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 > 第241章 菁英考纲与一剑定音

第241章 菁英考纲与一剑定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燕京的晨光透过西山大院会议室的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空气里弥漫着新泡龙井的清香,却掩盖不住即将讨论议题的严肃与重量。

长条会议桌旁,教育部部长杨明哲、科技部部长徐道叶、华科院院长李唐清、江南科学院院长陈羽墨,以及几位分管高教、基教和科研规划的核心司局长悉数在座。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着厚厚的《“菁英计划”初步实施方案(草案)》。

“诸位,教材改革的雷声已经响了,”

杨明哲部长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接下来,‘菁英计划’这把火怎么点,具体怎么选人,是今天的重中之重。全国高校的顶尖苗子都盯着,社会关注度极高,容不得半点马虎。”

科技部部长徐道叶接口,手指在草案上点了点:

“杨部说的是。初步预估,第一轮报名人数会非常庞大,覆盖所有顶尖高校的尖子生,甚至很多普通高校的顶尖天才也会尝试。

我的意见是,考核必须分阶段进行,层层筛选。比如,先进行全国统一的初试笔试,筛掉大部分;然后分学科领域进行复试,考察专业深度和动手能力;最后再进行综合面试和心理评估,优中选优。这样选拔更全面,也能最大限度减少遗珠之憾。”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征询。

几位司局长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徐部长的思路。多轮考核,层层把关,是国家大型选拔的常规操作,显得稳妥。

华科院李院长沉吟道:“多轮考核确实更稳妥,但周期会拉得很长,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巨大。而且,对于真正顶尖的天才来说,他们的能力往往在第一轮就能充分展现出来,后续轮次更多是确认和排除风险。”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一直沉默翻看草案的陈羽墨身上。这位年轻的江南科学院院长,才是“菁英计划”真正的灵魂和最终拍板者之一。

陈羽墨合上草案,抬起头,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看向徐道叶和杨明哲:

“徐部长,多轮考核的初衷是好的。但‘菁英计划’的目的,不是海选,是精准定位未来能够引领科技前沿的顶尖种子。多次考核,对大部分被筛掉的学生是时间精力的浪费,对组织方也是资源冗余。”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有力:

“我的建议是,两轮,足矣。”

“第一轮,全国统一命题笔试。核心考核目标就四个: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对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生物工程等)的深度理解能力。”

“题目要难,要活,要跳出课本框架,要能真正区分出谁是靠死记硬背,谁拥有触类旁通的顶级天赋。这一轮,目标就是筛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报名者!留下的,必须是真正的璞玉。”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筛掉百分之九十!这淘汰率堪称残酷。但陈羽墨的语气没有丝毫动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