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赴庄采风?故事藏(1 / 1)
老槐树的晨露还凝在叶尖,两辆贴着猩红“采风”标贴的马车已碾过青石板路,向着孙家庄疾驰而去。车厢里堆着的不仅是采风器具——本源之兽赠予的竹片村落模型泛着温润光泽,李秀才的狼毫笔蘸满墨汁静静待命,司徒雪的水晶琴裹着素锦,最显眼处是王婶亲手包的葱花饼,粗布层层叠叠裹了三层,连边角都仔细掖好,这阵仗比去孙家庄教戏时更显郑重。毕竟每个村落的故事都藏着岁月珍宝,远比戏本更鲜活生动。
“驾!”张大爷的马鞭在空中甩出脆响,枣红马撒开四蹄,车轮碾过田埂的“咯噔”声里,带着奔赴宝藏的雀跃。我掀开竹帘,晨雾未散的孙家庄已遥遥在望,黛瓦白墙浸在朝霞里,宛如一幅晕染开的水墨长卷。“这村子比上次来更静谧祥和了,连空气都透着暖意,”我喃喃自语,“今日采风定会满载而归。”
车厢里热闹非凡:彩绒兽团成毛球,被寒气激得直往我怀里钻;四季兽与雪绒兽依偎着,小爪子互相揣着取暖;唯独水纹兽精神抖擞,贴着车窗对着霜花“吱吱”叫唤,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新奇。最有趣的当属山精首领,身着迷你戏服,棉絮层层叠叠,手里攥着竹片模型来回踱步,俨然是位严谨的学究:“诸位听故事时务必全神贯注,这些可都是千金难换的珍贵素材!”
话音未落,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泛起涟漪,万谷之源的光柱中缓缓浮现出几样物件——麻绳编织的小账本透着古朴气息,故事收集袋鼓鼓囊囊,还有巴掌大的迷你板凳。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翻动账本,神态比账房先生更专注。“定是采风专用道具!”我话音刚落,灵晶寿桃壳骤然亮起暖光,车厢里顿时春意融融。
“哗啦——”布包应声落地,麻绳道具触感粗糙却结实异常。侍从的声音裹挟着笑意传来:“本源之兽说麻绳账本最适合记录乡土故事,既耐用又接地气。”张大爷探进车厢,拿起迷你板凳试坐:“这小玩意儿比我家木凳还稳当,轻便易携,正适合听故事时用!”
马车驶入孙家庄,晒粮场早已聚满翘首以盼的村民。老村长捧着姜汤迎上来,掌心的温度透过粗陶碗传来:“快喝口姜汤暖暖,这可比城里的茶水实在!”小孩子们躲在长辈身后,好奇地打量着彩绒兽,胆大的已敢伸手轻触雪绒兽蓬松的皮毛,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上午的晒粮场摇身一变,成了故事的舞台。麻绳道具整齐陈列,比任何展品都更吸引目光。老人们围坐成圈,有的抱着泛黄的旧账本,有的捧着香甜的红薯干,讲述时的神情比说书先生更专注。李秀才握着麻绳账本,笔下沙沙作响:“您慢慢讲,每句话都值得细细记录。”
老村长率先开腔,说起冬藏时节全村人齐心协力磨面粉的盛景,言语间满是怀念:“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全村老小齐上阵,欢声笑语能传到十里外!”老奶奶则追忆起采茶岁月,天未破晓便上山劳作,说起艰辛处不禁红了眼眶。山精首领赶忙递上红薯干,轻声安慰:“您的故事我们定会编成戏,让更多人听到!”
司徒雪抱琴坐在草垛上,指尖轻拨琴弦,空灵的乐声与水纹兽织就的光晕交融,为故事增添了梦幻色彩。“这旋律与孙家庄的故事相得益彰,”她笑道,“质朴中透着温情,最是动人。”
午间的“故事宴”温馨至极,炖土豆的浓香、玉米粥的清甜,还有老村长特制的红薯干,每一口都饱含着乡土情谊。大家围坐畅谈,宛如和睦的一家人。老村长举杯:“下午还有更精彩的故事,保准让你们满意!”我点头应下,心中满是期待。
午后采风时,一位老爷爷忘词的小插曲令人动容。正当他焦急之际,孩子们齐声提醒:“爷爷,接下来是囤粮!”稚嫩的声音宛如最温暖的鼓励。老爷爷重拾记忆,讲述愈发精彩,结束后慈爱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你们比亲孙子还贴心!”
暮色渐浓,麻袋里装满了珍贵的故事,行李中塞满了村民赠送的礼物——旧账本、红薯干、手工棉鞋,每一样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情谊。老村长紧握我的手:“常来啊,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我郑重承诺:“等《万村乐》排好,定来首演!”
返程途中,孙家庄的歌声随风飘来。彩绒兽酣然入睡,几只小兽依偎在旁,爪子还紧攥着红薯干。金色珠子再度亮起,映照出本源之兽忙碌编织“万村乐”的身影,侍从们随着琴声轻晃,仿佛已看到大戏上演的盛景。
“今日收获颇丰,”我望着渐暗的天色感叹,“这比任何财富都珍贵。”张大爷扬鞭:“下次去李家庄,定会更精彩!”夜风裹挟着红薯干的香甜、姜汤的暖意,与兽类的轻眠声交织,谱写出一曲动人的采风之歌。马车灯笼明灭,照亮了《万村乐》的创作之路,也照亮了下一段未知的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