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蝴蝶效应(1 / 2)
次日关羽返回襄阳,暗中调动兵马,作势欲趁机再攻樊城。
刘禅调于禁领兵往南昌,拜吴懿为江夏太守,领水军驻扎武昌,江东送来的一半物资和青龙战舰都留在武昌,为以后攻打江夏做准备。
现在只等与东吴谈判,接下来的事有些诡诈,甚至可能要耍赖,虽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刘禅还是让刘备先回成都。
既为尽快推广新政,也有避嫌之意,毕竟刘皇叔一生仁厚,不能让他晚节不保。
刘禅定计吞东吴,这件事做好了就是阿斗少年英雄,有大帝之姿。
做坏了就是他还是个孩子,年幼无知,听了法正之计草率行事。
反正法正到了这年纪,已经不在乎名声了
谁让孙权得知吕蒙、朱然被害,认定是法正之计,骂他是个卑鄙小人,那就再卑鄙一次吧!
此时北方消息也陆续送到,曹魏那边的局势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曹操终前召唤的托孤大臣中少了司马懿,变成了曹洪、陈群、贾诩、曹真四人辅佐曹丕。
这说明先前让刘备写给曹操的那封信还是起作用了,三马同槽,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只要联想到司马氏,就会对他们更加防范。
司马懿掌握兵权,一直要到曹洪、曹真这些曹氏宗族将领死后才有机会,现在有了这个警示,可能还会无限后延。
只要这边加快北伐中原的进度,此消彼长,不等司马懿掌兵拿下中原,曹魏势力便不足为惧。
其次就是曹彰的举动也出现了偏差,历史上曹操病逝后,曹彰直接领十万大军吊丧,见面就问先王玉玺印绶,显然也有争夺王位之意。
结果却被司马懿几句反问,最后放弃十万大军,回鄢陵自守,这个骚操作实在让人费解。
或许是曹彰见众文武都辅佐曹丕,又有曹操遗言,辅佐曹丕的都是英勇善战、谋略甚多的人物,凭自己就算杀进洛阳也不得人心。
为了曹氏基业,曹彰不愿内斗主动弃权,但他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只会带兵打仗,却不懂政治权谋。
曹丕也许算得上明主,但可不是什么仁主,对兄弟们下手更是毫不留情,吓死曹熊,差点逼死曹丕。
两年后曹彰进京与曹丕对弈后暴毙,很可能是被毒杀,毕竟留着这么刚猛的一位兄弟,如同猛虎卧于睡塌之侧。
但现在的曹彰却只带了两万兵马,正在潼关观望,似乎犹豫不决。
刘禅看着情报有些疑惑,自己做的事似乎与关中无关啊,难道是荆州局势的改变?
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孙曹瓜分荆州,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也急着报仇,自然无暇顾及关中,曹彰才敢领十万大军去洛阳。
现在关羽取了襄阳,随时可能北上,汉中、上庸都有重兵把守,汉军士气正盛,对关中之地虎视眈眈,这让曹彰不敢倾巢而出。
没有十万大军的加持,曹彰自然也没有底气到洛阳去问先王玉玺。
“这就是蝴蝶效应吗?”
刘禅无奈一笑,没想到阴差阳错也改变了曹彰的命运,也算还救他一命。
不过这样也好,数日后刘备作势北伐,曹彰必定会退兵,就算曹丕想召他服丧夺取兵权也不行了。
七月,曹丕正式封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