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朝堂庆功宴,群臣共贺(1 / 2)
刘邦骑马进宫门的时候,袖口还沾着集市上的沙土。那半块狗肉早被他分给孩子了,但味道还在嘴里打转,香得有点上头。
他翻身下马,顺口对迎上来的内侍说:“去,把张良、萧何、韩信、樊哙都叫来,就说——今天不谈军务,只摆宴。”
“宴?”内侍愣了下。
“庆功宴。”刘邦咧嘴,“边疆开了市,百姓能做生意,这不是大喜事?朝廷得认,得热热闹闹地认。”
话音没落,他自己先往未央宫正殿走。路上看见几个小太监搬铜盆,他顺手抓了把水洗了把脸,又整了整衣冠。虽然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可架势已经端起来了。
张良到得最快,手里拎着一卷竹简。“您这是要搞仪式感?”
“当然。”刘邦接过竹简扫了一眼,“《贺平诏》?听着挺正式啊。”
“您都办宴了,总得有个名头。”张良笑笑,“边疆无战事,互市通商,百姓安居,这叫‘外安’;朝中无党争,文武各司其职,这叫‘内和’。双喜临门,不值得一道诏书?”
“行,那就写。”刘邦把竹简扔回桌上,“不过别整那些文绉绉的词,我要的是人听懂,不是让人头疼。”
萧何随后进来,手里抱着一堆账册。“酒水、食材都备好了,按您的意思,不上山珍海味,主打一个实在。牛羊肉管够,米酒敞喝,连果脯都是从市集上现采的。”
“这就对了。”刘邦一拍桌子,“咱们庆祝的是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是搞得金碧辉煌,反倒显得假。”
正说着,韩信到了。一身铠甲未脱,站在殿门口略显沉默。他没说话,只是抱拳行礼。
刘邦看了他一眼,笑出声:“怎么,怕我借酒灌你,套你兵权?坐下,你是主角之一,今天谁都得喝,你也跑不了。”
韩信这才落座,嘴角微动,算是回应。
樊哙最后一个冲进来,盔甲都没穿整齐,手里还攥着半根烤羊腿。“刚巡完一圈,听说要开宴?啥时候开始?我还没吃饱呢!”
满堂哄笑。
刘邦指着他说:“你这肚子就是个无底洞。行,待会儿给你单开一桌,专供狗肉锅。”
“那敢情好!”樊哙一屁股坐下,油乎乎的手直接往案几上一撑,“不过陛下,真不查查有没有人想趁机闹事?这么多人聚一块,万一……”
“不会。”刘邦摇头,“想闹事的早就动手了。现在愿意来喝酒的,都是想好好活着的。”
他站起身,环视一圈:“今晚这宴,不是为了吃喝,是为了定调子。以后大汉的路怎么走?答案就三个字——搞建设。打仗是本事,治国更是本事。谁不服这个理,让他站出来,我当面跟他唠。”
话音刚落,外面钟鼓齐鸣,宫灯尽数点亮,映得整个未央宫亮如白昼。
宴会正式开始。
文武百官陆续入席,位置按惯例排,但气氛明显不一样。没人低头装深沉,也没人交头接耳拉帮结派。大家都等着看皇帝开场。
刘邦端起玉爵,清了清嗓子:“来,第一杯,敬咱们自己。”
全场安静。
“敬什么?”他自问自答,“敬我们这群当初被人骂作‘草寇’‘流民’‘反贼’的人,现在不仅能坐这儿喝酒,还能让边境百姓安心卖羊皮换铁锅!”
笑声四起。
他继续说:“当年我在沛县偷狗,被街坊追着打,樊哙替我扛罪,被打得鼻青脸肿。现在呢?他站在这儿,手握重兵,见我不敬礼都不带抢酒喝的——这才是真兄弟!”
樊哙咧嘴一笑,举杯就干。
“再敬张良。”刘邦转向他,“别人打仗靠刀,你打仗靠脑子。上次九宫连弩阵的事,要不是你看出辰时换岗的空档,咱们现在还得在关外熬夜吹风。”
张良轻抿一口,笑道:“我只是算准了人性弱点——他们以为藏得好,其实动静越大越藏不住。”
“高!”刘邦竖起大拇指,“接着敬萧何。钱粮调度、法令推行、市集搭建,全是他在背后操心。你们知道他昨天忙到几点吗?三更天还在核对税单。”
萧何摆手:“职责所在,不算什么。”
“你说不算,我说算!”刘邦声音提高,“没有你在后方稳着,前线打得再好也是白搭。”
众人纷纷举杯致意。
最后,他看向韩信:“至于这位,我就一句话——战必胜,攻必取,国之利刃。以前有人说他功高震主,我看是瞎扯。主子要是怕手下强,那说明他自己不行。”
韩信终于动容,缓缓起身,郑重敬酒:“臣,谢陛下知遇。”
一杯接一杯,气氛越来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