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秦叔宝:隋末唐兴一槊魂(2 / 2)
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宋金刚联合刘武周,率领大军南下进犯唐朝,先后攻占了并州、晋州等地,唐军节节败退,李渊甚至一度想放弃河东地区,退守关中。李世民却坚持认为河东是关中的屏障,不能轻易放弃,主动请缨率军出征,讨伐宋金刚。秦叔宝作为李世民麾下的猛将,自然也随军前往。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唐军将士冒着严寒,一路北上。宋金刚的军队凭借着骑兵的优势,机动性很强,常常采取游击战术,唐军一时难以捕捉到敌军的主力。李世民知道,想要击败宋金刚,必须先断了他的粮草供应,于是派秦叔宝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在宋金刚的粮道上设伏。
秦叔宝领命后,带着士兵在一个名叫美良川的地方埋伏了下来。这里是宋金刚粮草运输的必经之路,两侧都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十分适合打伏击。没过多久,宋金刚的运粮队果然出现了,几百辆粮车在骑兵的护送下,缓缓走进了山谷。秦叔宝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唐军将士从两侧山上冲了下来,箭如雨下,杀向敌军。
运粮队的敌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秦叔宝手持马槊,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槊尖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落马。有一个敌军将领见秦叔宝勇猛,提着大刀冲了过来,想要阻拦他。秦叔宝毫不畏惧,侧身避开大刀,手中马槊顺势往前一刺,正中那将领的胸口。那将领惨叫一声,倒在马下。敌军见主将被杀,更是军心涣散,纷纷丢下粮车逃走。秦叔宝率领唐军乘胜追击,不仅缴获了全部粮车,还俘虏了数千敌军。
美良川一战,唐军不仅缴获了大量粮草,缓解了自己的补给压力,还沉重打击了宋金刚的士气。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亲自到军营中慰问秦叔宝,赏赐给他百金,还特意上奏李渊,为秦叔宝请功。李渊接到奏报后,也对秦叔宝大加赞赏,派使者赐给秦叔宝黄金瓶,还下诏说:“秦叔宝不顾安危,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我都愿意割下来给秦叔宝吃,更何况是金银绸缎呢!”
此后,唐军士气大振,李世民率领大军继续追击宋金刚。秦叔宝作为先锋,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先后在介休、柏壁等地击败敌军。宋金刚的军队节节败退,粮草耗尽,士兵纷纷逃亡,最后只剩下少数亲信,只好带着残部投奔了突厥。刘武周见宋金刚战败,也吓得放弃并州,逃往突厥。至此,河东地区全部被唐军收复,唐朝的根基更加稳固。秦叔宝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首功,他的勇武之名,也再次传遍了天下。
平定宋金刚之后,秦叔宝又跟着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在攻打洛阳的战役中,王世充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单雄信,也是隋末有名的好汉,擅长使用马槊,勇猛过人。有一次,单雄信在阵前看到李世民,提着马槊就冲了过去,想要活捉李世民。就在这危急关头,秦叔宝从斜刺里冲了出来,大喝一声:“休伤我主!”手中马槊朝着单雄信刺去。单雄信见秦叔宝来得凶猛,只好放弃李世民,转身迎战秦叔宝。两人在阵前大战了数十回合,单雄信渐渐力不从心,只好拨马逃走。李世民躲过一劫,对秦叔宝更加信任和器重。
后来,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救援王世充,李世民率领唐军在虎牢关迎战。秦叔宝再次担任先锋,跟着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兵,突袭窦建德的大营。窦建德的军队猝不及防,大乱溃散,窦建德本人也被唐军俘虏。王世充见窦建德战败,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好打开洛阳城门,向唐军投降。至此,唐朝基本平定了中原地区,统一全国的大业迈出了关键一步。秦叔宝因为在征战中的突出贡献,被封为翼国公,赏赐无数。
可随着唐朝的统一,朝廷内部的矛盾却渐渐凸显出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因为嫉妒李世民的功劳和威望,多次设计陷害李世民,想要夺取他的兵权。李世民手下的将领们都很担心,纷纷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秦叔宝作为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自然也在其中。
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想要在昆明池设宴杀害李世民,然后夺取皇位。李世民得知消息后,知道再也不能犹豫,于是决定发动政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玄武门之变”。
政变当天,李世民率领秦叔宝、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心腹将领,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当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经过玄武门时,李世民突然率军冲出,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急忙转身逃跑,却被尉迟恭追上杀死。
此时,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得知消息后,纷纷率军攻打玄武门,想要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报仇。玄武门的守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兵力有限,渐渐有些支撑不住。就在这危急时刻,秦叔宝率领大军及时赶到,与守军一起,奋力击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稳定了局势。随后,李世民派人进宫向李渊禀报情况,李渊见木已成舟,只好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又禅位于李世民,自己退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称帝,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因为护驾有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可常年的征战,也让秦叔宝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他身上的伤口不计其数,每逢阴雨天,伤口就会隐隐作痛。到了贞观年间,天下太平,秦叔宝也渐渐淡出了战场,很少再领兵出征。他常常对人说:“我从少年时就开始征战,经历过大小二百多场战役,多次身受重伤,流的血加起来都有几斛了。现在天下太平,我也该好好休息了。”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特意下令在凌烟阁绘制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便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叔宝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在贞观年间没有太多新的功绩,但他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的贡献,以及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忠诚,都让李世民铭记于心,因此他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二十四位。
画像完成后,李世民常常前往凌烟阁,对着功臣们的画像感慨不已,回忆起当年征战天下的岁月。而秦叔宝此时已经年老多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贞观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38年,秦叔宝在长安病逝。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下令追赠秦叔宝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昭陵是李世民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只有对唐朝有重大贡献的功臣才能陪葬于此,这是对秦叔宝一生功绩的最高认可。
《旧唐书》在记载秦叔宝的事迹时,特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辄命叔宝往取之。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此益重之。”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秦叔宝的勇武,也道出了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