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0章 陈瑛

第20章 陈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陈瑛还鼓励“告密”。他下令,只要有人举报“靖难余党”,无论真假,都能得到赏赐;若举报属实,还能当官。这道命令一出,南京城顿时掀起了“告密之风”。有人为了升官发财,诬告邻居于“建文旧臣”有来往;有人为了报私仇,陷害仇人“私藏建文诏书”。陈瑛对这些举报来者不拒,每举报一人,就派人去查,不认罪就用刑,直到犯人“认罪”为止。据《明史》记载,永乐前三年,因“靖难余党”案被处死的官员、百姓达数万人,流放者更是不计其数,南京的监狱里人满为患,刑场上每天都有犯人被处死。

有一次,朱棣在宫中设宴,看到窗外飘着雪花,随口说了句“今年雪下得早,不知百姓是否寒冷”。陈瑛当即接话:“陛下仁德,心系百姓。可如今仍有建文余党潜藏民间,若不彻底清除,百姓难以安居乐业。臣请陛下准许,再派御史到各地巡查,务必将余党全部抓获。”朱棣听了,沉默了,最后说:“此事容后再议。”——此时的朱棣,片刻或许已经察觉到陈瑛的滥杀。

永乐六年(1408年),陈瑛不仅掌管都察院,还兼任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监察百官的同时,还掌控着特务机构,朝中官员无不畏惧他,连六部尚书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陈瑛更加肆无忌惮,开始对朱棣的亲信大臣下手,最终触怒了朱棣。

这年夏天,陈瑛弹劾隆平侯张信“贪赃枉法,强占民田”。张信是朱棣的功臣,当年朱棣起兵时,张信曾向他通风报信,帮他躲过了建文帝的抓捕,朱棣登基后,封他为隆平侯,十分信任。陈瑛弹劾张信,理由是“张信在北平任上,强占民田三百亩,还纵容家奴殴打百姓”。朱棣知道后,觉得陈瑛“小题大做”,毕竟张信是自己的功臣,这点“小错”不足以定罪,便驳回了陈瑛的弹劾,还特意召见张信,安慰他说:“陈瑛此人过于严苛,你不必放在心上。”

可陈瑛却不罢休,又连续三次上书弹劾张信,还拿出了“证据”——几张百姓的“控诉状”,说张信的家奴如何殴打他们,如何强占他们的田地。朱棣见状,虽有些不满,却也只好下令让张信“退田还民,罚俸一年”,算是给了陈瑛一个面子。可陈瑛并不满足,又盯上了另一个功臣——兵部尚书金忠。

金忠曾是朱棣的谋士,在“靖难之役”中多次为朱棣出谋划策,朱棣登基后,任命他为兵部尚书,主管军事。陈瑛弹劾金忠,说他“徇私舞弊,提拔建文旧臣”——金忠确实提拔过一个名叫刘璟的官员,刘璟是建文朝的御史,可刘璟才华出众,且早已归附朱棣,金忠提拔他,也是为了朝廷。可陈瑛却认定刘璟是“建文余党”,金忠提拔他是“意图不轨”。

这次,朱棣没有再容忍。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斥责陈瑛:“金忠是朕的功臣,刘璟也是归附朕的贤臣,你为何总要鸡蛋里挑骨头?你任都御史以来,杀了多少人?难道非要把朝中官员都杀完,你才甘心吗?”

陈瑛没想到朱棣会当众斥责自己,一时慌了神,连忙磕头谢罪,说自己“只是为了朝廷,并无他意”。可朱棣已经对他失去了耐心,下令将他革去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的职位,只保留都御史的头衔,还警告他“若再滥杀无辜,朕必严惩不贷”。

可陈瑛还是没吸取教训。永乐七年(1409年),他又弹劾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不力,浪费国库”。夏原吉是永乐朝的重臣,负责治理黄河、运河,功绩卓着,朱棣十分倚重他。陈瑛的弹劾,彻底激怒了朱棣——他觉得陈瑛已经不是在“清算建文余党”,而是在滥用职权,打压异己,甚至想操控朝政。

朱棣当即下令将陈瑛逮捕入狱,命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联合审讯。三法司的官员早就看不惯陈瑛,很快就查出他“滥杀无辜、收受贿赂、伪造证据”等多条罪状。其中最严重的一条,是他曾接受一个富商的贿赂,诬告一名正直的官员是“建文余党”,导致该官员全家被杀。

永乐八年(1410年)正月,朱棣下旨,将陈瑛押赴刑场,斩首示众。

陈瑛死后,朱棣下令废除“建文余党专审司”,还下了一道诏书,说“前都御史陈瑛,滥用职权,滥杀无辜,朕之过也。自今往后,凡治狱,必以证据为准,不得屈打成招,不得株连无辜”。

百年后,《明史》的编撰者在写到陈瑛时,留下了一句话:“瑛性残刻,善承上意,帝(朱棣)倚之如刀。及帝悟,瑛亦诛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