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棋局新开(1 / 2)
当那场,由一位十岁储君,主导完成的朝堂大辩,落下帷幕之时。
整个南渊王朝的政坛,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巨大震撼与无尽期盼的奇异氛围之中。
退朝之后,紫宸殿外,汉白玉的广场之上。
文武百官们,三三两两,不再像往日那般,脚步匆匆,或是,高谈阔论着风花雪月。
他们的口中,反复咀嚼的,尽是些,“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等等,这些,闻所未闻,却又仿佛,蕴含着某种天地至理的全新词汇。
“李相,”户部尚书张敬之,快步追上了,正缓步而行的左丞相李光旭,脸上,再无半分门户之见,只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敬佩与后怕。
“您说,太子殿下,他……他这小小的脑袋瓜里,究竟,还装着多少,我等,闻所未闻的经世之学啊?”
李光旭缓缓地,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那,高耸入云,象征着无上皇权的紫宸殿顶,抚着花白的胡须,感慨万千。
“张大人,我等……都老了。”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声音中,没有丝毫的失落,反而,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欣慰。
“这天下,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有如此储君,乃是我南渊之幸,亦是,我等这些老臣,最大的幸事啊。”
……
而当《京城时报》的最新一期增刊,将太子殿下那份,充满了仁心与智慧的【驰道沿线经济生态健康发展疏】全文刊登,并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全天下解读之后。
整个京城,乃至,驰道沿线的无数州府,彻底沸腾了!
望江郡,那些,曾经,因对未来感到绝望,而参与了民变的失业镖师与马夫们,在看懂了这份报纸之后,竟自发地,聚集在了,新成立的“总运司”衙门之外。
他们没有闹事,没有喧哗。
数千名,皮肤黝黑、筋骨强健的汉子,齐刷刷地,朝着京城的方向,跪倒在地!
没有山呼万岁的口号,也没有感恩戴德的哭嚎。
他们只是,用自己,最朴实,也最庄重的方式,对着那位,将他们,从绝望深渊之中,重新拉了回来的小太子,行了三个,足以,让大地都为之震颤的响头!
民心,似水。
此刻,尽归东宫。
……
长乐宫内。
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后辅导”,正在温馨地,进行着。
南渊钰与苏晓晓,并没有,因为念安在朝堂之上的惊艳表现,而对他,有丝毫的骄纵。
相反,他们,对他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
“念安,”南渊钰看着,正襟危坐的儿子,声音,沉稳而有力,“你今日之策,堪称完美。但,你需谨记。”
“规则,从来,都不是写在纸上,便能,高枕无忧的。”
“它,需要,比任何刀剑,都更加锋利的权力,去维护;更需要,一个,不畏任何强权,六亲不认的‘监督者’,去执行!”
“你今日,所成立的那个【督导司】。它,未来,要得罪的,不仅仅是,那些地方上的豪强。甚至,可能是,皇亲国戚,朝中重臣!”
“到那时,你,这个‘裁判’,能否,顶住压力,依旧,保持公正?”
“这,才是,对你,真正的考验。”
苏晓晓则,为念安,倒上了一杯温热的牛乳,柔声道:
“你父皇说的,是‘术’。母后,想跟你说的,是‘心’。”
“今日,你能想到,要去,为那些老弱病残,留一条生路,母后,很欣慰。这,是你身为储君,最大的仁德。”
“但,母后也要提醒你。”她的眼神,变得无比清澈。
“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任何,再好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之中,都有可能,会因为,
“那个【社会保障基金】,一分一毫,都是,那些失业百姓的救命钱。你,作为它的‘创立者’,便有责任,让每一文钱,都真正地,落到,那些,最需要它的人的手中!”
“如何,去监督?如何,去防范舞弊?如何,确保‘公平’?”
“这,是母后,留给你,下一个,长久的功课。”
一番话,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却,将那,身为帝王,所必须具备的“权术”与“仁心”,最根本的种子,深深地,种入了这位,年幼储君的心田。
念安,没有说任何豪言壮语。
他只是,对着自己的父皇与母后,再次,行了一个,郑重的大礼。
他知道,这,才是,他此生,最重要,也最宝贵的一堂课。
就在这,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进行着这,足以,影响帝国未来百年国运的“家庭教育”之时。
大太监王德海,神色古怪地,再次,出现在了御书房的门口。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想笑,却又,不敢笑的奇异表情。
“启禀陛下!启禀皇后娘娘!”他躬身道。
“驿馆那边,西海的使臣费迪南侯爵……又,又递上国书了!”
“哦?”南渊钰眉头一挑,脸上,露出了一丝,意料之外的玩味。
自从,上次在军机处,决定了“以静制动”的策略之后。
他对这支,被软禁起来的使团,便一直,不闻不问。
怎么今日,竟又,主动送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