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91章 在危机中创造机遇

第291章 在危机中创造机遇(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散朝的半天后,温体仁就迫于形势,拉着张书缘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搞出了一份详细的征收计划。

一、温体仁责令户部暂移部分征银权利,将主要目光放在粮食的征收上。

二、张书缘责令商业司承接户部部分职权,利用商司统计资料征收商户、海贸税银。

三、张书缘责令全国四成惠民坊(一千零八所)及三十五万现银转于户部名下,同时以三年时光,由户部清退这一千余所中的勋贵股份,改为户部全权持股。

四、温体仁责令户部稍放户籍管制,准许生活困难的军户、儒户、农户转业进入商籍、匠籍及矿籍。

五、商业司需征收白银三百七十余万两交于户部。

当这份计划摆到朱由检面前时,朱由检就眼露讶异的审视起了二人,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温体仁的果决手段。

的确,就这份计划而言,很显然是其他人所不敢做的,因为温体仁想要获得圣心眷顾,就必须得硬着头皮做他人不敢做的事!

而张书缘之所以同意这份计划,其目的虽然是出于要搞钱驰援辽东的,但在这之中他张书缘也是可借机操作一波的。

因为,这大明的“和光同尘”之风,是早已是深入了骨髓,所以哪怕是他不借此扩大权利,那些被征收上来的粮饷估计也会被其他人,给以“损耗”的名义所贪墨。

这既然怎样都会有损失,那何不如趁机将征收商税的权利给拿过来?而且还可以借此,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到自己这边,以此来作为清除贪墨舞弊之开端借口!

当然,温体仁之所以能主动提出这份利益交换,主要是还是因为他的压力太大了,且又不敢玩一刀切,这要是在这征税中闹出乱子来,那等待他的结果绝对是会被杀头的……

见皇帝看了过来,温体仁却是有些尴尬,而张书缘倒无所谓,依旧是表现的很正常。

看了两人三息,最终,朱由检就摇了摇头,大手一挥便同意了此事!

这在他看来,无论他商司和户部的利益是怎么做交换,最终都是要回到国库的,因为他很清楚张书缘的为人,知道他想要什么。

当然了,这也就是在眼下,倘若是放在国泰民安之时,若他二人敢做此交换,那朱由检就绝对会举起屠刀砍了他们的!

因为,朱由检此时很明白钱财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

这有了皇帝的批准后,张书缘就与温体仁告辞了。

等他去到商业司衙门时,这时辰已经是到了晚上的戌时了。

此时的商业司大院内是灯火通明,海陆管制局的主事们是忙碌不断,左右别院的屋舍内,更是算盘珠子声噼里啪啦作响。

进到主堂,张书缘第一件事就是书写了三封书信发给朱纯臣那三位国公,其次才是召集商司高层开会。

而此时刚过年中,在外奔波的京官都要回京述职,上报前半年的政务治理情况。所以这商业司的四位侍郎,眼下全部都在京师里。

“卑职参见大人!”

“诶,此乃我朝危机时刻,诸位同僚还是免了这些俗礼吧。”

看了眼到场的二十余人,张书缘就扶了扶手。

而这二十人,有十一人是来自元年时的举人,九人是从各个省份提拔上来的优异骨干。

“谢大人。”

“嗯,至此危机时刻,本阁就不再说那些客套话了,毕侍郎。”

“卑职在。”

“本阁问你,我司可曾计算出商税征收比例?”

这虽说是刚散朝四个多时辰,但他却相信,毕际壮绝对会是在此情境下计算一切的,因为他在刚散朝之后,立即就吩咐他转交南北商户资料给户部了。

“回禀大人,卑职在早朝之后就已差我司主事验算了,目前得出,若要征收出所有军费开支的白银,则需我朝商籍八百四十万口人,每人上交最高所得一百九十五文,计二十七万三千两。每家商户则需交十六两纹银,共计四百七十二万七千两……”

听到上司的问话,毕际壮这副手旋即就道出了计算结果。

“嗯,毕侍郎,此数作废,总数按三百五十万两计算,另外此银配比不得影响商道运转,需按我商司法度执行。”

见毕际壮道出了这个数字,张书缘想了一下便也觉得压力大,但没办法,为了能够完成驰援辽东的战事后勤,他就只能是选择先苦一苦商户了,在约定好的份额上,又加了一笔。

没错,战争自古以来便就是十分烧钱的活动,甚至某些时候,你计算好的开支根本就支撑不到战事结束,所以为了能打个提前量,张书缘就只得是选择让大明的民间资本多出些血了。

“是,卑职这就去安排。”

听完张书缘的话,毕际壮虽然是松了口气,但这口气却也是没松下去多少。

眼下的大明,拥有大小商户三十一万家(流动摊贩和几人的那种小作坊不算),在籍人口也有八百四十万,但要知道,这哪怕是税额定在了一百九十五文也没多少人能够交得起。

因为,这大明的白银是多集中于大户,中小商铺者则是只能够跟着喝口汤,其月利润是远达不到能够让,家族中的每个人都能支付的起如此税额。

而这大明之所以有如此现象,其原因主要还是赖朱元璋的户籍政策,以及赢者通吃之理。

……

随着毕际壮的离去,张书缘就看向了郭允厚。

这郭允厚是先前一直在南方奔走,而今天之所以出现在这,一是到了年中他要述职,二是因为衍圣公一案。

“郭侍郎,本阁问你,我朝今年南方海贸形势如何。”

“回禀部堂,我朝今年的上半年海贸是十分繁盛,除去未曾出口的精盐外,玻璃、丝绸、肥皂、陶瓷制品等物,是极受番邦小国的欢迎,而我朝这上半年来的出口,也有了四十一万两的关口收益,比上一年高出了很多。”

郭允厚说的没错,这大明的民间贸易之所以如此良好,一是他张书缘制定了对小产业者的补助政策,二是得益于南方没闹什么大灾荒。

“是吗?那看来郭侍郎是与谢侍郎相得益彰,看来今年的本奏,本阁可以为你二人请功了。”

听到郭允厚的回答,张书缘就显得很是高兴。

这按他所说的四十一万的海关收入来看,那所有的口岸是向外出口了一千二百三十万两左右的货物,才有可能收到如此巨款。(海关仍旧是保持着三十税一的比例)

而有了如此规模的出口份额,张书缘就很坚信,大明一定可以是度过这小冰河时期了。

“卑职不敢,我朝海业能有如此功绩,全赖我司政策恰当,卑职不敢倨傲揽功。”

作为大明官场中的老油条,郭允厚可不敢太过放肆。虽说是言辞间不敢放肆,但他二人的神色却是很傲然。

“诶,你二人既能做出如此利润,这功劳还是不可抹杀的。而你二人既有如此功绩,那我北方商户之税,就交于你二人征收可好?”

话说到这里,张书缘就微微一笑,而他这么做,主要是想弹压弹压他们,不至于让他们太飘了。

“这…”

听到这话,郭允厚就与解学龙互相看了起来,而坐在右边的周道登则是一脸的笑意。

很显然,这周道登也看出了张书缘的意思是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