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久违的平静(2 / 2)
“幽脉”的首脑,赫然就是这百草堂的东家!他借助药商身份的掩护,利用道观密室进行指挥,并通过老太妃的残余影响力,试图向宫中渗透!
收网时刻到来。
在一个雨夜,百草堂东家再次进入道观密室时,被埋伏的影卫当场擒获。密室中的证据被尽数起获。
经审讯,他对主持“幽脉”、策划药害傅韶景、清除医者等罪行供认不讳。其目的,就是要让傅韶景这个对慕容家威胁最大的人彻底失去行动能力,以便慕容残余势力能喘息并伺机反扑。
至此,慕容家最后一股成建制的隐藏力量“幽脉”,也被连根拔起。
养心殿内,皇帝看着累累供词和证物,长叹一声:“至此,慕容氏才算真正元气大伤,再无兴风作浪之力了。韶景,温瑶,你们又为朝廷立下一大功。”
夫妇二人躬身谦辞。
走出皇宫,已是深夜。雪又开始细细碎碎地落下,覆盖了朱墙琉璃瓦,也仿佛覆盖了过往的血腥与阴谋。
马车碾过积雪,发出吱呀轻响。温瑶靠着傅韶景的肩膀,轻声道:“这次,总算可以真正安心了吧?”傅韶景握住她微凉的手,纳入掌心暖着:“嗯。回家。”
马车驶向信王府,灯笼在雪夜里划出温暖的光晕。府门大开,管家带着下人提着灯等候在门口,橘光融融,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暖意。
慕容家“幽脉”的覆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朝堂内外激起不小波澜,旋即又缓缓沉淀下去。持续数年的明争暗斗、腥风血雨,似乎终于真正画上了句号。皇帝雷厉风行,借此机会又进行了一轮清洗整顿,朝野风气为之一新。
信王府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真正的平静。
傅韶景肩上的担子卸下大半。皇帝体恤,只让他挂着枢密院的虚职,参与些重大决策的议论,平日不必点卯坐班。他终于有时间践行对温瑶的承诺——好好休养,以及,去泡那次屡被打断的温泉。
这一次,地点选在了京郊另一处更小的皇家温泉庄子,几乎与世隔绝。只带了最信任的几名仆从和由石磊亲自挑选的、绝对可靠的护卫。
庄子不大,但十分精致。汤池设在半开放的水阁里,推开菱花格扇,便能看见外面覆着薄雪的松林和远处山峦。空气清冷,池水温热,水汽氤氲如仙境。
温瑶整个人浸在热水里,只露出脑袋,满足地叹了口气:“这次总算没人、没案子、也没刺客来扰我们了。”傅韶景坐在池边,闻言唇角微扬:“但愿如此。”他这次也下了水,靠在池边,温热的泉水漫过肩颈,舒缓着旧日伤痕带来的隐隐酸胀。
一连几日,两人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泡汤、赏雪、对弈、看书,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依偎在暖阁里听松涛雪落。石磊将护卫安排得外松内紧,两只野兔靠近庄子都会被无声无息地请走。
午后,温瑶小睡醒来,见傅韶景不在身边。侍女说王爷去前院书房了,似乎京里送来了些公文。
温瑶起身,披衣去前院寻他。书房门虚掩着,她推门进去,只见傅韶景站在窗前,负手看着窗外雪景,并未在处理公文,眉宇间似乎凝着一丝极淡的、若有所思的神情。
“怎么了?京中又有事?”温瑶走近问道。傅韶景回神,摇摇头:“无事。是皇叔送来的请功叙爵的名单,让我看看。”他顿了顿,语气有些感慨,“上面不少名字,都是在此次清查中立功的年轻将领和官员。看着他们,倒想起我刚入军中时的情形。”
温瑶很少听他谈起过去,便倚在窗边,柔声道:“那时王爷想必也是锐意昂扬。”傅韶景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过风雪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年少气盛,总觉得凭手中剑,可荡平天下不平事。后来……”他声音低了些,“经历得多才明白,有些东西,比沙场征伐更复杂,也更……耗人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