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戏后日常?新戏谋(1 / 1)
乡戏节过去三天了,老槐树下的热闹劲儿却没完全散——石桌上还摆着乡亲们没来得及收的彩绳饰品,戏楼前的青石板上留着彩布飘带的碎线头,连空气里都还飘着点野花标本的清香,比刚晒过的被子还让人觉得踏实。村里的日子又回到了往常的节奏,却比以前多了点盼头,比秋收前的准备还让人上心——大家都在等着排新戏,比等过年还急。
“先把乡戏节的东西归置好,再琢磨新戏的事,比乱忙活强!”我蹲在戏楼后院整理道具,机械义肢的绿痕碰了碰装野花标本的木盒,共生草的藤蔓突然“嗖”地钻出来,把散落的棕榈叶斗笠、蒲草布偶一一叠好,比收拾衣柜还整齐:“这藤比戏节时还勤快,比摆年货还细心,省得以后找不着,比喊破嗓子管用!”彩绒兽蜷在道具堆旁,四季兽和雪绒兽帮着叼竹篮,小爪子抓着篮子往藤蔓旁送,比小工还麻利;水纹兽则在旁边喷水,给道具除尘,比抹布还好用,比单纯收拾还干净。
张大爷扛着锄头路过,比平时还精神:“昨天李家庄的村长捎信来,说想让咱们去教排《采茶乐》,比请师傅还急,比赶种地还上心!”他往石桌上放了袋新磨的面粉,“这是他们送的,比城里的白面香,比送银子实在,咱们抽空就去,比闲着强!”我笑着点头:“行!等把新戏的思路捋顺了就去,比教编道具还用心,比排《渔村乐》还认真!”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竹篾编的新道具:竹篾小茶篓、采茶篮、小竹凳,比棕榈叶道具还结实。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编采茶篮,比村里的编竹匠还麻利,阳光一照,竹篾闪着光,比灵晶砂还好看。“准是给新戏《采茶乐》的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戏楼的灯笼还暖,把后院照得亮堂堂的。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竹筐,里面装满了竹篾道具,摸起来糙糙的,比芦苇杆还结实。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带着点欢喜:“本源之兽说新戏得添新道具,这些竹篾采茶篮比蒲草布偶还实用,比司徒雪的琴声还接地气,教李家庄排戏正好用,也能给你们的新戏打个底!”王婶路过,拿起个小竹凳试了试:“这比我家的木凳还稳,比城里的塑料凳耐用,采茶时能坐,演戏时能用,比单纯的道具实在!”
上午,我们在老槐树下讨论新戏的思路——李秀才拿着写好的草稿,比平时还激动:“我觉得新戏可以叫《四季乐》,演春夏秋冬的农耕、捕鱼、采茶、晒粮,比《乡戏情》还全面,比《万村乐》还丰富!”司徒雪抱着水晶琴,指尖轻轻拨了个音:“我可以谱四首不同的调子,春天的轻快、夏天的热闹、秋天的温馨、冬天的喜庆,比《彩绳谣》还多样,比《开幕谣》还动听!”大家都点头,比讨论乡戏节时还热烈,比排戏还让人期待。
中午,王婶端来刚烙的葱花饼,比平时还香:“刚从菜园摘的葱花,比城里的还新鲜,比放香油还提味,快尝尝!”她往石桌上摆了碟咸菜,“这是我腌的,比城里的酱菜脆,比送银子实在,配饼吃正好!”我们围着石桌吃饭,比一家人还亲切,边吃边聊新戏的细节:张大爷说演晒粮时得加个“扬场”的片段,比撒种子还热闹;李婆婆说戏服得用碎花布,比青布还好看;小柱子说想演“晒粮的小娃”,比演渔家娃还开心。
下午,我们开始尝试编竹篾采茶篮——李婆婆拿着竹篾示范:“先把竹篾泡软,比泡粉条还讲究,再交叉编织,比编竹篮还简单——看,这样就成了个小茶篓,比画图纸还直观!”乡亲们围过来学,有的编茶篓,有的编竹凳,比赶制年货还认真。有个老农编了半天,茶篓底还是歪的,小柱子主动跑过去帮忙:“爷爷,我帮您,比您自己编还快,比绣花还简单!”引得众人直笑,比看杂耍还暖心。
司徒雪则在旁边弹起了《采茶谣》,琴声比溪水叮咚还轻快,竹篾道具突然跟着晃起来——采茶篮“转”着圈,小茶篓“晃”着动,比真的采茶场景还生动。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道具周围织出层淡绿光晕,比皮影戏还梦幻。“这调子配采茶戏正好,”她笑着说,“比《农耕谣》还轻快,比《布谷谣》还灵动,李家庄的人准爱学,比教《彩绳谣》还省事!”
傍晚,我们去村后的茶园采风——茶树刚冒出新芽,比城里的盆栽还嫩;风一吹,茶叶的清香比任何熏香都诱人。张大爷教我们辨认茶叶:“这种是春茶,比夏茶还香,比秋茶还嫩,采茶得掐嫩芽,比掐花还轻!”我们学着采茶,比种地还认真,比演采茶戏还投入。“以后演《四季乐》的采茶片段,就来这儿取景,比戏台还真实,比道具还生动!”我笑着说,比排新戏还开心。
天黑后,我们回到村里,老槐树下的灯笼已经亮了。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转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竹篾编“四季乐”三个字,比任何时候都热闹;侍从们举着采茶篮,跟着《采茶谣》的调子晃,比观众还期待。“明天就开始写《四季乐》的戏谱,”我轻轻说,“比排《乡戏情》还用心,比教李家庄排戏还认真,让新戏比任何时候都精彩!”
夜风吹过老槐树,带着茶叶的清香和葱花饼的甜味,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蛙鸣,混在一起,像一首充满希望的新戏歌谣。戏楼的灯笼明明灭灭,为新戏的筹备,也为即将到来的教戏之旅,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