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时砂:我在千年文物中修复 > 第二百七十二 雾锁青川

第二百七十二 雾锁青川(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野的指尖还沾着山雾的凉意,越野车的轮胎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时,挡风玻璃上忽然漫开一层乳白色的雾霭。他下意识地按下车窗,潮湿的空气裹着松针与腐叶的气息涌进来,远处青黑色的山脊线在雾中若隐若现,像幅被洇湿的水墨画。

“林老师,前面就是青川村了。”副驾驶座上的陈默转过脸,年轻的脸上带着几分雀跃,“您看那片老杉树,村里老人说有上百年了,每到起雾天,树影里能看见‘走山’的影子。”

林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成片的杉木笔直地立在山坡上,雾气在树干间流动,确实有种朦胧的动态感。他是省民俗研究所的研究员,这次来青川村,是为了调查当地流传的“山灵”传说——三个月前,村里接连有三户人家在山林里迷路,最后都被发现昏迷在老杉树林边,醒来后只记得看见穿青布衫的人影,手里提着会发光的纸灯笼。

“‘走山’是当地对山灵的称呼?”林野拿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顿了顿,“之前查资料时,没看到其他地区有类似传说。”

“您不知道,青川村特殊得很。”陈默发动车子,小心翼翼地沿着雾中的小路往前开,“这村子三面环山,只有一条路能进来,以前是茶马古道的支线,后来路断了,就成了半封闭的状态。村里老人都姓苏,说是明朝时从江南迁过来的,还保留着不少老规矩。”

说话间,雾气渐渐稀薄,几座青瓦白墙的老房子出现在视野里。房子依山而建,屋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苔藓,院墙上爬满了常春藤,门口挂着的玉米串和红辣椒在雾中泛着暖黄的光。村口的老槐树下,站着个穿蓝布围裙的妇人,看见越野车,连忙挥手示意。

“那是苏大娘,村长让她来接咱们的。”陈默停下车,刚打开车门,就听见妇人爽朗的声音:“可算等着你们了!路上没耽误吧?这雾天最容易迷方向。”

林野笑着迎上去,递过提前准备的伴手礼:“麻烦您了,苏大娘。我们是省民俗研究所的,来了解村里的传说。”

“知道知道,村长都跟我说了。”苏大娘接过东西,引着他们往村里走,“先去家里歇脚,喝碗姜茶暖暖身子。这山里的雾,看着软和,其实寒气得很。”

苏大娘的家在村子中段,是座两进的老院子,正房的门窗都是雕花的木框,窗台上摆着几盆兰草,叶片上还挂着水珠。进了屋,暖意扑面而来,堂屋里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刚沏好的姜茶,褐色的茶汤里飘着几片生姜,香气四溢。

“快坐快坐!”苏大娘给他们倒上茶,又端来一盘炒花生,“村长去后山了,说是要看看今年的菌子长势,让你们先歇着,等他回来再细聊。”

林野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驱散了一路的寒气。他打量着堂屋的陈设,墙上挂着一幅褪色的中堂画,画的是水墨山水,角落里题着“苏门山居图”,落款日期是光绪年间。桌案上摆着个青瓷花瓶,瓶身上刻着细密的缠枝纹,看着像是老物件。

“苏大娘,村里是不是只有苏姓人家?”林野放下茶杯,状似随意地问道。

“可不是嘛!”苏大娘坐在一旁的竹椅上,手里拿着针线活,“以前也有外姓人来落户,可都待不长,不是说山里太闷,就是说夜里能听见奇怪的声音。久而久之,就没人来了。”

“奇怪的声音?”陈默立刻来了兴趣,“是像风声,还是别的声音?”

