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星尘归途与生日序章(1 / 2)
时间在西北龙渊基地的轰鸣与魔都公寓静谧间,被无形的手拉扯成截然不同的形态。
对陈羽墨而言,这一个月是高度浓缩的、近乎燃烧的三十个日夜。
白天,他埋首于龙渊基地核心区的巨大星图前。南天门计划的蓝图悬于头顶,每一个闪烁的模块都代表着亟待攻克的难关。
小型化轨道堆的约束场稳定性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次能量流模拟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新型空间合金在模拟极端宇宙环境下的原子氧防护层失效问题如同跗骨之蛆;空天运输系统与轨道平台的动态对接冗余设计更是精密到令人窒息的程度,容错率低得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他如同最精密的处理器,在钱老、周老、赵老、沈教授和团队骨干之间高速运转,分解任务,提供核心解决方案的钥匙,协调着这个庞大项目如同精密钟表般向前推进。
指挥中心里,巨大屏幕上的数据流永不停止,讨论声、指令声、设备运行声交织成一片,唯有陈羽墨的身影是这片喧嚣风暴中沉稳的锚点。
夜晚,当龙渊基地巨大的穹顶灯光调暗,模拟出深沉的夜色,他并未休息。在那间配备了最高级别保密设施的独立办公室内,另一场无声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灯光下,他面对着另一块巨大的屏幕,上面流淌的不再是轨道参数或材料结构,而是浩瀚如海的生物医学符号、基因序列图谱、蛋白质折叠模型、以及纳米级生物材料的拓扑结构。
烛龙信息库中关于生命本质的、远超时代的奥秘,如同汹涌的洪流,需要他这位“守门人”进行极其谨慎的筛选、解读、本土化转译和系统性编纂。
他必须像最苛刻的园丁,小心翼翼地修剪掉那些过于超前、可能引发伦理风暴或当前技术根本无法理解的枝叶,只留下最核心、最安全、最能引导当前文明生物科技树向上攀升的主干和枝丫。
每一个符号的选择,每一个公式的简化,都承载着巨大的责任——既要播撒足以燎原的智慧火种,又要确保这火种不会失控焚毁现有的根基。台灯的光晕映着他专注到近乎凝固的侧影,笔尖在特制的保密稿纸上划过,留下承载着未来生命希望的墨迹。李振华院士定期会收到他加密传出的阶段性编纂成果,每一次接收,都如同捧着一座思想的圣山,激动与压力并存。
……
这一个月里,世界的暗流并未停歇。正如东京那间封闭料亭中策划的那样,樱花国及其盟友在敏感海域掀起了数场所谓的“自由航行”风波,战舰编队耀武扬威,挑衅意味十足。华夏外交部发出了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的谴责声明,海军舰艇针锋相对地进行着高强度的跟踪、监视和驱离演练,相关海域的紧张局势如同绷紧的弓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和华夏相当一部分国防与外交资源。
然而,这些喧嚣的浪花,仿佛被龙渊基地厚重的岩层和翠湖苑宁静的绿意隔绝,并未直接冲击到陈羽墨的核心战场。烛龙也如同沉眠,并未对这些地缘政治的波澜给出任何提示。
当十月的第一缕秋风悄然掠过西北戈壁,卷起细微的沙尘时,陈羽墨终于暂时合上了面前那本厚厚的、凝聚着他无数心血的《生命科学基石纲要(初稿)》。他揉了揉因长时间高强度用眼而酸胀的眉心,目光投向窗外。基地模拟天幕呈现着深沉的靛蓝色,几颗人造星辰闪烁着恒定而冰冷的光芒。
十一到了。
一个日期瞬间清晰地浮现在他疲惫却依旧敏锐的脑海中——10月14日。乖乖的生日。
没有任何犹豫,他拿起加密通讯器,拨通了林正的号码:“林秘书,安排飞机。回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