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灵途守护者 > 第471章 邻县欢演?戏声扬

第471章 邻县欢演?戏声扬(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天刚蒙蒙亮,邻县戏楼前面的空地上就挤满了人。老头老太太扛着小板凳,小娃娃攥着糖葫芦,还有提着食盒的婶子大娘,队伍从戏楼门口一直排到街角,比邻县最热闹的庙会还挤。张大爷刚推开戏楼大门,就被大伙围住了:“张师傅!今儿演不演‘货郎走四方’啊?我家娃听孙家庄的人说,比说书的讲得还带劲!”张大爷笑着直摆手:“演!连着演三场,保准比孙家庄那场还过瘾!”

我正帮采茶的姑娘们往竹篾茶篮上挂彩布小灯笼,就瞅见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咕噜”滚了一圈。珠子上倒映着万谷之源的光柱,里头的本源之兽九个脑袋正拿尾巴尖抛彩纸流苏,在空中拼出“邻县欢演”四个大字,比灵算册投出来的画面还鲜活。我跟旁边人念叨:“这是给开场攒人气呢!”话还没说完,灵晶寿桃壳“啪”地炸开一团暖光,把戏台照得亮堂堂的,比戏楼里所有灯笼加起来都亮堂。

彩绒兽蹲在戏台边的木箱上,一点儿也不怯场了,看见举着手板的小娃娃,还摇头晃脑“嗷呜”叫两声;四季兽和雪绒兽俩小家伙,扛着装满彩纸花瓣的筐子,爪子抓得紧紧的,比戏班里打杂的还勤快;水纹兽“噗”地喷出水雾,在戏台前弄出一圈淡蓝色光晕,把新挂的小灯笼衬得一闪一闪,比彩虹还好看。山精首领穿着绣着“邻县”的小戏服,举着木片人偶在人群里来回跑:“都别挤!人人有座,比在孙家庄看戏还舒坦!”小娃娃们跟着它小皮鞋“哒哒”的声音拍手,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早上八点刚到,头一场戏就开锣了。司徒雪的水晶琴一响,台下齐刷刷的拍手声,比孙家庄那场还响亮。孙家庄的老人们扛着麦壳粮囤上台,刚唱到“开仓放粮救四方”,前排的老爷子就跟着唱起来,嗓门比台上演员还大:“我年轻那会,真受过这样的救济!”老村长赶紧跑下台,拉着老爷子的手说:“咱这戏,唱的就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儿!”台下的掌声都快把戏楼顶给掀翻了。

李家庄采茶姑娘们一上台,有个穿粗布衣服的婶子“腾”地站起来:“姑娘们,这茶篮上的小灯笼卖不卖?比我家闺女的绣球还俊!”姑娘们臊得脸通红,连连摆手说不卖,可婶子直接掏出铜钱:“我订五个!给街坊邻居带回去当念想!”邻县的货郎赶忙打圆场:“您别急!等演完了给您做,保准比戏里的还精致!”这小插曲逗得台下人笑得前仰后合,比看杂耍还乐呵。

中午休息的时候,邻县的乡绅带着跟班来了,手里拎着个红木盒子:“听说戏班子演得好,特意备了点小玩意儿!”大伙都愣住了,张大爷搓着手问:“您也爱听咱们乡下的戏?”乡绅笑着说:“这戏里的烟火气,比城里的大戏有意思多了,比讲道理还管用!”李秀才赶紧接过盒子打开一瞧,里头全是邻县的特产点心,做得比孙家庄的红枣糕还精致。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又骨碌碌滚了起来,珠子上又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头飘着好些新道具:彩布绣球、写着“邻县欢”的字牌、小农具模型,颜色比竹篾做的鲜亮多了。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把绣球挂在光柱上,风一吹“哗啦哗啦”响,看着比真绣球还灵动,比灵算册投的画面还热闹。我跟大伙说:“指定是给演出添彩的!”话刚落音,灵晶寿桃壳“啪”地又亮了,暖烘烘的光照得后院跟办喜事似的,比挂红灯笼还喜庆。

就听“哗啦”一声,光柱里掉下来个布包,打开一看全是彩布做的道具,摸着软乎乎的,比棉花还舒服。跟班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本源之兽说邻县乡亲们就爱热闹,这些绣球比贴金箔还喜庆,演起戏来准能把气氛炒热乎!”乡绅拿起绣球左看右看,直夸:“这手艺比城里绣坊做的还好,乡亲们指定喜欢!”