苏大娘的手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随即又摇了摇头:“也不是常听见,就是雾大的时候,偶尔能听见林子里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的声音,可出去看,又什么都没有。老人说,那是山灵在‘巡山’,别惊动就好。”

林野拿出笔记本,快速记下“雾天异响”“山灵巡山”两个关键词。他注意到苏大娘提到“山灵”时,语气里带着敬畏,不像是单纯的迷信,更像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三个月前,村里有人在山林里迷路,您知道具体情况吗?”林野斟酌着开口,尽量让语气显得平和。

苏大娘的脸色沉了沉,放下针线活,双手交握在膝盖上:“那事儿啊,现在想起来还后怕。第一个迷路的是苏老二家的小子,才十六岁,去山里捡柴,到了傍晚还没回来。村里的人都出去找,最后在老杉树林里发现他,蜷在树下,脸色白得像纸,手里攥着半根折断的杉树枝。”

“他醒了之后,说看见什么了?”林野追问。

“说看见个穿青布衫的姑娘,梳着双丫髻,手里提着个纸灯笼,灯笼里的火是蓝绿色的。”苏大娘的声音压低了些,“那姑娘引着他往树林深处走,他觉得不对劲,想回头,可脚像被钉住了一样。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晕过去了,再醒来就看见我们了。”

林野的笔尖顿了顿,这个描述和之前陈默说的基本一致,但“双丫髻”和“蓝绿色火焰”是新的细节。他接着问:“另外两户人家的情况,和这个差不多吗?”

“大同小异。”苏大娘点了点头,“第二个是苏阿婆,去山里采野菜,也是在老杉树林边晕倒的,醒来后说看见的是个穿青布长衫的老汉,手里也提着灯笼。第三个是苏明,三十多岁,去后山打猎,同样是在那片树林里出事,说看见的是个穿青布裙的妇人。”

“三个人看见的形象不一样?”林野皱起眉头,这和常见的单一神只传说不同,“他们有没有说,灯笼上有什么图案?或者那几个人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图案倒是没说,不过他们都说,那穿青布衣服的人,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睛像深潭一样,看久了会头晕。”苏大娘想了想,又补充道,“还有个奇怪的地方,他们晕倒的地方,都有一片被踩过的草,草叶上沾着青色的粉末,像是从衣服上掉下来的。”

青色粉末?林野心里一动,连忙追问:“那粉末还在吗?有没有人保留下来?”

“哪能保留啊!”苏大娘摇了摇头,“当时大家都忙着救人,没人在意那些粉末,后来下了场雨,就什么都没了。不过村里老人说,那是山灵的‘印记’,是在提醒咱们,别去不该去的地方。”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脚步声,伴随着粗哑的嗓音:“苏大娘,林老师他们到了吗?”

苏大娘连忙起身:“是村长回来了!”

林野和陈默也跟着站起来,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走进来,身上穿着迷彩服,裤脚沾着泥土,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他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朵新鲜的香菇,看见林野,立刻伸出手:“林老师,我是村支书苏建国,让你们久等了。”

“苏支书客气了,麻烦您特意跑一趟。”林野握住他的手,感觉对方的手掌粗糙有力,布满了老茧。

苏建国把竹篮递给苏大娘,然后在八仙桌旁坐下,拿起桌上的姜茶喝了一口:“山里的事,让你们费心了。其实不是我们想麻烦外人,实在是这三个月出的事太邪乎,村里老人都慌了,说是不是得罪了山灵,想请你们来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详细了解情况,或许能从民俗传说的角度,找到合理的解释。”林野拿出笔记本,“刚才苏大娘跟我们说了迷路者的情况,您能不能再补充一些细节?比如他们迷路的时间、地点,还有出事前有没有什么异常。”

苏建国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点燃后吸了一口,缓缓说道:“第一个出事的是苏晓,就是苏老二家的小子,时间是三个月前的十五号,那天也是个雾天。他早上七点多出门,说去西坡捡柴,平时他中午就能回来,那天到了下午四点还没动静,他娘就急了,来找我帮忙。”

“我们组织了二十多个人去找,分了四个方向,我带的队走西坡。”苏建国的眼神飘向窗外,像是在回忆当时的情景,“那天的雾特别大,能见度不到五米,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听见林子里有微弱的呻吟声。顺着声音找过去,就看见苏晓蜷在老杉树林边,脸色惨白,嘴唇发紫,手里攥着杉树枝,身上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我们把他抬回来,灌了姜汤,过了两个多小时他才醒。醒了之后就说看见穿青布衫的姑娘,提着蓝绿色的灯笼。我们问他为什么去老杉树林,他说本来在西坡捡柴,忽然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顺着声音走,就到了老杉树林,然后就看见那个姑娘了。”

林野在笔记本上记下“声音诱导”“西坡→老杉树林”,又问:“苏晓平时胆子大吗?会不会是出现了幻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