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宿舍内的“鬼斧神工”!有限工具下的极限微操!(1 / 2)
当秦风如同一个满载而归的“拾荒王者”,将那些从燕京大学各个实验室“搜刮”来的、在他眼中闪耀着“量子光辉”的“不起眼”特殊材料,小心翼翼地运回自己那间位于物理系大楼偏僻角落的专属实验室后,他并没有立刻就在那里大张旗鼓地开始他的“熊猫量子霸王机”的“创世纪”工程。
他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改造,都将是惊世骇俗的,甚至可能伴随着一些……呃,用科学术语来说叫“未知的量子现象”,用耗子侯宇翔的话来说就是“闹鬼”或者“外星人降临前兆”的奇异景象。比如,某个电子管在被激发到宏观量子叠加态时,可能会突然发出一阵比探照灯还亮的幽蓝色辉光,或者整个收音机开始以一种诡异的频率自行振动,并用莫尔斯电码的形式播放来自未来的天气预报……
这些“小场面”,如果发生在物理系那栋戒备森严(主要是防学生乱动设备)的大楼里,万一被哪个好奇心过剩的清洁工大妈或者巡夜的保安大叔给撞见了,那乐子可就大了。到时候,他秦风估计就不是“为科学献身”,而是要“为封建迷信献丑”了。
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神系统解锁的那些黑科技知识包的描述,某些核心部件的“量子化赋能”过程,比如对电子管内部进行微米级精度“量子阱”结构的植入,或者对超导细丝进行原子级平整度的表面处理,都需要一种……一种近乎“绝对专注”和“心神合一”的操作境界。在这种境界下,操作者的精神力将与系统提供的“神级微操”能力高度同步,任何一丝外界的干扰,都可能导致整个过程的失败,甚至引发不可预测的“量子雪崩”效应(比如,某个被错误激发的量子比特,因为能量失控而直接把电子管给炸了)。
而他那间专属实验室,虽然相对私密,但毕竟还是在公共教学楼内,时不时总会有一些不速之客(比如送快递的,查水表的,或者干脆就是迷路找厕所的)前来“骚扰”。
“不行,最核心、最关键、也最容易‘出幺蛾子’的几步,必须在一个绝对、绝对、绝对安全和私密的环境下进行!”秦风摸着下巴,眼神闪烁,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自己那间虽然略显拥挤,但却拥有“最高安全权限”(因为只有他自己有钥匙,而且耗子和陈景这两个潜在的“破坏分子”已经被他用各种“科学的”和“非科学的”手段给震慑住了)的——博士生宿舍!
更准确地说,是他宿舍里那个用一块厚重的深蓝色窗帘布(据说是耗子从某个废弃的剧组后台捡来的,号称能有效隔绝99.99%的“凡人目光”和“八卦射线”)与外界隔开的、大约两平方米的“秘密工坊”!
那里,虽然没有实验室里那些高大上的精密仪器,但却有他秦风最熟悉、也最顺手的“战斗伙伴”——一把经过他精心打磨、尖端细如发丝的特制精密镊子(据说是他用系统积分兑换的“未来牙科手术器械边角料”);一个放大倍数高达数百倍,并且自带无影LED光源的高倍率台式放大镜(这是他从生物系一个即将毕业的师姐那里“继承”来的);一把由他亲手改装的、焊头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正负0.1摄氏度的小型恒温电烙铁(这玩意儿要是拿出去卖,估计能让全世界的电子发烧友都抢破头);以及一些他用废弃硬盘马达、乐高积木、甚至几根被他掰弯的钢勺柄DIY出来的、看起来歪歪扭扭但实际操作精度却堪比工业级机械臂的“自制微型机械臂和辅助定位装置”!
