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调整赋税(2 / 2)
蜀地也好办,虽然山川地形复杂,但是自来是天府之国,朝廷陈有重兵。只要扼制住地方豪强,杀灭山里占山为王的土匪,让百姓安居乐业。加征点税务,应该也没什么大事,征税不要钱帛,改为征粮为好。
但是黔州那边,还是不要征税,维持原来的相处模式。一个国家,安稳是首要的,少数民族汇集之地,施政更要谨慎。黔州多山地,水脉也多,出产稻米、茶叶、香料、木料。可以用盐、糖、药物、文具之类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交换他们手中的稻米和木料。
皇帝心中不痛快,他是一国之君,母后有些管得太宽了,违反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太后人老成精,看出来儿子心中不爽,赶紧哄哄他。
太后笑道:“茂儿,你别生气呀。你没当过太子,先皇也没怎么教你如何执政,只在病重时,让你们三兄弟监国。恐怕三兄弟各怀心思,巴不得对方出纰漏呢。无论是治国,还是生活,有很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着急。
母后虽是后宫妇人,但在先帝身边待了十多近二十年,很多大事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多少有点心得。”
皇帝听了这话,心气才顺了一点,点点头,示意知道了。忽然问了一声:“母后,朝臣们说了,偌大的后宫只有皇后一个,实在是与旧制不合,要求后宫添人。儿臣也没有主意,母后看该如何答复?”
太后想了一下,问皇帝:“这是帝王家事,母后也不好太过强迫陛下。茂儿自己有什么想法?想听听你的真心话。”
皇帝道:“皇后脾气不大好,人又很强势,儿臣有点怕她。不过,儿臣也觉得,后宫只有一个皇后,有点不合旧制。”
太后点头:“是啊,后宫只有一个中宫皇后是不行的,早晚要进人。陛下有什么合心意的人选吗?皇后虽然强势,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给她一点时间,她会习惯的。”
皇帝摇头:“自从父皇让儿臣与兄弟们一起监国,儿臣就提着心劲,就怕辜负了父皇的信任,又怕兄弟们笑话。一个家庭尚且有一大堆事,何况一个国家,天天都有闹心的事。后来登上皇位,掌控东陈亿万生灵的未来,哪里还有心想男女之情。”
太后有些意外,这个娇生惯养的儿子,能想到这里,真是个皇帝的材料呢。太后笑着夸了一句:“吾儿心系万千生灵,是当皇帝应有的胸怀,不错,不错。既然暂时没有心情,再等等也行。皇后如今只有一个儿子,还是有些势单力孤,再生几个孩子,地位就稳定了。”
皇帝也笑了:“母后,你还真是为皇后考虑,怕她中宫地位不稳,暂时不主张后宫进新人。朕也是皇后的丈夫,孩子的亲父,自然希望他们母子平安。”
太后道:“前朝往事太久远,母后也说不准,不便置评。只本朝开国以来,皇后位置稳固的,后宫与前朝都稳定。皇后反复废立的,都会出现不稳定。你与皇后是结发夫妻,感情不错,皇后又是个能干懂事的,当婆母的也希望她好啊。”
皇帝细寻思一下,这话有几分道理,洛坤闱是个大气的,当皇后很合适。这可是舅父和母后商量好,精心挑出的人选,他接触后也很满意。如今儿子李尚快两岁了,很是可爱。太后很喜爱这个孩子,成天去看,祖孙俩常常牵着手散步。
太后还说,将来让二姨父顾廉当太子少师,专门教导小孙子的文学方面,又说让表兄王雷给小孙子当武师,教他一些武艺。这意思很是明显,是把皇长子往储君的方向培养呢。本来嘛,这是自己的嫡长子,只要身体和智力没有问题,当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人选。
到了这一年的腊月,岭南第一次上交赋税,钱、帛、粮、盐、糖都有,数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这一道的税收,抵得上江南二道的赋税了。蜀地也平稳了,剿灭了四十二处山匪,收拾了六股闹腾的蜀地大豪族,光缴获和没收这些人的资产,都够交两年的赋税了。
黔州那边通过谈判,也都安静下来,都在东陈国的治下,朝廷也不是不讲道理。土人一听不征税了,也没那么大怨言了。
土司们想着,要是朝廷愿意用盐、糖、药物、书籍、文具,来换他们手里的稻米、茶叶、木料,也不是不可以,价格差不多就好了。反正他们确实需要这些东西,朝廷主动送过来交换,还省了运费呢。
林家私下找到王右相,意思想让他们家的女孩进后宫,请王右相跟太后娘娘和皇帝提一提,看上头的意思。王右相闻弦歌而知雅意,这是奔着妃位去的,林家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就是想通过联姻,逐步提高自家的地位。
太后听了袁夫人的话,叹口气:“嫂子,林家这些年一直跟着咱们的战车,算是自己人。林家的女儿培养得不错,本来是想选一个年龄合适的进宫。只是,广平为母妃和林家要好处,闹腾了几场,惹得哀家心里不痛快,就不让林家女子入宫吧。”
袁惜时心中暗暗叹气,广平公主这些年百事顺遂,有些飘了。太后和皇帝知道你的好处,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你安排。他们可以给,可你不能上赶着去要,这不是挟恩自重嘛,上位者都讨厌这样的行为。
一来,怕其他人家有样学样,有一些功劳就立竿见影地要好处。二来,怕养成贪得无厌的习惯,他们给不起。
太后想了一下又道:“嫂子,跟你说句实在话,要是林家有意让孩子入宫,再等一等。皇后是个好孩子,哀家选的,硬把人家拉入皇家的漩涡,心里上过意不去。只要皇后不犯大错,她永远是皇后。她现在只有一个儿子,有些孤单,再生一两个,哀家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