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灵途守护者 > 第468章 荣归故里?百家欢

第468章 荣归故里?百家欢(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皇宫御花园的晨雾还未散尽,装着御赐宝物的马车已静候在宫门外。张大爷屏气凝神,双手如托着稀世珍宝般,将“天下第一戏班”的鎏金匾额抱进车厢。匾额边角裹着三层明黄绸缎,每一处褶皱都透着郑重,比呵护新生婴儿还要小心翼翼——毕竟这匾额上的字,可是皇上御笔亲题,珍贵程度堪比传国玉玺。车厢内,金丝滚边的戏服妥帖叠放在铺着软绵棉絮的樟木箱里,玉制姓氏牌用红绸串成雅致的一串,最显眼处,御赐金牌熠熠生辉,反光夺目,竟比宫灯还要璀璨,与初入京城时的行装相比,气派何止百倍。

“都再仔细检查一遍!匾额千万不能磕着,金牌也别碰着!”我刚把彩绒兽抱进马车,便见李秀才举着皇上赏赐的御笔匆匆跑来。笔杆上栩栩如生的龙纹在晨光中流转,仿佛要破壁而出:“可算找着了!方才那阵慌乱,比丢了自家祖传家谱还叫人着急!”王婶提着食盒跟在后面,热气从盒缝袅袅溢出,裹挟着御膳房特供桂花糕的香甜气息:“路上垫垫肚子,比城里那些冷冰冰的点心强多了,热乎气儿既能暖身子,还能沾沾皇家的喜气!”

“驾!”张大爷一抖马鞭,马车轱辘缓缓碾过皇宫外的青石板,“咯吱”声响中,似带着几分厚重与踏实,比京城石板路的触感更显沉实。晨雾浓稠如化不开的米粥,水纹兽趴在车窗边,呼出的水雾在玻璃上凝成一圈淡金色光晕,将外面影影绰绰的宫墙晕染成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彩绒兽蜷缩在我怀中,耳朵紧贴着毛茸茸的脊背,却不再如初次进城时那般瑟瑟发抖,反倒时不时抬头凝望御赐金牌,眸中满是好奇与探究;四季兽和雪绒兽挤在布帘边,小巧的爪子扒着缝隙向外张望,当看到宫门口威武的石狮子时,兴奋得“吱吱”直叫,那雀跃劲儿,竟比瞧见灵晶砂还要激动。

山精首领身着绣着“天下第一”字样的迷你戏服,手持微型皇宫模型,在车厢里来回踱步:“过了前面的官道,路就好走了!比来时去京城的路平坦得多,匾额保管颠不坏!”话音未落,马车突然“咯噔”猛地一晃,货郎眼疾手快,赶忙伸手扶住摇晃的玉制姓氏牌:“放心!绑得比我家货摊最牢固的招牌还稳当!”司徒雪见状,抬手拨响水晶琴,悠扬的《京城谣》旋律混着车轮声飘向远方,清亮悦耳,竟比晨鸟的歌声更动听,连那浓稠的晨雾都似被染上了温柔的色彩。

约莫一个时辰过去,晨雾渐渐消散,前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石桥上,赶集的乡亲们熙熙攘攘,瞧见马车上高悬的“天下第一戏班”匾额,瞬间围拢过来:“这是从京城载誉归来的戏班吧?皇上当真赐了匾额?”孙家庄的老村长探出身,高举御赐金牌,声音里满是自豪:“千真万确!还赏了御笔呢!等回村就给大伙演一场!”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一位大婶热情地往车里塞了袋炒花生:“路上吃,香得很,比糖炒栗子还抗饿,也让我们沾沾你们的福气!”张大爷笑着连声道谢,催着马车缓缓挪动,石桥上的热闹劲儿,竟比赶年集还要红火。

刚过石桥,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咕噜”滚动一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中,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欢快地用尾巴尖抛洒彩纸福袋,那些福袋在空中交织成“荣归大吉”四个大字,鲜活灵动,比灵算册的投影还要逼真。“这是给咱接风呢!”话刚说完,灵晶寿桃壳“啪”地迸发出温暖光芒,将车厢照得金光四溢,明亮程度远超灯笼。

“哗啦——”光柱中落下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崭新的彩布道具:小巧的彩布锦旗、写着“百家乐”的精致灯笼、栩栩如生的迷你百姓人偶,这些道具虽不如金丝制品华贵,却更显实用。侍从的声音随之飘来,满是喜悦:“本源之兽说归乡就得热热闹闹,这些锦旗比金牌更能聚拢人气,保管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让乡亲们欢喜,回村时用正合适!”采茶姑娘们纷纷拿起小锦旗,插在马车两侧:“好物件!老远就能瞧见,可比单纯的匾额显眼多了!”

中午,马车停在路边茶摊旁。王婶一打开食盒,桂花糕的馥郁香气便飘散开来。茶摊老板闻香凑过来:“是从京城回来的《百家乐》戏班吧?我在镇上见过你们的海报!”张大爷递给他一块桂花糕:“尝尝!御膳房的手艺,比城里点心还香!”老板咬了一口,赞不绝口:“我要是年轻十岁,准跟着你们去村里看戏!”司徒雪趁机教大家唱新改编的《归乡谣》,歌声与茶摊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比集市上的曲调更有韵味。

吃过午饭准备启程时,张大爷突然发现最后一辆马车的轮子有些歪斜:“坏了!怕是碾到石头了!”汉子们立刻围拢过来,七手八脚地卸下道具。货郎蹲在轮子旁,满脸愁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这可怎么修?比唱戏忘词还让人着急!”正犯难时,远处传来哒哒的马蹄声——竟是上午石桥上的卖菜大婶,领着一位身着蓝布褂的木匠赶来了:“我家男人是十里八乡最厉害的木匠,修轮子跟补锅一样麻利!”

