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百家姓·钱(2 / 2)
《小儿药证直诀》是钱乙晚年将毕生经验整理而成的着作,书中收录了23种儿科病症、120首方剂,系统总结了儿科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彻底改变了古代儿科“无专书、无专法”的局面,被后世医家誉为“儿科圣典”。
20世纪以来,钱姓在科学领域涌现出三位世界级大师——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被誉为“三钱”,他们凭借卓越的科学成就,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力学研究、核物理研究奠定基础。
钱学森(1911年—2009年),浙江杭州人,祖籍临安,钱镠第33世孙,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师从世界着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被誉为“世界航空航天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国,却遭到美国政府的阻挠——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能让他回国。”此后,钱学森被美国软禁长达5年,直到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斡旋下,美国政府才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回国后,钱学森全身心投入中国航天事业,1956年,他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中国导弹、火箭事业的规划,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1960年,他领导研制的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导弹时代。1970年,他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钱学森不仅是科学家,还注重人才培养,他在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培养了大批航天领域的人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晚年时,他仍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提出“系统工程”“思维科学”等理论,对中国科技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钱三强(1913年—1992年),浙江绍兴人,钱镠第34世孙,中国核物理研究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早年留学法国,师从世界着名核物理学家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儿),在核物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与妻子何泽慧共同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与“四分裂”现象,这一发现被约里奥-居里称为“战后居里实验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钱三强夫妇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钱三强放弃法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主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今原子能研究所)的工作,1955年,他参与制定中国核科学发展规划,提出“先搞原子弹,再搞氢弹”的战略思路。1964年,他作为核物理研究的主要领导者,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核时代。1967年,他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四个能独立研制氢弹的国家。
钱三强不仅在科研领域贡献卓着,还注重核科学人才的培养,他培养的邓稼先、朱光亚等科学家,后来都成为中国核事业的核心力量。晚年时,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伟长(1912年—2010年),江苏无锡人,钱镠第34世孙,中国力学研究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最初攻读历史,后因“九一八事变”爆发,毅然决定“弃文从理”,改学物理,立志“科学救国”,他曾说过:“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
钱伟长留学英国期间,师从世界着名力学大师冯·卡门,在弹性力学、塑性力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出的“钱伟长方程”“钱伟长原理”等理论,至今仍是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1946年,钱伟长回国,主持清华大学力学系的工作,开创了中国力学研究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培养了大批力学人才,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提供了关键的力学支持(如导弹飞行的力学计算、原子弹爆炸的力学分析)。他提出的“广义变分原理”,拓展了力学研究的领域,被国际力学界称为“中国的变分原理”。
晚年时,他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推行“通识教育”改革,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被誉为“教育改革家”。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钱镠第34世孙,中国现代最着名的文学家、学者,被誉为“文化昆仑”,其代表作《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管锥编》则是一部横跨中西文化的学术巨着。
钱钟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因才华横溢被称为“清华三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曹禺、吴组缃)。他在清华读书时,曾放言“横扫清华图书馆”,其读书之多、知识面之广,令人惊叹。1935年,他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又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精通英、法、德、意、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为其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钟书的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围城》与《管锥编》两部着作中,《围城》(1947年出版)是一部长篇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其中“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名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比喻,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围城》语言幽默犀利,人物刻画生动,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出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代表作之一。
《管锥编》(1979年出版)是一部学术巨着,全书共四册,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典籍(如《周易》《左传》《史记》《唐诗》)与西方文化典籍(如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的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大量新颖的学术观点。《管锥编》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巅峰之作”,其学术深度与广度,至今仍鲜有学者能与之匹敌。
钱钟书不仅才华横溢,还以“淡泊名利”着称。他一生拒绝接受任何荣誉称号,不愿参加公开的社交活动,始终专注于读书与写作。他与妻子杨绛(着名作家,代表作《我们仨》)的爱情故事,也被传为文坛佳话,两人相识于清华,相伴一生,共同致力于文学与学术研究,被誉为“文坛伉俪”。
钱氏溯自彭孚,兴于钱镠。昔有钱王保境安民,奠定东南富庶;后有贤达耕读传家,文脉绵延不绝。近现代英才辈出,在各界熠熠生辉。而今钱氏族人承先祖遗风,守正创新,薪火不熄,续写家族与时代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