这些工具,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是一堆“破铜烂铁”和“儿童玩具”。但在拥有“神级微操”能力和超越时代黑科技知识的秦风手中,它们却能爆发出堪比“神之手”的创造力!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天期限内,秦风再次上演了一出“乾坤大挪移”的好戏。他以“实验室某些精密仪器需要校准,暂时无法使用”以及“宿舍环境更接地气,更有利于激发我修理老物件的‘复古情怀’和‘工匠精神’”等一系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这小子又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借口,将那台熊猫牌收音机,以及他之前“顺手牵羊”搞来的那些“不起眼”的特殊材料,又小心翼翼地从实验室搬回了宿舍的那个“秘密工坊”之中。
耗子和陈景对此已经彻底麻木了。他们只是默默地在宿舍门上那张“内有科学家”的告示修,主营老掉牙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以及一切可能在半夜发出诡异声响的电子产品,包修好,修不好……后果更严重!”
然后,他们就很自觉地将宿舍的大部分活动空间都“让”给了秦风,自己则尽量蜷缩在各自的床铺上,用被子蒙住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清。偶尔听到从那块深蓝色窗帘后面传出一些诸如“该死的布朗运动!我的纳米探针又被撞歪了!”、“这个量子阱的深度还差0.01个电子伏特!系统,给我重新计算隧穿概率!”、“完美!这个超导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简直比我女朋友(如果我有的话)的脾气还要稳定!”之类的、意义不明但听起来就很高端的咆哮时,他们也只是相视苦笑,然后继续在心中为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室友默默祈祷。
而此刻,在那块充满了神秘气息的深蓝色窗帘之后,秦风正以一种近乎“入定”的状态,进行着他那匪夷所思的“创世纪”工程。
他头戴着那个高倍率的台式放大镜,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比星辰还要专注的光芒。他的呼吸平稳而悠长,仿佛与整个宇宙的节律融为一体。他的双手,稳如磐石,却又灵巧如蝶,操控着那些在他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的“简陋工具”,对那些比灰尘还要微小的特殊材料和收音机原有的电子管、线圈等部件,进行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如同在原子层面进行雕刻般的精密改装与连接。
只见他左手捏着那把尖端细如发丝的特制精密镊子,从一个小小的培养皿中,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只有几平方微米大小、薄如蝉翼的、经过特殊掺杂的半导体薄膜(这是他从材料系师姐那里“继承”来的“废品”)。然后,在那个放大倍数高达数百倍的台式放大镜下,他右手操控着那把焊头温度被精确控制在某个特定数值的小型恒温电烙铁,以及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由高纯度低温超导材料拉制而成的“飞线”,以一种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速度,在那片比指甲盖还要小的半导体薄膜的特定位置上,构建出了几个纳米级别的、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量子点”结构!
这些“量子点”,在未来,将成为控制“电子管量子比特”状态的关键“栅极”!
紧接着,他又拿起一只从收音机上拆下来的、型号为“6A2”的老旧电子管。这只电子管的玻璃外壳已经有些微微发黄,里面的金属部件也有些许氧化的痕迹。但在秦风眼中,它却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蕴藏着无穷的潜力。
他先是用一种他自己调配的、据说是用“去离子水、高纯度酒精、以及几滴从仙人掌里提取的神秘汁液”混合而成的“量子净化液”,小心翼翼地清洗了电子管的内外表面,去除那些可能影响其真空度和电子发射效率的杂质和油污。
然后,他启动了那个由废弃硬盘马达和乐高积木DIY而成的“微型等离子刻蚀与镀膜一体机”(这玩意儿要是被电子系的教授看到,估计会当场惊掉下巴,然后哭着喊着要拜秦风为师),将那只清洗干净的电子管放入其中。在一阵轻微的“嗡嗡”声和幽蓝色的等离子体辉光闪烁之后,电子管内部的真空度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其灯丝和阴极表面,也被均匀地镀上了一层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能够显着增强电子发射相干性和稳定性的“神秘纳米涂层”(至于这涂层的具体成分,秦风表示:商业机密,无可奉告!其实是他自己根据系统知识瞎编的,只要效果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