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492章 碾压性的优势!竞争对手的“集体沉默”!

第492章 碾压性的优势!竞争对手的“集体沉默”!(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京州,国家级先进计算科学中心,“熊猫巢穴”实验室内。

自从“世界青年科学家先锋奖”提名秦风的消息传开,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提名即是巅峰”的压倒性舆论后,秦风本人依旧保持着他那标志性的“与我何干”的淡定。他最近正沉迷于一项全新的“研究”——试图用“熊猫V1.0”的算力,结合他从《周易》和《黄帝内经》中“悟”出的某种神秘算法,来优化实验室窗台上那盆蔫了吧唧的吊兰的“生命能量流转路径”。

“老板,您这……这是打算用量子计算机给吊兰‘续命’吗?”王浩看着自家老板一本正经地对着一盆吊兰指指点点,时不时还在光屏上划拉出一些他完全看不懂的“符文”(秦风称之为“量子经络图”),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又一次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秦风头也不抬,语气庄重:“你不懂,小王。万物皆有灵,信息亦无处不在。这盆吊兰的‘生命信息纠缠态’,与整个实验室的‘环境量子场’息息相关。优化了它,就能间接提升我们实验的……嗯,‘风水’,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和我的灵感爆发概率。这叫‘玄学与科学的辩证统一’。”

王浩、李雪、张猛三人:“……”

他们已经放弃治疗了。自家老板的脑回路,可能真的已经“量子跃迁”到了他们无法理解的高维空间。

然而,实验室外的世界,却远没有这么“风平浪静”。

随着“世界青年科学家先锋奖”最终候选人名单的正式公布,除了毫无悬念、独占鳌头的秦风之外,其他几位同样获得了提名的青年科学家的名字,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科技媒体的版面上。

这些被提名者,无一不是各自国家和领域的佼佼者,是真正的青年才俊,每一个人的履历都金光闪闪,足以让普通人仰望一生。

比如:

来自美国的埃里克·斯特恩博士:年仅三十三岁,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当红炸子鸡”。他领导的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自进化深度神经网络”的新型AI——“普罗米修斯AI”,在多项复杂的认知任务和创造性任务中,表现出了超越以往所有AI模型的惊人能力,被誉为“最接近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媒体一度称他为“下一个马斯克”和“AI领域的莫扎特”。

来自德国的克劳迪娅·舒尔茨教授:三十五岁,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她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二维拓扑绝缘体材料——“舒尔茨烯”,在极低能耗下展现出完美的自旋霍尔效应,被认为是未来制造超高速、超低功耗量子芯片的理想材料之一,有望彻底改变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她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材料科学界的居里夫人”。

来自日本的田中健一研究员:三十八岁,理化学研究所(RIKEN)的资深研究员。他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一种创新的“光遗传学与多光子显微成像结合技术”,首次在活体小鼠大脑中,以单神经元分辨率,实时追踪了复杂记忆形成与提取的完整动态过程,为理解大脑工作的奥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国际神经科学学会称其工作为“里程碑式的进展”。

来自法国的伊莎贝尔·勒庞博士:三十六岁,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学专家。在全球性新型流感病毒肆虐的背景下,她带领团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分离并鉴定出病毒的关键致病蛋白,并基于此设计出一种广谱抗病毒多肽,其研究成果直接为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指明了方向,拯救了无数生命。她因此被法国媒体誉为“国家的英雄”,“抗击病毒的圣女贞德”。

在往年,任何一位这样的青年才俊,都足以成为“世界青年科学家先锋奖”的有力竞争者,甚至是最热门的获奖人选。他们的成就,都堪称是各自领域的重大突破,足以让他们在科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各大科技媒体也摩拳擦掌,准备大肆渲染一番“群星闪耀”、“天才对决”的激烈场面,制造一些“悬念”和“看点”。

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显得有些……诡异。

当这些往年足以傲视群雄的“天才”们,与那个用食堂剩饭搞出常温超导体、用宿管阿姨的收音机爆改出量子计算机、顺手开创了一个全新学科、并且声称要用量子计算机给吊兰“调理风水”的秦风,并列出现在同一份候选人名单上时……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群在各自山头称王称霸的绝世高手,突然发现,有一个家伙,直接御剑飞行,在月亮上开了个宗派,并且声称他下一步的目标是去太阳上晒日光浴。

这……这还怎么比?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啊!

最先感受到这种“次元壁”的,是那些试图采访其他候选人的记者们。

“斯特恩博士,恭喜您获得‘世界青年科学家先锋奖’提名!您的‘普罗米修斯AI’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您认为它与华夏秦风博士的‘熊猫量子霸王机’相比,在解决未来复杂问题方面,各自有何优势?”一位来自《连线》杂志的资深科技记者,将话筒递向了意气风发的埃里克·斯特恩。

斯特恩博士,这位一向以自信甚至略带狂傲着称的AI天才,在听到“秦风”和“熊猫量子霸王机”这两个词时,脸上那标志性的笑容,明显僵硬了一下。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保持镇定:“呃……‘普罗米修斯AI’和秦博士的量子计算机,是不同技术路径的探索。我们的AI在学习、推理和创造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

还没等他说完,他旁边一位同样来自麻省理工的,年纪稍长的AI理论教授,也是斯特恩的导师之一,突然轻轻咳嗽了一声,低声提醒道:“埃里克,秦风博士的论文附录里,好像……好像提到了一个基于‘熊猫机’的‘秦氏自学习认知模型’的初步设想……其理论框架,似乎……似乎比我们现有的所有神经网络模型,都要……都要激进得多,也……也强大得多……”

斯特恩博士的脸色“唰”的一下变得有些苍白。他当然知道那个“秦氏自学习认知模型”,虽然秦风只是在论文中一笔带过,称其为“一个尚不成熟的小玩具”,但其背后展现出的那种对“智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算力”的恐怖驾驭能力,足以让所有AI领域的专家都感到不寒而栗。

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斯特恩博士的窘迫,追问道:“斯特恩博士,您的意思是……?”

斯特恩博士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干巴巴地挤出几个字:“秦风博士……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科学家。他的工作……非常具有开创性。我……我还有个重要的实验数据要分析,失陪了。”说完,他几乎是落荒而逃。

那位《连线》杂志的记者看着斯特恩博士匆忙离去的背影,无奈地耸了耸肩,在采访本上写下了一行字:“面对秦风,AI天才选择战略性转进。”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克劳迪娅·舒尔茨教授在得知自己与秦风一同被提名后,她的实验室团队成员们都为她感到高兴,但也带着一丝……同情。

“克劳迪娅,你的‘舒尔茨烯’绝对是划时代的发现!它一定能彻底改变半导体产业!”一位年轻的博士后激动地说道。

舒尔茨教授苦笑了一下,指着屏幕上关于秦风用“老旧收音机零件”构建“宏观量子相干态计算单元”的报道,幽幽地说道:“是的,‘舒尔茨烯’很棒。但是……当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讨论如何用‘宇宙尘埃’和‘暗物质’来制造下一代计算机的时候,你那块‘完美的二维材料’,看起来……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具。”

一位来自德国《明镜周刊》的记者,好不容易才约到了舒尔茨教授的专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