教牧民编生态肥袋呢!”“当然能,”老板点头,“你们这些小研究员,比大人还厉害。”
午饭过后,民宿门口停好了去镇上的车。萧凡把行李箱放进后备箱,又扶着叶之澜坐进后座。孩子们抱着装草种的密封盒,坐在旁边,时不时打开盒子看看:“别担心,到了草原我们就把它种上。”叶之澜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忽然觉得小腹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宝宝也在和竹海告别。
车子驶离竹海时,叶澜趴在车窗上,看着成片的竹子慢慢往后退,直到变成一片绿色的模糊。萧汀拿出手机,翻出这段时间拍的实验照片:“你看,这是我们第一次收集晨露,这是竹编生态肥袋,还有竹根水的草种。”叶澜凑过去看,小声说:“我会想竹海的。”
“等宝宝出生,我们再带他来。”叶之澜握住孩子的手,心里也满是不舍。这段竹海之旅,没有波澜壮阔的风景,却有着最细碎的温暖——孩子们蹲在庭院里做实验的身影、萧凡递来的温水、宝宝偶尔的胎动,还有民宿老板的艾草糯米糍,都成了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车子到镇上时,离去草原的火车还有两个小时。萧凡提议去镇上的超市逛逛,给孩子们买点零食,也给草原的牧民带点礼物。超市里,叶澜和萧汀直奔零食区,却在看到货架上的蜂蜜时停住了:“我们买罐蜂蜜吧,牧民叔叔用蜂蜜腌羊肉,我们也带过去给他们。”
萧凡笑着点头,拿了两罐当地产的蜂蜜:“正好,你们之前做的蜂蜜防腐实验,还能和牧民交流交流。”叶澜立刻接话:“还要告诉他们,蜂蜜不仅能腌肉,还能浇花,说不定草原的草也喜欢。”
逛到蔬菜区时,叶之澜忽然停在艾草前。新鲜的艾草捆成小束,散发着熟悉的清香。“我们带点艾草去吧,”她说,“草原的蚊虫多,艾草能驱虫,还能熬汁喷在竹编沙障上。”萧凡立刻拿了两束,放进购物篮里:“还是你想得周到。”
离火车发车还有半小时,一家人拎着行李和礼物,走进了车站候车室。孩子们抱着装草种的密封盒,坐在长椅上,叶澜翻开笔记本,开始整理这段时间的实验数据:“竹编生态肥袋降解5.4克,竹根水灌溉草种先发芽,竹编遮阳棚减少蒸发一半……”萧汀则在旁边画草原的样子,画里有大片的草,还有牧民和他们的晨露装置。
“到了草原,我们先去看小宇叔叔的竹编沙障,”叶澜抬头说,“还要把竹屑交给牧民,让他们试试生态肥袋。”萧汀点头:“还要测草原的河水,看看和竹根水哪个更适合浇草。”叶之澜笑着听着,忽然觉得小腹又动了一下——这次比之前更明显,像是在回应孩子们的期待。
火车缓缓驶离车站时,叶之澜靠在萧凡肩头,看着窗外的风景从竹林变成田野。孩子们趴在车窗上,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草原的样子。萧凡握住叶之澜的手,轻声说:“等到了草原,我们找个有草的地方,把带来的草种种上,让它和草原的草一起长大。”
叶之澜点点头,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草原的画面——蓝天白云下,成片的草随风飘动,牧民们的竹编沙障整齐排列,晨露收集装置里装满了清澈的露水,孩子们蹲在草地上,做着新的实验,而她和萧凡,还有肚子里的宝宝,坐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嘴角满是笑意。
火车行驶了六个小时,终于到达了草原所在的小镇。小宇早已在车站外等候,看到他们,立刻笑着迎上来:“之澜,萧凡,还有两个小研究员,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叶澜和萧汀立刻跑过去,举着装草种的密封盒:“小宇叔叔,我们带了草种和竹屑,还有蜂蜜!”
小宇接过盒子,笑着说:“太好了!牧民们早就等着你们呢,说要好好谢谢你们的晨露装置,现在灌溉方便多了。”他帮萧凡把行李放进车里,又扶着叶之澜:“路上累了吧?我们先去牧民家休息,明天再去看沙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