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英国公李积(2 / 2)
李积接到命令后,并没有立刻率军北上,而是先派人深入漠北,侦查东突厥的动向。他得知颉利可汗因内部矛盾,已将主力撤至漠南的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且粮草不足,军心不稳。于是,他向李靖建议:“颉利可汗虽撤至漠南,但仍有精锐骑兵数万,若我们正面进攻,他必逃往漠北,届时再追便难了。不如由您率领精骑夜袭定襄,吸引颉利的注意力,我则率军在白道川设伏,堵住他的退路,这样便能将其全歼。”
李靖采纳了李积的计策,于贞观四年(630年)正月,亲率三千精骑,从马邑出发,夜袭定襄。颉利可汗猝不及防,以为唐军主力已到,仓皇率领残部向北逃窜,直奔白道川。而李积早已率领大军在白道川设下埋伏,待颉利的军队进入包围圈后,李积一声令下,唐军从四面杀出,东突厥军队顿时大乱。
颉利可汗见势不妙,想率领亲信突围,却被李积亲自率军拦住。李积在阵前对颉利说:“大唐天子仁厚,若你束手就擒,可保你性命;若你顽抗到底,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颉利见大势已去,只得下马投降。此役,唐军共俘虏东突厥部众十余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头,东突厥汗国从此灭亡。
战后,李靖与李积率军返回长安,唐太宗亲自到城外迎接,对二人说:“昔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花费数十年时间,才勉强将匈奴击退;如今你们二人仅用数月时间,便平定了东突厥,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随后,唐太宗封李积为英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而李积在平定东突厥后,并未居功自傲。他将缴获的牛羊全部分给士兵,将俘虏的东突厥部众妥善安置,让他们在漠南定居,从事农业生产。许多东突厥贵族感激李积的善待,纷纷请求归附唐朝,唐朝的北方边境从此迎来了数十年的和平。
贞观年间,李积不仅在军事上屡立战功,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他历任兵部尚书、司空等职,始终保持着低调谨慎的态度。唐太宗曾多次对大臣说:“李积为人正直,做事谨慎,从不结党营私,是我可以托付大事的人。”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为了纪念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命人在凌烟阁绘制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李积位列其中。当时,唐太宗已经年迈,开始考虑皇位继承的问题。他担心太子李治年幼,难以驾驭朝中大臣,便特意将李积贬为叠州都督。临行前,唐太宗对李治说:“李积是个忠臣,但你对他没有恩惠,我现在将他贬官,若他立刻启程,等我死后,你再将他召回,任命为宰相,他必会对你感恩戴德,尽心辅佐你;若他犹豫不前,你便将他处死。”
李积接到贬官的诏书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天便收拾行装,前往叠州赴任。唐太宗得知后,欣慰地说:“李积果然是个识大体的人,我可以放心了。”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按照唐太宗的遗愿,将李积召回长安,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封为司空。
此时的李积,已年近六十,但他仍未停下为大唐效力的脚步。当时,高句丽仍割据朝鲜半岛,多次拒绝唐朝的招安,甚至联合百济进攻新罗。唐高宗决定征讨高句丽,却因朝中大臣意见不一,迟迟未能下定决心。李积得知后,主动向唐高宗请缨:“高句丽自隋朝以来,便反复无常,若不将其平定,必为后患。臣虽年迈,但仍愿率军出征,为大唐扫清这一障碍。”
唐高宗见李积主动请缨,十分感动,任命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六万大军,东征高句丽。此时的李积,已年过七十,但他仍亲自率军出征,每日行军百里,从不叫苦。在军中,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的饭没做好,他绝不先吃;士兵受伤,他亲自为其包扎;士兵生病,他派人送去药品。因此,唐军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士气极为高涨。
李积率军抵达高句丽后,先派人侦查高句丽的城池分布与兵力部署。他发现,高句丽的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地势险要,兵力雄厚,是阻挡唐军南下的关键。于是,他决定先攻新城。但新城守军坚守不出,唐军久攻不下。李积便想出一计:他派人在新城周围修筑营垒,假装要长期围困,暗中却率领精锐骑兵,绕道新城后方,突袭高句丽的粮道。
高句丽新城守将见粮道被断,果然恐慌不已,连忙派人向平壤求援。李积早已料到高句丽会派兵救援,便在援兵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一举击溃了高句丽的援军。新城守军见援兵被歼,粮草耗尽,只得开城投降。
攻克新城后,李积率领唐军继续南下,先后攻克了辽东、白岩等十余座城池,直逼高句丽的都城平壤。此时,高句丽的国王高藏见唐军势不可挡,只得派人向唐朝投降。但李积深知高句丽反复无常,若不彻底将其平定,日后必再生叛乱。于是,他对部下说:“高句丽今日投降,明日可能再反,不如趁此时机,攻克平壤,彻底终结高句丽。”
随后,李积率领唐军对平壤发起猛攻。平壤守军虽顽强抵抗,但在唐军的猛烈攻势下,最终还是溃败。总章元年(668年)九月,李积率军攻克平壤,俘虏了高句丽国王高藏及文武大臣,高句丽汗国从此灭亡。
消息传回长安,唐高宗亲自到城门迎接李积,对他说:“您年过七十,仍能率军平定高句丽,为大唐开拓疆土,此功足以光耀千古!”随后,唐高宗封李积为太子太师,赏赐他良田千顷、奴婢三百人。
总章二年(669年),李积因病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得知后,悲痛不已,下令停朝七日,追赠李积为太尉、扬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在安葬李积时,唐高宗亲自到城外送葬,望着李积的灵柩,忍不住落泪道:“从此,大唐再无这样的名将了。”
李积的一生,历经隋末乱世、唐初统一、贞观盛世、高宗拓土四个阶段,他的每一次征战,都与大唐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平定东突厥,让唐朝消除了北方的威胁;他灭亡高句丽,让唐朝的疆域扩展到朝鲜半岛;他的“多谋善断、用兵稳健、善抚士卒”,不仅为他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更赢得了后世的敬仰。
唐太宗曾说:“李靖、李积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这句话,既是对李积军事才能的最高评价,也是对他一生功业的最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