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强行成全(2 / 2)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太后让人抬了一张案几过来,掌了灯,备了文具。书吏验看过房契和购买合约,写了过户手续,让长孙荣签字盖印。核对无误,官印一盖,契税一收,过户完成,李县令把一份新房契递给宣王殿下。
宣王殿下黑着脸接过,他又气又恨,却拿太后无可奈何。又想,这也许不是坏事,僵局总要想个办法来解。这个宅子价值五万多贯,这是一大笔钱,多少官员光靠俸禄,一辈子也攒不下来。王妃可以拿来送给杜家,杜家人见钱眼开,有这么大好处,估计也不会闹腾了。
宣王殿下看了一眼明显松了一口气的长孙荣,心一下子软了。这件事中,最为难的就是外孙子了。一边是太后的高压,一边是外祖母的胡搅蛮缠,他哪个也得罪不起。顺了太后的意思,宣王妃寻死觅活。顺了外祖母的心意,太后不会善罢甘休,可能要治罪,断人前程。
太后对顾家人道:“把顾喜娟的嫁妆单子拿过来,让人核对着往外抬。长孙荣欠人抚养之恩,只能把宅子给人家了。咱家姑娘可不欠别人恩情,她的嫁妆可不能白搭上。”
顾家人见太后压住了宣王夫妇的气焰,心中痛快了,听太后吩咐,应了一声,取了嫁妆单子,递给慧真姑姑。顾喜娟吓得不知所措,这会儿挣扎着下了喜轿,跪到太后面前,抹起眼泪来。
太后叹口气:“喜娟,别哭了,你一哭,在乎你的人心疼,其他人都等看你的笑话呢。世上之事,除了生老病死,都不是大事。有姨母在,你怕什么?世上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有的是。”
顾喜娟停住哭泣,心中暗暗松口气,如果长孙荣是良人,给她退路,她就认下这个男人。如果他是怂包软蛋,左右摇摆的人,自己也不能因为他就自寻死路。太后姨母说得对,那样只会让仇者快,亲者痛。
太后道:“喜娟,如果长孙荣记得自己是长孙家儿郎,认可长孙家祖训,他不会负你。如果他不认同,不讲仁义礼智信,你跟姨母回宫,给你另择良配。过几日,让二舅父三舅父回都城,开祠堂,把这个数典忘祖的东西逐出长孙一族。”
长孙池瞪了儿子一眼,自己马上跪下,哀求道:“太后娘娘,万万不可呀,荣儿不是那样的人。如今把宅子赔给外祖母,也算还了抚养之恩。他的婚事是太后赐的,不能更改,不信不义的罪名,荣儿担不起,长孙家也不敢做。”
太后笑道:“池表弟,当年你的亲事是表姐让人说和的,现在你儿子的亲事也是哀家成全的,今日就给你面子。新宅子归人家了,也不能让新娘子回娘家,怕吓着顾家人。哀家的妹妹、妹夫都是老实人,胆子小。”
长孙池一时没明白过来,挠挠头,憨厚地笑笑:“太后娘娘,要不先把新娘子接到景阳侯府,在侯府拜堂成亲,您看怎么样?”
太后道:“不怎么样,大舅父孙子一大堆,没有一个在老宅成亲的。哀家出嫁前有一个宅子,一直空着呢,不过,一直有人经管,打理得很好,就卖给长孙荣吧。今晚就在那里拜堂成亲,哀家这边有的是人手,你领着过去,把这边准备的东西带着,马上布置喜堂。”
长孙池喜出望外,太后的宅子他去过几次,地段稍偏一点,五进的大院子,充满了低调的奢华。大表兄把那里修得庄严大气,用的材料都是世上难寻的,那些墙砖、地板砖、玻璃窗,前所未见。大厅前摆的风水石,后园子建的观景阁,别致新雅。
宅子建筑格局正常,后边有个精心养护的大花园,修得如人间天堂,墙内转圈是翠竹,园里种了许多牡丹,此时大都含苞待放,千姿百态,种类繁多。
长孙荣叩头谢恩,太后故意逗他:“不用谢,也不是白送的,价格可不便宜,要六万贯。哀家不着急用钱,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给,哀家也不怕你赖账。”
长孙荣笑了:“太后娘娘,买卖肯定是给钱的。臣别的本事不大,经营上面还有一手,容臣一个月,定当把房钱双手奉上。”
太后笑道:“好啊,咱们一言为定。刚好,万年县的官吏还在,让他们顺手把过户手续给办了吧。这样你住着也安心,哀家也放心了。”
太后看慧真姑姑一眼,慧真上前,接过太后递过来的房契,心中还有点诧异,太后娘娘真是神机妙算,连房契也随身带来了,真有先见之明呢。她哪里知道,太后有个空间,贵重的东西都在空间里存放,取用很方便。
万年县的人手脚麻利地验看房契,写了过户契,太后娘娘签字盖印,慧真姑姑接过来。官印一盖,长孙荣身上有银票,交了契税,宅子到手。
宣王妃被宣王搂在怀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长孙池领着太后带来的人,把宅子里准备成亲的东西,一一搬出来,飞快地奔向太后出让的安然居。顾家大公子领着送客们,把新娘子的嫁妆一一抬出来,跟着长孙池的人马走了。
太后笑着说了一句:“各位亲朋好友,新郎是哀家的表侄子,新娘是哀家的表外甥女,哀家指的婚。今日有变,实在是不好意思,给各位赔礼了。哀家请你们移步,去安然居喝一杯喜酒,你们不会不给面子吧?”
人群中,领着媳妇来喝喜酒的张思星看了一下眼前的闹剧,笑着摇摇头。宣王妃这种人,高高在上,仗势欺人习惯了,就得姑姑这样的人,才能稳稳压她一头。王雪带头应了一声:“太后娘娘,盛情难却,臣妇是一定要去喝这杯喜酒的。”
人群中有懂事的,连声附和,说自己一定要去喝喜酒。有胆子小的,左顾右盼,准备少数服从多数。有反应慢的,面无表情,木讷地跟着众人移步。
内仆令命人点灯引路,太后的车驾缓缓移动,皇后的车驾紧跟其后。准备去喝喜酒的众人跟在车驾后面,往安然居去了。身后,宣王紧紧禁锢着快发疯的宣王妃,两百多名王府护卫整齐地列队,一个个噤若寒蝉,惶恐不安。
看一行人渐行渐远,宣王殿下七十多岁的老人感觉累,不但人累,心也累。他松开了王妃,自己一屁股坐在宅子大门口,心中泄气得很。好好的亲事,老太婆一意孤行不认可,最后搅和成这样。太后出面打压,用一栋宅子了断抚养之情,实际也是切断两家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