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王村采风?麦香漫(1 / 1)
天还没完全透亮,晨雾像层薄纱笼罩着戏楼,马车便载着满车期待出发了。车厢里,麦秆晒粮耙模型层层叠放,新麻绳装订的账本裹着靛蓝布套,司徒雪的水晶琴被棉絮温柔包裹。最暖心的当属王婶刚烙的葱花饼,还带着灶膛的余温,那香气混着麦香,为这次行程添了几分家的味道。这次要去王村采写晒粮故事,这可是《万村乐》里最具烟火气的篇章,比教排《晒粮乐》时更用心,比盼着秋收还让人兴奋不已。
“驾!再快些,王村的晒粮场这会儿准铺满新麦了!”张大爷扬起马鞭,枣红马撒开蹄子飞奔,车轮碾过落满麦壳的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这声音听着比打谷机的轰鸣还要亲切。我轻轻掀开窗帘,远处王村的晒粮场在晨光中闪耀,金灿灿的一片,仿佛铺了层细碎的金子,比年画里的景色还要绚丽:“这晒粮场比上次教戏时热闹多了,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今天肯定能采到精彩的故事!”
彩绒兽蜷在我脚边,被窗外飘来的麦香勾得直耸鼻子;四季兽和雪绒兽挤在车窗边,小爪子紧紧扒着玻璃,满眼都是好奇,比见到灵晶砂还激动;水纹兽轻轻喷出一团水雾,在车窗上晕染出一圈淡金色的光晕,把晒粮场映照得愈发明亮,这光晕比灯笼的光还要温暖,为旅途增添了几分诗意。山精首领穿着迷你晒粮戏服,手里攥着麦秆粮囤模型,在车厢里来回踱步,神情比专业采风先生还要紧张:“等会儿听故事一定要仔细记,王村的晒粮门道,可比账本里的数字金贵多了,这可是比演皇宫大戏还重要的事!”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轻轻滚动,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光柱中飘着些用麦壳制作的新奇道具:麦壳编成的小账本、谷穗造型的故事袋、迷你扬场机,这些道具比麦秆做的更接地气。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小心翼翼地把麦壳账本排列整齐,那整齐劲儿,比真账本还规整,比灵算册的投影还要生动鲜活。“肯定是给这次晒粮采风准备的记录道具!”我话音刚落,灵晶寿桃壳“啪”地亮起,暖黄色的光瞬间照亮车厢,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哗啦——”光柱中落下一个布包,里面装满麦壳道具,摸起来粗糙却轻盈,比麦秆还轻。侍从的声音随之传来,带着藏不住的喜悦:“本源之兽说,采写晒粮故事就得用麦壳道具,这些麦壳账本最应景不过,沾着浓浓的麦香,用来记录故事再合适不过,还能给《万村乐》增添不少麦香韵味!”张大爷从车窗外探进头,拿起一个扬场机模型细细端详:“这做工比我家的小扬场机还精致,比城里的铁机器有意思多了,演晒粮戏能用,记故事时摆着也是个漂亮的装饰,实用得很!”
马车刚驶入王村,就被热情的乡亲们团团围住。村长高举着刚扬好的新麦,脸上的笑容比乡戏节时还要灿烂;晒粮的大婶们提着竹篮,里面装满香脆的炒麦粒,那热情劲儿,比走亲戚还让人暖心;小孩子们围着马车又跑又跳,有的伸手摸摸彩绒兽柔软的毛发,有的争抢着山精手里的模型,场面比看杂耍还要热闹。“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村长大笑着迎上来,往我手里塞了一把炒麦粒,“尝尝看,这麦粒可比城里的糖豆香多了,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上午,我们在晒粮场旁的老槐树下布置好采风场地,那些麦壳道具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独特的质感和造型,比任何华丽装饰都更吸引人。老晒粮农们围坐成一圈,有的抱着老旧的扬场机,有的握着晒粮耙,讲起故事来全神贯注,比讲述自家往事还要投入。李秀才握着麦壳账本,笔尖蘸满墨汁,神情严肃认真:“您慢慢讲,每个细节都别落下,咱们记录这些故事,比记庄稼收成还要仔细!”
