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灵途守护者 > 第476章 林场赴演?林间趣

第476章 林场赴演?林间趣(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天还没大亮呢,公鸡刚打鸣,山里的雾还迷迷瞪瞪没散干净,三辆马车就吱呀吱呀出发了。张大爷甩着马鞭催马,两匹马呼哧呼哧喘着白气,蹄子踩在满是松针的土路上,“哒哒”声听着比石板路软和多了。车厢里,树皮编的小旗子拿红绳串着挂在车梁上,藤条篮子垫着晒干的杉树叶,就连司徒雪宝贝得不行的水晶琴,都裹了厚厚的麻布——毕竟去林场全是林间小道,树枝子密密麻麻的,可不得仔细护着!

张大爷的大嗓门从雾里飘进车厢:“都把东西往中间挪挪!前面那片松树林,树枝子老长了,别把道具刮坏了!”我赶紧把彩绒兽搂怀里,就瞅见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咕噜”滚了一圈。珠子面上,万谷之源的光柱里,本源之兽那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编松枝,编出来的“林场平安”四个字在空中晃悠,闻着都带股松香味儿,比灵算册投出来的画面还神乎!我刚念叨一句“这珠子还挺贴心”,灵晶寿桃壳“啪”地一亮,暖烘烘的光把车厢照得跟晒着太阳似的,比灯笼还暖和。

彩绒兽这下不缩成毛球了,扒着车窗缝往外瞅,瞧见林间乱窜的松鼠,还“嗷呜嗷呜”叫两声吓唬人家;四季兽和雪绒兽抱着装满松针花瓣的筐子,小爪子抓得紧紧的,干活儿比戏班打杂的还麻利;水纹兽“噗”地喷了团水雾,车窗上立马浮起层蓝光,把外头雾蒙蒙的林子衬得跟水墨画似的,看着老有意境了。山精首领穿着绣着“林场”俩字的小戏服,举着木头片搭的戏台模型,在车厢里走来走去:“林场的乡亲们实在得很,天天跟树打交道,咱演出越带林间味儿,他们肯定越爱看,比在山乡演还自在!”这话逗得大伙哈哈大笑,连马车颠得屁股疼都顾不上了。

走了差不多一个钟头,雾慢慢散了,老远就听见“哗哗”的水声。前头横着条小溪,溪上就架着几根圆木当桥,比山乡的石板桥窄了一半。刚上桥,就碰见个扛着斧头、穿粗布褂子的护林员。他瞅见马车上的演出海报,立马停下脚步:“你们是去林场演《百家乐》的戏班子吧?我侄子在山乡看过,回来说比赶大集还热闹!”张大爷赶忙拉住缰绳:“老哥好眼力!您是林场的?”护林员咧嘴一笑:“我巡山的!正好给你们带路,林子里岔路跟迷宫似的,保准比你们瞎转悠强!”有了熟门熟路的人领道,马车跑得顺溜多了。

刚过木桥,那金色珠子又骨碌碌转起来。珠子面上,万谷之源的光柱里,突然冒出一堆用杉树叶做的新道具:小灯笼、松果串、刻着姓氏的木牌,看着比树皮做的那些更有山林味儿。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挂灯笼,风一吹“哗啦哗啦”响,跟真的似的,比灵算册投的画面还鲜活!我一拍大腿:“肯定是给林场演出准备的!”话音没落,灵晶寿桃壳又“啪”地亮了,暖烘烘的光照得车厢跟丰收节似的,喜庆得很。

“哗啦——”光柱里掉下个竹筐,里头塞满了杉树叶做的道具,摸着糙糙的,可比棉花结实多了。侍从的声音跟着飘出来:“本源之兽说,林场演出就得接地气!这些杉树叶道具,保准比司徒雪的琴声还招乡亲们稀罕!”孙家庄老村长拿起树叶灯笼,笑得合不拢嘴:“这玩意儿有意思!挂戏台上,林场乡亲不得爱疯了!”

中午,马车到了林场入口。老松树下早围满了人,背背篓的婶子、扛锯子的汉子,还有光脚丫的娃娃,见马车来了,呼啦啦全涌过来。一个汉子挤到前头:“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我是林场场长,戏楼搭在空地上,宽敞得很,比仓库还敞亮!”张大爷跳下车,跟场长握了握手:“麻烦您费心!咱这就卸道具,争取下午就开练!”

到地儿一看,戏楼果然是用新砍的松树搭的,屋檐下还挂着松果串,比山乡的竹戏台新鲜多了。大伙忙着卸东西,婶子们端来山泉水,娃娃们围着彩绒兽叽叽喳喳,比赶大集还热闹。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往木凳上一坐,手指轻轻一勾,《林场谣》的调子就飘出来了,还掺了几句林场号子,听着比在山乡弹得更带劲。汉子们一听,都跟着哼起来,越听越上瘾。

下午排练从“货郎走四方”这段开始。赵集来的货郎推着小车,扯着嗓子喊林场方言:“松果串嘞!又香又甜!一文钱一串!”这吆喝可比在山乡时更有山林味儿,逗得娃娃们直拍巴掌;孙家庄的老人们扛着麦壳粮囤,走台的时候还顺手抄起个松果,看着别提多接地气了;李家庄的采茶姑娘们,把松果串插在杉树叶编的篮子上,跟刚从林子里采完东西似的,满满的林间气息。

排练到一半,场长突然一拍大腿:“差点忘了!咱林场有规矩,演完戏得一块儿喊山号,可比普通谢幕热闹多了!”大伙一听来了精神,王婶笑着说:“那可得好好学!这可比吃啥好吃的都带劲!”场长当场教起来,山号子听着比城里的口号简单,喊起来却震得人心里发颤,比排练还热闹。

傍晚收工,道具也布置得差不多了。杉树叶灯笼往戏台两边一挂,松果串摆在台口,木片姓氏牌往柱子上一贴,整个戏台透着股说不出的亲切劲儿。张大爷检查完,直点头:“这么一弄,比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戏台强多了,乡亲们指定喜欢!”司徒雪又弹起新编的《团圆谣》,里头加了锯木头的节奏,调子欢快得能把人耳朵勾起来。大伙跟着哼唱,心里头暖烘烘的。

晚上,场长招呼大伙去他家吃饭。桌上摆着炖野兔、炒蘑菇、烤土豆,还有林场特有的松子酒,虽说没山乡欢演宴那么丰盛,可全是林间的味道。场长端起酒碗:“明天这场演出,大家伙儿盼了好久!比盼着松树结果还心急!”张大爷赶忙举杯:“您放心!我们指定铆足了劲儿演,比在京城演还用心!”饭桌上说说笑笑,比一家人围坐还热闹。

我瞅见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又转起来,珠子面上,本源之兽正用杉树叶搭“林场戏楼”,比眼前的还热闹;侍从们举着姓氏牌,跟着《团圆谣》的调子晃悠,看着比林场的观众还激动。我忍不住说:“明天这场,保准让乡亲们乐开花!这种山林里的情谊,可比啥大场面都珍贵!”张大爷抿了口松子酒,眼睛亮晶晶的:“演完这场,咱接着去下一个地儿,让更多乡亲看上咱的《百家乐》!”

夜风吹过林场空地,混着松子酒的香气和松针味儿。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叫声,还有远处飘来的《团圆谣》,像给林场盖了层暖和的毯子。戏楼的杉树叶灯笼一闪一闪,照亮了台上的道具,也照亮了咱们往后演出的路。那些杉树叶做的玩意儿,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就像撒了一地的小希望,等着明天在戏台上好好热闹一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