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30章 未来

第30章 未来(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十年时间,他要强化一些人设标签。

他要做一个帝党,攫取皇帝尽可能最高的信任,但也不能完全的顺从皇帝而显得媚上,要既显得有风骨,又让皇帝事事顺心。

侍奉皇帝本就不易。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更不容易。

但佛家有句话说得好——

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佛龙象。

如今的一切都是为了蛰伏,一切都是为了家族和大明天下。

李显穆越想越激动,已然全无睡意,激动的在院中踱步,不断的盘算着当前朝廷中的局势,以及朱瞻基的执政策略和偏向,准备研究一下,怎么能够让皇帝更信任他。

“夫君。”

柔柔的一道声音自门槛处传来,张婉披着一层轻纱站在门前,皎洁月色落在她脸上、身上,好似月中仙子立在月光中,脸上带着倦意,“天色这么晚了,夫君可是有事?”

李显穆压下心中思绪,笑道:“方才睡不着,出来透透气,回屋吧。”

门被掩上。

……

翌日。

天光大亮,京城再次恢复了人声鼎沸,朝廷政策发布的反应时间也到位,朝廷分拆诸省的事情,引发了轩然大波,其中尤以南直隶风波最大。

至于甘肃、湖广、辽宁则有反应者寥寥。

概因天下人口,七成在江南,是以江南士子占据了主流,此番分拆南直隶,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纷然的议论之声。

朝廷的大动作震惊了无数人,因为这可不仅仅是分拆土地,南京的一整套京城官僚机构,都随之裁撤,自大明永乐年间以来,朝廷就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动作。

其中所牵扯的利益自然是极为庞大,谁都没想到内阁、六部以及皇帝,在没有更加广泛的听取意见、甚至没有在朝会上商议这件事,就私下里自己决定了。

很多朝臣都发现了这种迹象,那就是朝会越来越形式化,绝大多数的事情,都在廷议上,甚至皇帝和内阁商议后,就会实行。

这实际上让皇帝亲信拥有了更多的权力,有的尚书,比如工部尚书,他甚至最长的时候,除了朝会外,有三个月的时间,没有私下被皇帝召见过。

一切事务都是通过内阁大学士内外上下通传。

这注定会让他的意见在皇帝这里变得不重要,继而在政治中被边缘化。

之前还只是高官有这种感觉,普通的朝臣本来也见不到皇帝,但拆分诸省之事,实在太大了,才会激起这么强烈的反应。

李显穆入宫后,一进文渊阁就见到了堆积如山的奏章,以及苦笑、皱眉、唉声叹气的阁臣。

李显穆哂笑道:“这是陛下让人搬来的?”

杨荣苦恼的揉了揉头,叹声道:“是啊,一大早陛下就让宫人把这些奏章都搬到了文渊阁,让我们将这些朝臣的奏章批阅掉。

这次对分拆诸省的反对声很大,甚至今天我上朝时,已经有人骂我祸国殃民了,我看是南直隶士子。”

“虽然大明迁都北平,但南直隶依旧是京畿,乃是首善之地,一直以来都有特殊的照顾,如今变成江苏省和安徽省,没了特别的照顾,出身南直隶的士子不骂才怪。”

内阁几人都无奈的摇了摇头。

在朝廷政令下达的数日之内,就有无数奏章飞入了通政司,而后被送进了皇宫之中,有提出自己意见的、有其他分拆建议的以及大量的反对。

自然是会有人反对,毕竟废除南直隶,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可是一整套的京官体系,上千名有中高品级的官员,纵然没有实权,可就算是保持官身品阶,维持社会地位、社会特权,那也是极其重要的。

况且其中还有许多蛰伏的人,随时准备着杀回京城,譬如南京六部尚书,谁没有一个一朝返回京城,再次执掌六部的梦呢?

可现在南京六部直接被废除,这一切都成为了梦幻泡影,让人如何能够心甘?

李显穆等人自然知晓这件事,这也是为何不讨论就直接实行的原因,因为注定将会迎来巨大的反对浪潮,唯有用坚实的中枢权力,强行推行下去,待此事真的推行完,也就不算什么了。

“分拆诸省对大明有益无害。”李显穆毫不在意道:“既然如此,不过是些挠挠之言而已,不必在意。

我倒是比较好奇,士林对巡抚都御史如何看待?”

杨士奇沉吟道:“目前所见到的皆是赞同,对于三四品的高官而言,一下子多出了十九个高等职官,自然是欣喜的,地方的话,主要是布政使的反应还不曾彻底汇总。

但总的来说要分人的情况,若是有晋升希望的,自然是希望有这个职位,若是没有晋升希望,那自然是不愿意让自己头上再多一个人。”

布政使别称“藩台”,这是从唐朝藩镇渐渐演变出来的称呼,诸如藩王等等,这一个“藩”字,就代表着权力,而现在每一个省上面都有一个“抚台”压着,这“藩台”可就不够“藩”了。

李显穆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又望向了堆积如山的奏章,缓缓道:“我有一个建议想要上呈陛下。

先帝的精力远不如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所以一应政事皆委于内阁。

几乎每日都有两三人在皇帝身边,随时使皇帝能够问政。

当今陛下则不喜批阅这等废话连篇的奏章,且天下事无巨细,皆累于陛下。

既然陛下不时要询问我等的建议,那若是我等能先将奏章看过,将我等所思的建议记下,然后粘在奏章上,再呈递给陛下,作为陛下的参考。

岂不是能大大减轻陛下的工作吗?诸位觉得这个建议如何呢?”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李显穆这个建议一看就知道是非常有可行性的。

皇帝不时问政,而后他们回答,这效率其实不高,毕竟说话是很费时间的,但若是按照李显穆所说的这种方式,皇帝就可以直接过滤掉所有的废话,甚至不需要从头去思考,而是直接考虑他们的建议合不合适。

在没有宰相制度的大明朝,这的确是非常适合当下的一项政治制度。

“只是陛下会同意吗?”

内阁没有傻子,这项制度必然加强内阁的权力。

“若是喜欢乾纲独断的太祖皇帝必然不会同意。”李显穆微微笑道:“但当今陛下是很可能同意的,因为这项制度加强的不仅仅是内阁的权力,也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啊?

众人有些懵,他们怎么没看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