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灵途守护者 > 第425章 赴庄教藏?暖冬浓

第425章 赴庄教藏?暖冬浓(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天还没亮透,老槐树的枝桠上还挂着霜花,两辆马车就载着满车的“冬藏心意”驶离了村口。车厢里,麻绳编的小粮囤码得整整齐齐,冬藏筐里垫着乡亲们连夜缝的粗布垫,本源之兽送的草垛模型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最贴心的是王婶烙的葱花饼,用三层棉絮裹着,打开还是热乎的,比去赵集时的行李还透着股暖意。今天要去孙家庄教排《冬藏乐》,这可是《四季乐》最后一段素材,比之前任何一次教戏都让人上心,比盼着冬藏粮满仓还期待。

“驾!加把劲,孙家庄的老人们指定在晒粮场等着呢!”张大爷甩着马鞭,马跑得比往常还稳,车轮碾过结了薄霜的路面,“咯吱”声比城里的马车铃铛还清脆。我掀开窗帘,远处孙家庄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屋顶的炊烟像细纱一样飘着,比水墨画还好看:“这村子比上次来还静,比冬日的暖阳还让人觉得舒服,教戏准能顺顺利利!”

彩绒兽蜷在我身边,被车厢外的寒气激得往我怀里缩了缩;四季兽和雪绒兽挤在一起,小爪子互相揣着取暖;只有水纹兽不怕冷,趴在车窗边,对着外面的霜花“吱吱”叫,比见了灵晶砂还好奇。山精首领穿着迷你版的冬藏戏服,里面还套了层小棉絮,手里攥着个麻绳小粮囤,在车厢里来回踱步,比教戏的先生还紧张:“等会儿教他们编粮囤,可得慢点儿,孙家庄的老人多,比教年轻人还得有耐心,比演皇宫戏还重要!”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棉花做的新道具:棉花小棉袄、棉帽、雪地模型,比麻绳道具还暖和。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把棉花塞进小棉袄里,比村里的针线活还细致,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生动。“准是给《冬藏乐》的保暖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就“啪”地亮了,比车厢里的油灯还暖,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布包,里面装满了棉花道具,摸起来软乎乎的,比真棉袄还舒服。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带着点欢喜:“本源之兽说孙家庄冬天冷,这些棉花道具比麻绳的还暖,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贴心,老人们演的时候能穿,也能给《四季乐》的冬藏片段添点冬日味!”张大爷从车窗外探进头,拿起顶棉帽戴在头上:“这比我家的旧棉帽还暖和,比城里的皮帽还轻,演冬藏老人正合适,比冻着强!”

马车刚进孙家庄,就看见晒粮场旁站着一群老人,手里拿着刚煮好的姜汤,比上次巡教时还热情。“可算来了!我们天不亮就把晒粮场扫干净了,比自家院子还整洁!”老村长握着我的手,比见了亲人还激动,往我手里塞了碗姜汤,“比城里的热茶还暖,比送银子实在,快喝口暖暖身子!”小孩子们躲在老人身后,探着头偷看彩绒兽,比上次还大胆,有的还敢伸手摸雪绒兽的毛,比追蝴蝶还开心。

上午,我们在晒粮场搭起教戏场地,棉花道具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比麻绳道具还吸引人。李婆婆拿着麻绳示范编粮囤:“先把麻绳泡软,比泡粉条还讲究,再交叉编织,比编竹篮还简单——看,这样就成了个小粮囤底,比画图纸还直观!”老人们围坐成圈,有的戴着眼罩,有的手有点抖,却比教任何戏班都认真。有个老奶奶编了半天,粮囤还是歪的,急得直叹气:“比纳鞋底还难,比绣花还费眼——我是不是学不会了?”山精首领赶紧跑过去,用爪子比划着教,比李婆婆还耐心:“奶奶别急,慢慢来,比缝扣子还简单,您看这样……”引得老人们都笑,比看杂耍还暖心。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晒粮场边的草垛上,指尖轻轻拨了下弦,棉花道具突然跟着琴声晃起来——小棉袄“飘”着动,雪地模型“亮”起来,比真的冬天场景还生动;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道具周围织出层淡蓝光晕,比皮影戏还梦幻,像真的下了层薄雪。“《冬藏谣》配这场景正好,”她笑着说,“比《集市谣》还暖,比《晒粮谣》还质朴,和孙家庄的冬天最配,比教前几个地方的调子还顺!”

中午,老人们在晒粮场摆了“暖冬宴”,比县城的大酒楼还温馨——有炖土豆、炒青菜、刚煮的玉米粥,还有老村长亲手做的红薯干,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比一家人还亲切。“下午教我们排‘冬藏囤粮’的片段吧!”老村长举着碗说,“比学编粮囤还期待,比晒粮还开心,我们都想演!”我笑着点头:“没问题,比排集市片段还简单,比教编道具还快!”

下午排戏时,出了个暖心的小插曲——扮演冬藏老人的老爷爷忘词了,站在台上急得直搓手。台下的小孩子们突然一起唱起来:“冬藏粮,囤满仓,乡亲们,笑开颜……”比提词板还管用,比鼓励的话还暖心。老爷爷慢慢找回调子,比之前演得还投入,下台后摸着小孩子们的头说:“谢谢你们啊,比我的亲孙子还贴心!”

傍晚,我们在晒粮场演了段《冬藏乐》的片段,老人们穿着棉花小棉袄,举着麻绳粮囤,比真的冬藏场景还像;小孩子们扮演囤粮的娃娃,围着粮囤跑,比过年还开心。台下的观众拍着手喊“好”,比在赵集的喝彩还响亮,比任何掌声都真诚。老村长往台上扔了袋红薯干:“给你们带回去吃,比城里的糖果还甜,比送银子实在!”

离开孙家庄时,天已经黑了,晒粮场的灯笼都亮了起来,比白天还暖。乡亲们送了我们好多礼物——有麻绳编的道具、红薯干、手工的棉鞋,比去赵集时的行李还满,比任何金银都珍贵。老村长拉着我的手说:“以后常来看看,比走亲戚还勤,比送银子还实在!”我点头答应:“一定来,等《四季乐》排好了,第一个来给你们演,比教编道具还积极!”

马车驶离孙家庄时,远处传来老人们的歌声,比蛙鸣还清晰。彩绒兽蜷在我身边睡着了,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趴在它背上,小爪子还攥着乡亲们送的棉帽。金色的珠子在车厢角落亮了亮,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棉花道具搭“四季乐”戏台,比我们的还热闹;侍从们举着道具,跟着《冬藏谣》的调子晃,比观众还期待。

“今天太圆满了,”我轻轻说,“比教任何戏都踏实,比赚大钱还满足,《四季乐》的素材终于齐了!”张大爷甩着马鞭,笑着说:“回去就排《四季乐》,比任何戏都精彩,比乡戏节还热闹!”夜风吹过马车,带着红薯干的甜香和棉花的暖香,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歌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冬藏歌谣。马车的灯笼明明灭灭,为《四季乐》的筹备,也为这段教戏之旅,添上了最温暖的光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