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寒冬(1 / 2)
她坐镇行辕,虽心系前方,却将后方安排得井然有序,如同定海神针。
时间一点点过去,雨势渐小,天际泛起灰白。终于,远处传来纷杂的马蹄声和喧哗声。
温瑶疾步迎出院子。只见傅韶景一马当先回来,浑身湿透,泥浆遍体,铠甲上还带着斑驳血迹。他身后,石磊等人护卫着几名同样狼狈不堪、甚至带伤的侦察兵,正是失踪的那支小队!
“王爷!”温瑶快步上前。傅韶景下马,脚步略显虚浮,却仍稳住身形:“人救回来了。遇上了戎狄的斥候队,交了手,折了三个弟兄。”他声音沙哑,带着疲惫和沉痛。
温瑶心中一紧,却顾不上多问,连忙招呼人将伤兵抬去救治,又催促傅韶景:“快进去换下湿衣!张太医已候着了!”
房间内,热水姜汤都已备好。傅韶景卸下冰冷沉重的铠甲,露出内里被雨水血水浸透的里衣。温瑶亲自拧了热毛巾递给他,又去帮他取干净衣物。
转身时,却见他肩背旧伤处因长时间淋雨和用力,微微红肿起来,周围肌肤泛着不正常的青白色。她呼吸一滞,快步上前:“你的伤!”
傅韶景活动了一下肩膀,不在意道:“无碍,旧伤而已。”温瑶却不依,强拉他坐下,取来药酒:“必须揉开,否则寒气入骨,后患无穷。”她语气坚决,不容拒绝。
傅韶景看着她担忧而执拗的神情,终是妥协,背对着她坐下。
温薇将药酒倒在掌心搓热,然后用力按上他那处狰狞旧疤周围的肌肉。手下肌肤紧绷,带着雨夜的凉意和劳损的僵硬。她细心揉按,力道不轻不重。
寂静中,只有烛火噼啪和药酒揉开的细微声响。傅韶景闭上眼,感受着肩背处传来的、带着刺痛的热意,以及她指尖的柔软与坚持。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驱散了雨夜的寒冷和厮杀后的戾气。
“以后……不必每次都亲身犯险。”身后传来她低低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傅韶景沉默片刻,道:“我是主帅。”“主帅更需珍重。”温瑶手下不停,声音却哽咽,“你若有事,北境怎么办?……我怎么办?”
最后三个字,轻若蚊蚋,却重重砸在傅韶景心上。他猛地睁开眼,转过身。
温瑶猝不及防,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翻涌着她看不懂的激烈情绪。她下意识想后退,手腕却被他抓住。
他手上还带着夜雨的凉意,力道却不容置疑。他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无比:“我不会有事。因为你在等我回来。”
话语直白,近乎笨拙,却比任何情话都更撼动人心。温瑶怔怔看着他,眼眶骤然红了。
傅韶景抬手,用指腹略显粗糙地擦过她眼角,动作有些生涩,目光却专注而炽热:“别哭。我答应你,会小心。”
温瑶用力点头,破涕为笑,反手紧紧握住他的手。
雨夜救回侦察兵后,傅韶景肩背的旧伤果然有些反复,虽不严重,但每每阴雨天便隐隐作痛。温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除了盯着他用药泡汤,更向当地老牧民讨来土方,用烤热的药石给他敷熨,效果竟比宫中秘药还好些。
边关的日子就在这般忙碌与相互扶持中滑过。转眼夏去秋来,北境的风已带上了刺骨的寒意。
傅韶景召集众将议事,主题是即将到来的寒冬。北境苦寒,若遇大雪封路,补给艰难,戎狄也常会趁此时机南下劫掠。
“粮草储备按王妃新法,已足支三月,远超往年。”赵擎率先回禀,语气带着钦佩。“军械甲胄,各堡寨也已补充完毕,工坊仍在日夜赶制。”另一将领道。“然今冬恐有白灾(特大雪灾)。”一位熟知天象的老参军面露忧色,“据老夫观察,今岁秋雁南飞早,鼠蚁储粮尤甚,非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