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余火照野,风骨成碑(2 / 2)
沈彦俯首:“必有人记。”
——
那一年,天下共建“风骨碑”。
碑不立帝,不立祖,只刻三字:“人立火”。
碑成之日,万民自发来祭,不以香,不以酒,而以汗。
他们携泥上山,抬石筑路,凡三月,方成碑基。
碑立后,阳光映之,远远望去,碑影如燃。
——
宁凡未去观碑。
他在院中种稷。
赤叶花开,春风拂面。
他坐在篱边,看着一只麻雀叼走稷籽,又飞上檐头。
他笑了笑:“连雀也懂藏火。”
此后数日,他再未出门。
邻里偶尔见他在灯下书写,灯火常燃至深夜。
——
某日晨起,山雾如海。
院门微掩,炉火已灭。
宁凡倚坐书案前,手中仍握笔,案上摊开一卷未完的稿——
“若问火何在,心即为火。”
字未完,墨已干。
山风卷入,吹动纸页。
烛火忽明,忽暗,最终静止。
——
消息传出,法署特命封谷为“火归地”。
不立墓,不塑像。
只在谷口立一方石,上刻四字:
“火在人间。”
每逢春至,百姓自发来此取火,谓之“续燃节”。
风从西来,灯从东燃,火光汇成一道长河,贯通九州。
——
岁月流转,百年之后。
九州遍地灯塔,火渠通海,风车转野。
孩童读书所用的“律简”,仍载那段旧序:
“火起于掌,传于人,灭于器,续于心。”
而那“心”字之下,留有一枚极淡的指印。
传说,那是宁凡亲手所印。
——
夜幕下,赤岩谷依旧无人居。
风吹稷花,火光如梦。
有人说,夜深时可见一人影坐在篱边,衣袍微动,似仍在看那火光。
他不语,也不笑,只在风里低声道:
“火在人间。”
——
那一夜,风动九州,灯火连野。
世间再无帝名,唯有风骨长存。
山河静默,而人心不灭。
火在天上,是星;
火在人间,是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