下午的戏更绝了。王村晒粮的汉子们刚上台表演扬场,台下就有人喊:“再来一段!比真干活还好看!”汉子们干脆加演了一段“晒粮舞”,木锨舞得虎虎生风,彩纸花瓣满天飘,看着就像七彩云霞,比上午那场还痛快。赵集的货郎脑子一转,举着彩布绣球喊:“谁能说出‘邻县’以前叫啥?答对了绣球归你!”一个扎羊角辫的姑娘“嗖”地站起来:“以前叫‘临河村’,因为靠着河!”货郎笑着把绣球抛过去,姑娘接住时的欢呼声,比中了大奖还响亮。

第三场戏演到天黑才结束。戏楼里上千盏灯笼全亮起来,彩纸花瓣在灯光里飘啊飘,就像一群萤火虫。等唱到“百家团圆”那段经典唱段,台下观众全都站起来,一起唱新编的邻县版《团圆谣》。歌声和琴声混在一起,顺着风飘到邻县的角角落落。有个老爷子抹着眼泪说:“活了一辈子,从没看过这么带劲的戏,比过年还热闹!”

散场后,乡绅在戏楼后院摆了庆功宴,比孙家庄那次接风宴丰盛多了。炖得喷香的鸡、鲜美的蒸鱼、酱香的卤肉,还有邻县特色点心和陈年好酒,满满摆了一大桌,比县城大酒楼的宴席还气派。大伙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接下来巡演的事儿,亲热得就像一家人。张大爷喝着酒说:“邻县西边的小镇也邀请咱们去演!等演完那边,咱再去更远的地方,让全天下都知道咱的《百家乐》!”

夜深了,大伙开始收拾东西。加固好的道具装车,彩布做的小心放进木箱,乡绅送的点心被王婶分给大家。司徒雪弹起新改编的《巡演谣》,调子比《归乡谣》欢快,比《京城谣》还接地气:“百家戏,传四方,巡演路上情谊长!”大伙跟着一起唱,歌声混着收拾东西的响动,热闹得不行。

第二天一大早,邻县的乡亲们都来送行。有人端着新炒的花生,有人提着刚烙的饼,最小的娃娃还送了幅画,画上全是戏台上的精彩场面。邻县的货郎拉着张大爷的手说:“到了小镇,可得拿出真本事!”张大爷一拍胸脯:“您就等着瞧!保准让小镇的乡亲们也迷上《百家乐》!”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又转起来,珠子上本源之兽正用彩布道具搭“小镇戏台”,看着比邻县这个戏楼还气派;跟班们举着《巡演谣》的曲谱,跟着调子晃悠,比小镇的观众还盼着演出开始。我念叨:“这次巡演,保准能让百家故事传得更远!比在邻县演还让人痛快,比啥荣誉都金贵!”张大爷甩了甩马鞭,眼睛亮晶晶的:“等巡演完,咱回村办个‘百家节’,把全天下的人都请来咱村看戏!”

夜风吹过戏楼,带着点心香和烟火气,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吱吱”的叫声,还有远处飘来的《巡演谣》余音,混在一起,让人心里暖乎乎的。戏楼的灯笼忽明忽暗,照亮了装满道具的马车,也照亮了去小镇的路。地上的彩纸花瓣在月光下一闪一闪,就像撒了一地的希望,等着在小镇戏台上大放光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