一位老爷爷讲起年轻时晒粮的往事,说有一年遇到连阴雨,全村人连夜抢收麦子,把它们搬进仓库。大家的手都磨破了,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只为守住一年的辛苦收成。说到动情处,老爷爷眼眶泛红,轻轻抹了抹眼泪:“那时候的麦子,金贵得很,吃在嘴里,比蜜还甜!”山精首领赶忙递上一块葱花饼,轻声安慰:“您的故事满是岁月的醇香,我们一定好好编成戏,让更多人知道这份珍贵!”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晒粮场边,指尖轻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麦浪般轻快流淌,与晒粮场的风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独特的乐章,比任何曲子都更动听。水纹兽适时喷出一团水雾,在半空凝成淡金色的光晕,麦壳道具在光晕中轻轻摇晃,仿佛活了过来,比真实的扬场机还要灵动,比精彩的皮影戏还要梦幻。“就把这调子叫做《麦香谣》吧,”司徒雪笑着说,“比《晒粮谣》更贴合麦香主题,比《四季谣》还要热闹欢快,配您的故事再合适不过!”
中午,乡亲们在晒粮场旁摆开丰盛的“麦香宴”,麦仁粥、炒麦粒、麦秆饼,还有香气四溢的炖鸡肉,每一道菜都充满麦香,比县城大酒楼的宴席还要诱人。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氛围融洽得就像一家人。“下午带你们去体验扬场,”村长端着碗,热情地说,“光听故事不过瘾,亲自上手才有意思,体验过才记得牢!”我笑着点头,满心期待:“太好了!早就盼着试试,比听故事还兴奋,比教编晒粮耙还有意思!”
下午,我们跟着老晒粮农学习扬场。新麦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芒,扬起扬场耙,麦粒与麦壳在空中分离,那场景比玩沙子还要有趣,大家学得格外投入。老晒粮农耐心指导:“手腕要灵活,用力比撒种子还轻,动作得快,比赶麻雀还麻利——对,就是这样!”我学着扬起几下,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心里却满是喜悦,这份快乐比吃了灵晶糖球还要甜。
傍晚,采风接近尾声,我们的麻袋里装满了沉甸甸的故事,比来时重了许多。乡亲们热情地送上各种礼物,新晒的麦子、精致的麦壳道具、手工制作的扬场耙,这些礼物承载着浓浓的情谊,比任何金银财宝都珍贵。村长紧紧拉着我的手,真诚地说:“以后常来,就像走亲戚一样,这儿永远欢迎你们!”我用力点头:“等《万村乐》排好了,第一个就来给大家演,保证比教编道具还积极!”
马车缓缓驶离王村,晒粮场的麦香依然萦绕在空气中,比远处的蛙鸣还要清晰。彩绒兽蜷在我身边进入梦乡,四季兽、雪绒兽和水纹兽趴在它背上,小爪子还紧紧攥着乡亲们送的扬场机模型。角落里的金色珠子微微发亮,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场景:本源之兽正用麦壳道具搭建“晒粮戏台”,场面热闹非凡;侍从们举着道具,跟着《麦香谣》的节奏轻轻晃动,眼中满是期待。
“今天真是收获满满,”我轻声感叹,“比去李家庄采风还充实,这种满足感比赚了大钱还要珍贵,《万村乐》的晒粮片段素材终于齐了!”张大爷扬起马鞭,笑着说:“下次去赵集采集市故事,肯定更热闹,比这次晒粮采风还要有意思!”夜风吹过马车,带着麦香与葱花饼的香甜,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叫声,还有远处隐隐传来的歌声,交织成一首温暖的麦香歌谣。马车的灯笼忽明忽暗,为《万村乐》的筹备之路,也为下一次充满未知与惊喜的采风之旅,点亮了温暖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