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县城首演?百家欢(1 / 1)
天刚蒙蒙亮,县城戏楼前的灯笼就次第亮起。朱红的灯笼串在飞檐下晃悠,鎏金匾额上的“百家乐巡演”五个字在晨光里闪着光,比村里的戏楼灯笼亮十倍。戏楼前的空地上,凳子早已摆得整整齐齐,拍手板放在每个座位上,比乡戏节时的排场还大。张大爷穿着新缝的巡演戏服,正领着汉子们检查道具,麦壳粮囤擦得锃亮,比自家的真粮囤还体面。
“都仔细点!金箔贴别掉了,彩绸带别缠了!”我站在戏台边喊,机械义肢的绿痕碰了碰旁边的彩布灯笼,共生草突然窜出藤蔓,在地上织出个演员站位图,“孙家庄在左,李家庄在右,比上次合练的位置更清楚,保准不撞场!”李秀才举着曲谱跑过来,纸页上的互动片段用红笔标得醒目:“等会儿唱到‘百家团圆’,就让观众拍拍手板,比自己叫好还热闹!”
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台中央,指尖轻轻拨了下弦,琴声比晨露滴落还清脆。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戏台上方织出层淡蓝光晕,把金箔贴的光芒折射得漫天都是,比彩虹还好看。彩绒兽蜷在台侧的布帘后,探出脑袋偷偷瞧;四季兽和雪绒兽举着小拍手板,跟着琴声“啪啪”拍,比真观众还投入;山精首领穿着迷你巡演戏服,举着木片人偶在演员堆里穿梭:“别紧张!就当是在村里演,比给自家人看还自在!”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滚了滚,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飘着些用彩纸做的新道具:彩纸花瓣、小灯笼挂饰、“满堂彩”字牌,比彩布道具更鲜艳。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把花瓣撒在光柱上,风一吹“哗啦”响,比真的花瓣还灵动,比灵算册的投影还热闹。“准是给首演添彩的道具!”我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啪”地亮了,暖光洒满戏台,比戏楼的灯笼还亮堂。
“哗啦——”光柱里掉下来个纸包,里面装满了彩纸道具,摸起来轻飘飘的,比棉花还软。侍从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满是欢喜:“本源之兽说首演得热闹,这些花瓣比金箔贴还喜庆,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能调动气氛,演出时撒正好,保准满堂彩!”县城老板凑过来瞧,笑着说:“这玩意儿比城里戏班的烟火气还好看,撒起来准能镇场!”
辰时三刻,观众陆续来了。有穿着绸缎的太太小姐,手里拿着折扇;有扛着锄头的农夫,裤脚还沾着泥;还有背着书包的小孩,蹦蹦跳跳地找座位。茶摊老板也来了,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炒花生:“给大伙尝尝,比糖炒栗子还香!”戏评先生坐在前排,手里拿着纸笔,准备记录,比当年考科举还认真。
“开演咯!”张大爷高声喊,锣鼓声立马响起来。司徒雪的水晶琴先起调,《粮姓谣》的调子混着水雾飘出去,比村里的琴声还清亮。孙家庄的老人们扛着麦壳粮囤走上台,唱腔里满是烟火气:“孙家庄,粮满仓,开仓放粮救四方!”台下的农夫们跟着点头,有个老汉抹着眼泪说:“这唱的就是当年的事儿啊,比说书先生讲得还真!”
李家庄的采茶姑娘们踩着琴声登场,竹篮上的金箔贴在光晕里闪得人睁不开眼。她们的碎步比蝴蝶还轻,彩绸带顺着站位图飘到孙家庄戏班手里,衔接得比流水还顺。“李家庄,茶飘香,秘方传万家尝!”歌声刚落,台下的太太小姐们就拍起了拍手板,“啪啪”响,比城里的掌声还热烈。
中场换场时,赵集的货郎推着小推车上台,刚要吆喝就故意停住,笑着对台下说:“大伙猜猜我要卖啥?”小孩们立马喊:“糖葫芦!”货郎哈哈大笑,扯开嗓子喊:“赵集货郎走四方,糖葫芦甜透心膛!”这一互动,台下笑得前仰后合,戏评先生也忍不住拍了拍手:“比城里的戏班会调动气氛!”
王村的晒粮汉子们登场时最震撼。他们举着扬场机模型,随着《粮姓谣》的节奏挥臂,水纹兽适时喷出水雾,彩纸花瓣跟着“扬场”动作飞起来,真像漫天的麦壳在跳舞。“王村汉子力气强,晒粮晒出好年光!”唱腔刚落,台下的农夫们就站起来叫好,声音比打雷还响,把戏楼的瓦片都震得“嗡嗡”响。
压轴的“百家团圆”片段一开场,台下就静得只剩呼吸声。司徒雪的水晶琴突然转调,新改编的《团圆谣》调子温柔得像月光;孙家庄的粮囤、李家庄的茶篮、王村的扬场机、赵集的货郎车慢慢聚到戏台中央,彩绸带把所有道具连在一起,金箔贴在上面拼出完整的百家姓。小孩子们举着百家团圆旗跑上台,小铃铛串“叮铃”响,比过年的鞭炮还喜庆。
“撒花瓣!”我高声喊,四季兽和雪绒兽立马把彩纸花瓣撒向空中,水纹兽的水雾裹着花瓣飘,比下雨还好看。台下的观众都站起来,拍着拍手板喊“好”,声音差点掀了戏楼的顶。戏评先生奋笔疾书,纸上写满了“接地气”“真性情”,比当年中举还激动:“这戏比城里的大戏强百倍!是真正的百姓戏!”
日头偏西时,演出才落幕,可观众们迟迟不肯走。太太小姐们围着采茶姑娘问茶篮的做法,说比城里的工艺品还好看;农夫们拉着晒粮汉子聊扬场的技巧,比自家晒粮还上心;小孩们追着货郎要彩纸糖葫芦,比过年要压岁钱还起劲。县城老板笑得合不拢嘴:“加演三天!保准场场满座,比城里的名角儿还火!”
傍晚,庆功宴在戏楼后院摆开。王婶烙的葱花饼、茶摊老板送的炒花生、县城老板买的酱肉和酒,满满一桌子,比村里的庆功宴还丰盛。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比一家人还亲切。“没想到城里人像咱一样喜欢这戏!”孙家庄的老村长端着酒碗说,“比在村里演还过瘾,比赚大钱还开心!”
李秀才拿着戏评先生写的评语,念给大家听:“《百家乐》接地气、有温度,比任何宫廷大戏都动人!”众人听了,都兴奋得直跺脚。司徒雪弹起新曲,大家跟着哼唱,歌声混着笑声,飘得满县城都是。彩绒兽也敢出来了,趴在我脚边,对着台上的道具“嗷呜”叫,比以前大胆多了。
金色的珠子在石桌上转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彩纸道具搭“府城戏楼”,比县城的还气派;侍从们举着“满堂彩”字牌,跟着《团圆谣》的调子晃,比台下的戏迷还投入。“加演完就去府城!”张大爷喝了口酒,眼睛里闪着光,“让更多人知道咱的百家故事,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夜风吹过戏楼,带着葱花饼的香味和城里的烟火气,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声,还有远处传来的《团圆谣》余韵,混在一起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戏楼的灯笼明明灭灭,照亮了台上的道具,也照亮了去府城的路。那些撒在地上的彩纸花瓣,在月光下闪着光,像撒了一地的希望,等着在更多地方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