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山乡欢演?舞庆功(1 / 1)
天刚蒙蒙亮,山乡晒谷场的戏楼就让晨雾给裹得严严实实。竹戏台的檐角挂着野果串,风一吹“哗啦哗啦”响,那动静可比城里戏楼的铜铃带劲多了!台下青石板凳上,早坐满了穿粗布棉袄的乡亲们——揣着烤红薯的娃娃,纳鞋底的婶子,就连山坳里打猎的猎户都扛着弓箭来了,比赶大集还热闹!张大爷踩着竹梯挂藤条灯笼,绳子绕了三圈还念叨:“可得挂牢咯!晚上亮起来,保准比山里的萤火虫还好看!”
我蹲戏台边上,正帮采茶姑娘把野果串插进藤条篮子里,冷不丁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咕噜”滚了一圈。好家伙!珠子面上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头那本源之兽九个脑袋,正拿尾巴尖抛松针玩呢!松针在空中飘啊飘,居然拼成了“山乡欢演”四个字,还带着股松树的清香味儿,比那些灵算册投影有意思多了!我刚说“这是给开场聚人气呢”,灵晶寿桃壳“啪”地一亮,暖烘烘的光把戏台照得跟大太阳似的,比灯笼还暖和。
彩绒兽蹲戏台边的藤筐上,早没了刚进山那怯生生的样儿。瞧见娃娃举着烤红薯,还敢晃着尾巴“嗷呜嗷呜”叫!四季兽和雪绒兽俩小家伙,抱着装满松针花瓣的筐子,小爪子抓得死死的,干活比戏班子里最勤快的伙计还积极!水纹兽“噗”地喷出水雾,在戏台顶上织出一层蓝光,把野果串照得亮晶晶的,跟星星似的。山精首领穿着绣着“欢演”俩字的小戏服,手里举着木片做的山乡农具模型,在人群里挤来挤去:“都别挤!小娃娃们往前挪挪,摔着可不得了!”小孩子们听着他小皮鞋“哒哒”响,跟着拍手,比过年还乐呵。
辰时三刻,司徒雪的水晶琴“叮”地一响。新编的《山乡谣》调子混着水雾飘出去,清亮得哟,比山里老辈儿唱的山歌还清脆!台下立马没了声儿,连娃娃啃红薯“咯吱咯吱”的动静都听不见了。孙家庄的老人们扛着插满松针的麦壳粮囤上台,刚唱到“开仓放粮救四方”,前排打猎的大叔“蹭”地站起来喊:“俺当年就受过孙家接济!这戏唱得比真事儿还真!”老村长赶紧下台,拉着大叔的手说:“咱这戏,唱的可不就是咱山里人的日子嘛!”台下掌声跟打雷似的,差点把戏楼的竹梁都震晃了。
李家庄采茶姑娘一上台,有个穿粗布褂子的婶子“嗖”地站起来:“闺女,这藤条篮子卖不?看着比俺家竹筐结实多了!”姑娘们脸一红直摇头,婶子却掏出铜钱:“给俺订仨!回头给儿媳妇装山货!”里正赶忙打圆场:“等演完就给您编,保准比戏里的还精致!”这事儿逗得大伙笑弯了腰,比看杂耍还乐。
中场换场时,赵集的货郎推着小推车就上台了。刚要吆喝,突然停下笑眯眯问:“大伙猜猜,咱山乡最甜的野果是啥?”娃娃们扯着嗓子喊:“野山楂!”货郎一听,用山乡土话扯开嗓门:“赵集货郎走四方,山乡山楂甜又香!”说着从车上抓出野山楂,“咻”地朝台下扔,接到的娃娃乐得直蹦,比吃了蜜还甜。
王村晒粮的汉子们上台时那场面才叫震撼!他们举着扬场机模型,跟着《山乡谣》的节奏挥胳膊,水纹兽瞅准时机喷水雾,松针跟着“扬场”的动作乱飞,看着就像山里落叶在跳舞!“王村汉子力气强,晒粮晒出好年光!”唱腔一落,台下种地的汉子们全站起来叫好,声儿大得能把山坳里的鸟都惊飞咯!有个汉子喊:“下次晒粮,咱就哼这调子,干活都带劲!”
压轴的“百家团圆”一开始,台下就安静得只能听见风声。司徒雪的水晶琴突然变了调子,《团圆谣》的旋律柔得像山涧溪水。孙家庄的粮囤、李家庄的茶篮、王村的扬场机、赵集的货郎车,慢慢都聚到戏台中间,彩绸带一缠,把这些道具全连起来了!竹片做的姓氏牌往上一拼,完整的百家姓就出来了。小娃娃们举着藤条灯笼冲上台,小铃铛“叮铃叮铃”响,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
我扯着嗓子喊:“撒松针!”四季兽和雪绒兽“哗啦”一下把松针全撒出去,水纹兽喷的水雾裹着松针飘啊飘,比下雨还好看!台下观众“唰”地全站起来,巴掌拍得震天响,声儿都快把戏楼顶给掀了!里正举着粗瓷碗喊:“别谢幕了,跳山乡舞!热闹!”张大爷赶紧招手,演员和乡亲们手拉手就跳起来,舞步看着简单,可比城里那些花架子带劲多了。
中午,乡亲们在晒谷场摆起“欢演宴”,那场面比小镇的百家宴还带劲儿!炖山鸡、炒野菜、烤红薯,再来点山乡特有的野果酒,满满一桌,香得哟,比城里大酒楼的菜还勾人!大伙围坐一圈,边吃边聊巡演的事儿,就跟一家人唠家常似的。货郎嚼着烤红薯说:“山那边林场想请咱去演!听说林场人多,肯定比这儿还热闹,一准火!”
下午加演更有意思!司徒雪唱了段山乡童谣,台下娃娃们跟着唱,声儿脆得跟银铃似的;孙家庄老人加了段“采野果舞”,跳得比上午还精神;采茶姑娘现场教婶子们编藤条,比光看戏好玩多了。林场场长挤在人群里喊:“来林场演!俺给你们搭戏台,保准比这儿宽敞!”
傍晚散场了,乡亲们还舍不得走。有的围着演员打听京城啥样,有的跟着司徒雪学唱《山乡谣》,还有的硬往演员手里塞自家种的山货,比过年走亲戚还热情!张大爷站戏台上扯着嗓子喊:“半个月后,咱去林场巡演!让更多乡亲看看咱的《百家乐》!”台下回应声大得,山坳里的回声都跟不上。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又骨碌碌转起来,珠子面上映出万谷之源——本源之兽正拿树皮做道具,搭“林场戏楼”呢,看着比咱这戏楼还热闹!侍从们举着“林场巡演”的木牌,跟着《山乡谣》的调子晃悠,比林场那些还没来看戏的人都着急。我跟大伙说:“这次林场巡演,保准能把咱百家故事传得更远!这山里的情谊,可比在京城演出金贵多了!”张大爷喝口野果酒,眼睛亮晶晶的:“等巡演完,咱回村办个‘百家节’,让全天下人都来咱村看戏!”
夜风吹过晒谷场,带着野果酒的香气和松针味儿。四季兽打呼噜的声音、水纹兽“吱吱”的叫声,还有远处飘来的《山乡谣》,混在一起,听着特别舒坦。戏楼的藤条灯笼忽明忽暗,照亮了装满道具的马车,也照亮了去林场的路。那些树皮做的道具,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就像撒了一地的希望,等着在林场戏台上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