木匠二话不说,从工具箱里取出锤子、凿子,“叮叮当当”地忙活起来。张大爷递上一碗热茶:“辛苦您了!这份心意,比自家亲戚还贴心!”木匠擦了把汗,爽朗一笑:“你们给皇上演戏,是咱全村的荣耀!帮这点小忙算啥?比看戏还痛快!”半个时辰后,轮子修好了,比原先还要结实。木匠摆摆手,拒绝了工钱:“等你们在村里演出,给我留个前排好位置就行!”张大爷连连答应,心中暖意翻涌,比揣着个炭火盆还要炽热。

下午未时,马车重新上路。日头高悬,田埂上的麦子金灿灿一片,仿佛铺就了金色的地毯。司徒雪再次弹起《归乡谣》,孙家庄的老人们轻声哼唱,李家庄的采茶姑娘们打着节拍,王村的晒粮汉子们跟着跺脚应和,货郎扯开嗓子大声吆喝:“御赐匾额亮堂堂,百家故事归故乡!”歌声悠扬,飘向远方,路过的牛车纷纷停下,赶车的老汉高声夸赞:“唱得好!比说书先生讲得还精彩!”

傍晚,孙家庄的村口终于映入眼帘。老槐树下,早已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乡亲们。有举着小红旗兴奋蹦跳的孩童,有提着鸡蛋满脸笑意的大婶,还有拄着拐杖、眼神殷切的老人,热闹程度远超乡戏节。“回来啦!回来啦!”小柱子第一个冲上前,扒着马车边,满眼好奇:“皇上真赐了‘天下第一戏班’的匾额?比村里的戏台还气派吗?”张大爷利落地跳下车,小心翼翼地掀开匾额上的绸缎:“你瞧!气派得很,比城里的大酒楼都有排场!”

众人顿时惊叹连连,老村长颤抖着双手,轻抚匾额上的鎏金大字:“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比咱村出了状元还光彩!”王婶赶忙递上热茶:“快喝口茶暖暖身子,慢慢说!”乡亲们将马车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比赶集时还要嘈杂。一位老汉好奇地问:“皇上也爱看咱的乡戏?比宫里的大戏还喜欢?”李秀才笑着解释:“皇上说,咱的戏充满烟火气,比任何奏折都更能了解民间百态!”

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又轻轻滚动起来,珠面再次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光柱中,飘着彩布制成的新道具:色彩鲜艳的欢迎横幅、精巧的迷你戏台模型、写着“欢迎归乡”的喜庆灯笼,比彩纸道具更加鲜艳夺目。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将横幅挂在光柱上,微风拂过,横幅“哗啦”作响,灵动鲜活,比真实的横幅还要逼真,比灵算册的投影更添热闹。“肯定是为本乡接风准备的!”我话音刚落,灵晶寿桃壳“啪”地大放光芒,温暖的光芒将村口照得亮如白昼,喜庆氛围堪比办喜事。

“哗啦——”光柱中又落下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柔软的彩布道具,摸起来比棉花还要舒服。侍从的声音带着笑意传来:“本源之兽说归乡要热热闹闹,这些横幅比锦旗更显眼,保管比司徒雪的琴声还能调动气氛,接风时用正合适!”小柱子兴奋地拿起“欢迎归乡”的灯笼,高举着晃来晃去:“真好看!比过年的灯笼还亮眼!”

夜幕降临,乡亲们在老槐树下摆起了盛大的“接风宴”,热闹程度丝毫不输京城的庆功宴。炖鸡、蒸鱼、酱肉香气四溢,还有王婶烙的金黄酥脆的葱花饼、孙家庄香甜软糯的红枣糕、赵集香甜可口的糖炒栗子,满满当当摆了一桌,丰盛程度堪比城里的大酒楼。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兴致勃勃地聊着京城演出的趣事,氛围融洽,胜似一家人。“皇上还吃了我送的糖葫芦呢!直夸比宫里的蜜饯还甜!”货郎满脸得意,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花。“皇后也夸咱的茶篮好看,还说要订做十个呢!”采茶姑娘们笑着补充,眼中满是骄傲。

张大爷举起酒杯,高声说道:“明天就在村里演《百家乐》,让大伙都见识见识皇上称赞的好戏!”众人欢呼雀跃,掌声如雷。司徒雪再次弹起《归乡谣》,大家齐声跟唱,歌声与笑声交织,回荡在整个村子上空。彩绒兽也不再怯生生,大着胆子趴到我脚边,对着御赐金牌“嗷呜”叫唤,模样比从前大胆了许多。

金色珠子在石桌上缓缓转动,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本源之兽,正用彩布道具搭建“村里戏台”,热闹程度远超京城戏楼;侍从们举着迷你百姓人偶,随着《归乡谣》的旋律轻轻晃动,那股期待劲儿,比村里的乡亲们还要热切。“这次归乡演出,定能让百家故事在村里深深扎根!”我感慨道,“这种满足感,比在京城演出更珍贵,比任何荣耀都有意义!”张大爷喝了口酒,眼中满是憧憬的光芒:“等在村里演完,咱就去各省巡演,让全天下都知道咱的《百家乐》!”

夜风吹过老槐树,带来葱花饼的香气与麦浪的芬芳。四季兽的呼噜声、水纹兽的“吱吱”叫声,还有远处若隐若现的《归乡谣》余韵,交织成一张温暖的网。戏楼的灯笼明明灭灭,柔和的光照亮了装满御赐宝物的马车,也照亮了村里演出的前路。那些挂在马车上的彩布锦旗,在月光下闪烁,宛如撒落一地的星光,静静等待着在村里戏台上绽放最耀眼的光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