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大燕王朝(二)(1 / 2)
数十年后,当杨昭的孙子杨烨登基时,大燕王朝的疆域已远超汉朝,人口突破两千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洛阳城成为了国际性的大都会,来自西域、草原、甚至远方大秦(罗马)的商人云集于此,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也带走了中原的文化与技术。
在洛阳城外的太祖陵前,每年都有无数百姓前来祭拜。他们或许不知道杨帆当年在玄菟郡的艰难抉择,也不知道他为平定天下付出的心血,但他们知道,正是这位开国皇帝,结束了数十年的战乱,给了他们安定的生活。陵前的石碑上,刻着杨帆生前留下的一句话:“朕这一生,不求流芳百世,但求天下百姓,再无战乱之苦。”
这句话,不仅成为了大燕王朝的治国理念,更成为了后世帝王的行为准则。而杨帆与他的谋士们在乱世中创下的基业,也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永明元年春,洛阳城褪去了冬日的寒意,洛水两岸的柳树抽出新枝,太极殿内却弥漫着肃穆的氛围。新帝杨昭身着缟素,在太祖杨帆的灵前完成了登基大典的最后一道仪式。礼毕后,他扶起跪伏在地的贾诩、郭嘉等老臣,声音虽略带沙哑,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诸位卿家,先帝遗命犹在耳畔,朕虽继位,却深知肩上担子之重。往后朝政,还需仰仗诸位尽心辅佐。”
此时的贾诩已年过六旬,鬓角染霜,却依旧精神矍铄。他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遵循先帝遗训,辅佐陛下守住这太平江山。如今朝堂内外虽暂无大患,但仍有三件事需陛下优先处理:一是先帝灵柩需归葬太祖陵,需钦点重臣主持葬礼;二是各州郡官员需重新任命,确保新政得以延续;三是西域都护府传来消息,龟兹归降后,部分小国仍心怀异心,需派使者前往安抚,以防再生叛乱。”
郭嘉也补充道:“贾太尉所言极是。此外,先帝推行的‘劝农令’已见成效,但北方并州、凉州等地因常年战乱,农业基础薄弱,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臣建议在这两州设立‘农官’,专门指导百姓改良耕作技术,同时调拨粮食种子,帮助边地百姓渡过春耕难关。”
杨昭一一记下,当即下令:命太常徐庶主持太祖葬礼,务必庄重肃穆;命吏部尚书与沮授共同拟定各州郡官员任免名单,优先选拔科举出身、政绩卓着者;命西域都护陈武暂代安抚之职,同时派遣使者携带丝绸、茶叶前往西域各国,重申大燕的友好政策。
太祖葬礼于永明元年夏举行,洛阳百姓自发沿街跪拜,哭声震天。徐庶按照礼制,将杨帆的灵柩从太极殿护送至高平陵,沿途百姓纷纷献上鲜花、酒食,以表哀思。葬礼结束后,杨昭召集众臣在御书房议事,重点商议北方边地的农业扶持方案。
沮授捧着一卷边地奏报,忧心忡忡地说:“陛下,并州刺史上报,去年冬季降雪过少,今年春耕时多地出现旱情,若不及时引水灌溉,恐会影响夏粮收成。凉州则因地处偏远,农具短缺,许多百姓仍在使用破旧的木犁,耕作效率低下。”
杨昭眉头紧锁,问道:“那依沮卿之见,该如何解决?”沮授答道:“臣建议从国库调拨十万石粮食,运往并州、凉州,作为应急储备;同时命工部打造五千具曲辕犁,送往凉州,传授百姓使用方法。另外,可效仿先帝在凉州屯田之策,在并州设立‘屯垦营’,由军队协助百姓开垦荒地,待秋收后再将土地归还百姓,只收取少量粮食作为种子补偿。”
徐庶补充道:“陛下,除了物资扶持,还需重视边地教育。如今边地乡学覆盖率不足三成,许多孩童仍无法入学。臣建议在并州、凉州各增设十所州学,选拔中原的优秀儒生前往任教,同时免除边地学子的学费,鼓励更多百姓送子弟入学。”
杨昭采纳了两人的建议,命沮授负责物资调拨,徐庶负责边地教育推广。不出半年,并州的旱情在官府的引水灌溉下得到缓解,凉州百姓用上了新的曲辕犁,耕作效率大幅提升。边地的州学也陆续开学,朗朗读书声在以往荒凉的边塞响起,为边疆的稳定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边疆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永明二年秋,西域都护陈武传来急报:大宛国联合康居国,趁西域都护府兵力空虚,袭扰边境城镇,劫掠商队,甚至扣押了大燕的使者。消息传到洛阳,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郭嘉立刻召集军事重臣商议对策,他指着舆图上的西域疆域说:“大宛、康居两国虽实力不强,但地处西域腹地,若不及时平定,恐会引发其他小国效仿,动摇西域都护府的统治。如今张辽将军驻守并州,夏侯兰将军驻守凉州,可命夏侯兰率领一万骑兵,从凉州出发,前往西域平叛;同时命陈武坚守西域都护府治所龟兹城,等待援军。”
贾诩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郭司徒所言虽有道理,但夏侯兰将军的军队需长途奔袭,粮草供应困难。臣建议从凉州屯田营调拨粮食,作为大军的补给;同时派遣使者前往乌孙国,许以重金,劝说乌孙出兵协助夏侯兰,形成夹击之势。大宛、康居两国素来与乌孙有隙,乌孙定会愿意出兵。”
杨昭综合两人的建议,命夏侯兰即刻领兵出征,又派遣使者前往乌孙国。夏侯兰的骑兵日夜兼程,不到一个月便抵达西域边境,与乌孙军队汇合。大宛、康居联军见大燕军队势大,又有乌孙相助,顿时军心大乱。夏侯兰趁机率军猛攻,联军大败,大宛王、康居王被迫出城投降,释放了被扣押的使者,并赔偿了劫掠的财物。
经此一役,西域各国彻底臣服,再也无人敢心生异心。杨昭趁机下令,在西域增设三座烽燧,加强对边境的防御;同时扩大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将大宛、康居纳入其中,进一步巩固了大燕在西域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