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重定盐法(1 / 2)
当夜,姜淮叩开首辅府邸。
杨廷和正在赏画,见他来了也不意外:“为了盐运使的事?”
“下官不明白。”姜淮直视着他,“我们清除贪官,难道是为了给新贪官腾位置?”
杨廷和放下画轴,叹息:“明远,你可知为何历代反腐,总是越反越腐?”
“请首辅指教。”
“因为人性本贪。今日清了这个,明日又会上来更贪婪的。”杨廷和踱步到窗前,“除非...改变这滋生贪腐的土壤。”
“如何改变?”
“改制。”杨廷和转身,“提高官员俸禄,削减手中权力,让贪腐无处生根。但这需要时间,需要...”
“需要妥协?”姜淮接口。
杨廷和默认。
姜淮想起江南那些饿死的学子,想起焚账而死的沈墨,想起为他挡箭的英国公...
“下官做不到。”
“你会做到的。”杨廷和意味深长,“因为很快,你就会发现,单凭一腔热血,什么也改变不了。”
从首辅府出来,夜已深沉。姜淮没有坐轿,独自走在长安街上。
更夫敲着梆子走过,见到他慌忙行礼:“姜青天!”
“你认得我?”
“全京城谁不认得您?”更夫憨笑,“都说您是包公再世呢!”
姜淮苦笑。包公再世?包公可曾面对过这般盘根错节的困局?
回到府中,老管家递上一封信:“江南来的。”
信是靖安侯写来的,只有寥寥数语:
“新官赴任,旧弊未除,反添新患。盐政改制受阻,恐前功尽弃。”
果然。姜淮将信在灯上点燃。
火光跳跃间,他仿佛又看见苏月娘临终前的眼睛,听见王守诚沉入火海前的嘱托...
“备轿。”他突然道。
“这么晚了,大人要去哪?”
“进宫。”
养心殿的灯还亮着。皇帝披着外袍,在灯下批阅奏章。
“朕猜到你今晚会来。”皇帝头也不抬,“为了盐政改制的事?”
“是。”姜淮跪奏,“臣请旨,重定盐法。”
“说说看。”
“现有盐引制度,官员从中盘剥,盐商苦不堪言。臣建议改行票盐法,取消专营,任何商人只需纳税即可贩盐...”
皇帝终于抬头:“你可知道,这要断多少人的财路?”
“臣知道。但不断这些人的财路,就要断天下百姓的生路!”
皇帝凝视他良久,忽然笑了。
他取过一道空白的圣旨:“拟旨吧。朕准了。”
姜淮叩首:“臣...万死不辞!”
走出宫门时,东方已现曙光。姜淮站在宫墙下,望着渐渐苏醒的京城。
他知道,这道新政一出,将掀起比江南案更大的风暴。那些既得利益者,绝不会坐视财路被断。
但他不再畏惧。
因为这场席卷帝国的风暴,从来不是他一个人在抗争。有焚账明志的沈墨,有以身殉国的王守诚,有舍身取义的英国公...还有这天下,无数渴望清明的百姓。
轿夫问他:“大人,回府吗?”
“不。”他整了整衣冠,“去御史台。”
新的风暴即将来临,而他,已经站在了风暴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