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大雪(2 / 2)
命令执行。很快,东面山坡传来一声巨响,积雪轰然滑落,虽未真正形成雪崩,但声势骇人。戎狄后军一阵骚乱。
就在此时,傅韶景亲率骑兵,如同神兵天降,从侧翼狠狠插入敌军阵中!
“信王来了!援军到了!”镇内守军见状,士气大振,奋力反扑。
内外夹击之下,戎狄骑兵阵脚大乱。傅韶景一马当先,直取戎狄主将!剑光过处,血溅白雪!
一场恶战,从天黑打到天蒙蒙亮。终于,戎狄丢下数百具尸体,狼狈溃逃。平远镇保住了!
傅韶景站在镇口,看着满地狼藉和疲惫却兴奋的将士,缓缓松了口气。激战过后,肩背旧伤针扎般疼痛,他却浑然未觉。
清理战场,安抚百姓,救治伤员……一直忙到午后,他才得空歇息。坐在残破的墙垛下,他摸出怀中那枚骨笛,吹了一下。清越的哨音穿透风雪,传得很远很远。
他不知道温瑶能否听到,但这仿佛是一种无声的报平安。
当傅韶景带着队伍,押着俘虏,拖着疲惫却胜利的步伐返回云州时,远远便看见城头那抹熟悉的、翘首以盼的身影。
城门大开,温瑶快步迎出,甚至顾不上礼节,目光急切地在他身上逡巡,直到确认他虽疲惫染血却并无大碍,才重重松了口气。
傅韶景下马,走到她面前,将那只骨笛放回她手中,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意:“幸不辱命。”
温瑶握紧那带着他体温的骨笛,抬眼望着他冻得发青却依旧坚毅的脸庞,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个如释重负的微笑,轻声道:“回来就好。”
平远镇一役的胜利,如同在冰雪严寒中点燃了一簇不灭的火焰,极大地鼓舞了北境军民的信心。
信王傅韶景的威望达到顶峰,不仅因他临危不惧、用兵如神,更因他带来的全新气象——军备充实,后勤保障有力,连最底层的兵士和边民都感受到了切实的变化。
云州行辕内,气氛却并未因此松懈。傅韶景深知,戎狄经此挫败,绝不会善罢甘休,且白灾之后必有春荒,安抚流民、恢复生产迫在眉睫。
他正与几位将领商议开春后屯田和加固防线之事,温瑶拿着一卷账册进来,眉宇间带着一丝轻快。“王爷,各位将军。”她略一颔首,将账册呈给傅韶景,“去岁秋冬,转运司试行‘以工代赈’,组织流民参与军堡修缮、道路疏通,扣除口粮工钱,竟结余了不少银钱。妾身核算过,若今春扩大规模,用于兴修水利,开垦荒田,不仅可安置更多流民,秋后或能反补军需。”
傅韶景接过细看,眼中露出赞许。几位将领也纷纷称奇,他们惯于征战,对此等经济庶务并不精通,闻言皆觉此法大善。
“此事便全权交由王妃负责。”傅韶景当即拍板,“赵将军,你派一队人马,听候王妃调遣,维持秩序,保障安全。”“末将领命!”赵擎抱拳应下,对这位心思玲珑、手段高妙的王妃已是心服口服。
温瑶浅笑应下,目光与傅韶景交汇,彼此眼中皆有默契与信任。她如今已不仅是王府主母,更是北境军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温瑶正在转运司处理公务,云州城内最大的几家粮商和皮货商联名求见。来的皆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言语间却颇为愤懑。
“王妃娘娘明鉴!”为首的王掌柜躬身道,“自王爷王妃驾临云州,整顿边防,我等草民深感大德。只是……近来军中采买,价格压得极低,且多用‘兑条’,兑付周期又长,我等小本经营,实在难以周转啊!”
“是啊娘娘!”另一李姓皮货商接口,“往年与军中交易,虽利薄,但现钱结算,资金流转快。如今这……这兑条虽信誉无虞,但积压多了,我等连收购新货的本钱都快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