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新城策(2 / 2)
陈刚眼睛一亮,身子前倾:“父亲,是要去打仗吗?”
“不是打仗,却比打仗更考验人。”杨元广笑着摇头,“三座新城即将动工,需你们二人带一个营的兵力,护送建城队伍沿汉河而下,负责三城的城防。”
“护送建城队伍?”杨进皱眉,“只是护送与城防?”
“别觉得简单。”陈武语气严肃起来,“康城临南境周勤势力,是咱们华夏国的国门,容不得半点马虎。你们要带六千人,其中四千人守康城,一千人守安城,一千人守宁城。沿途要护好物资船,不能让流民或盗匪哄抢;到了新城,要组织士兵巡逻,防止外敌袭扰,还要协调百姓建城,不能出半点差错。”
陈刚原本有些失望,听到“国门”“不能出半点差错”,顿时挺直了腰板,眼中燃起斗志:“父亲放心!儿子一定守好康城,绝不让外敌靠近半步!”
杨进也躬身道:“请父亲与陈叔放心,我们定不负所托。”
“别高兴太早!”杨元广突然泼了盆冷水,“这次任务不比军中训练,你们要管的不只是士兵,还有百姓、工匠、官员。遇到流民闹事怎么办?物资短缺怎么办?外敌袭扰怎么办?这些都要你们自己拿主意。尤其是康城,一旦出事,便是国之大事,你们担得起责任吗?”
陈刚脸上的笑容僵住,挠了挠头:“杨叔,我们……我们会小心的。”
杨进则神色凝重:“父亲放心,我们会制定详细的预案,遇事多商量,绝不莽撞。”
陈武满意地点点头,对陈刚道:“你性子急,遇事多听杨进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别自己独断专行。”又转向杨进,“你心思细,也要多提醒陈刚,别让他冲动行事。记住,你们是搭档,要互相扶持,才能完成任务。”
“是!”二人齐声应道。
“三日后启程。”陈武站起身,“回去收拾行李,与手下的士兵交代清楚,让他们做好准备。”
“遵命!”陈刚与杨进躬身领命,转身快步离去,脚步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在军中训练三年,他们早就盼着能有机会独当一面了。
三日后,汉河码头人声鼎沸,千帆待发。建设队的工匠们扛着工具,百姓们提着行李,官员们拿着账本,有序地登上船只。陈刚与杨进身着银甲,站在旗舰的船头,身后是六千人的军队,长枪如林,铠甲泛着冷光。
“出发!”陈刚拔出佩剑,指向河道下游,声音洪亮。
号角声响起,船只缓缓驶离码头,顺着汉河而下。旗舰上的“华夏”字旗迎风招展,与其他船只的旗帜连成一片,遮天蔽日。
陈刚站在船头,望着两岸的景色,心中豪情万丈。杨进则拿着地图,仔细核对河道的位置,时不时与身旁的军官讨论防御部署。
“杨进,你说咱们到了康城,先建城墙还是先挖泄洪渠?”陈刚问道。
“先加固堤坝。”杨进指着地图,“汉河近期可能有汛情,先把堤坝修好,才能保百姓安全。城墙可以慢慢建,但防洪不能等。”
陈刚点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全。等建好了城,要是有敌人来犯,咱们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让他们知道咱们华夏国的厉害!”
“先做好眼前的事再说。”杨进笑着摇头,“父亲说‘一步一个脚印’,咱们先把城防做好,把百姓安顿好,再谈其他。”
船只在汉河上顺流而下,留下一道道水痕。远处的岳山巍峨耸立,近处的农田金黄一片,百姓们在船上唱着歌谣,工匠们讨论着建城的细节,士兵们则警惕地巡视着四周。
陈胜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汉河方向,心中充满了期许。他知道,三座新城的建设,不仅是华夏国疆域的扩张,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而陈刚、杨进这些年轻人,终将成为华夏国的栋梁,撑起这片土地的未来。
汉河的水流淌着,带着华夏国的希望,朝着远方奔去。船只的影子越来越小,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