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章 始皇嬴政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第1章 始皇嬴政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另一方面,古代皇帝自称天子,统治天下是天命所归,汉朝取代秦朝后,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证明自己“得国之正”?答案是“否定秦朝的合法性”,只有证明了秦朝的“无道”“失德”“得国不正”,汉朝的“取而代之”才是“顺天应人”。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曾称秦始皇“政由吕出,天下谓之吕政,政不当立”,将“嬴政非嬴姓”作为秦朝“失德”的证据之一。

司马迁作为汉代史官,虽然秉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治史态度,但也无法完全摆脱官方立场的影响。他将“吕不韦生父说”收录于《史记》,并非认可其真实性,而是将其作为“秦朝失德”的佐证之,间接强化汉朝“代秦有理”的正统性。

我们再从吃瓜群众的角度来说,相比于《秦始皇本纪》中“庄襄王之子”的枯燥记载,“吕不韦献姬”的故事显然更具传播力:它包含了“巨富权臣”“绝色美人”“宫廷阴谋”“私生子逆袭”等所有符合猎奇心理的元素。

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故事被不断“细节化”:有人添油加醋地描述赵姬的“美貌”,有人夸张吕不韦的“权谋”,有人渲染子楚的“愚蠢”——原本模糊的传说,逐渐变得“有鼻子有眼”,最终被当成“真实历史”流传下来。

这种“流言战胜正史”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精彩的谎言”,而非“平淡的真相”。

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现代秦汉史学者(如李开元、王子今、辛德勇等)通过对史料的交叉验证与逻辑推理,已形成高度共识:秦始皇嬴政的生父,必然是秦庄襄王子楚。

在《史记》一书中,《本纪》是记载帝王正统生平的核心篇章,其史料来源多为官方档案,权威性极高;而《列传》则更侧重人物的轶事与传说,史料来源包括民间口述、诸子杂说等,严谨性远逊于《本纪》。当两者冲突时,应以《本纪》的记载为准,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准则。

另外,在另一部重量级史书《战国策》,对吕不韦帮助子楚登上王位的过程记载极为详细:从“邯郸见子楚”到“西入秦说华阳夫人”,再到“子楚立为太子嗣”,每一步都有具体的对话与策略,却完全没有提及“献有孕之姬”的情节。

《战国策》的编纂者以“记录权谋”为核心目的,若“吕不韦换子”确有其事,这无疑是“战国第一权谋”,必然会被大书特书,但书中一字未提,这只能说明:在秦汉之际,“吕不韦生父说”要么尚未流传,要么被认为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结合所有史料与逻辑推理,我们可以还原出最接近真相的历史原貌:

公元前262年,子楚(异人)作为秦国质子居于邯郸,与吕不韦结识,吕不韦认定其“奇货可居”,开始为其谋划登基为王之事;

公元前261年左右,子楚在吕不韦府中见到赵姬,心生喜爱,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子楚(此时赵姬未怀孕);

公元前260年,赵姬怀孕(受孕于子楚);

公元前259年正月,赵姬在邯郸足月生下嬴政;

公元前257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后,子楚在吕不韦帮助下逃回秦国,赵姬与嬴政被藏匿在赵国;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子楚之父秦孝文王继位,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姬与嬴政被接回秦国;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子楚继位(秦庄襄王),立嬴政为太子;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嬴政继位为秦王。

这条时间线完全符合《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也与《战国策》中吕不韦的政治布局相吻合,更不存在任何逻辑矛盾——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