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公子桉:数百年后,我大兴路该通往何方(1 / 2)
“嗯。”
荀攸掐着胡须,扬眉道:“留岛不留人,大概是此意,因为这些皆是兵学学子自己所为,每年大考之时,军议司会透露一些战略意图,兵学学子模拟战争,故而才如此排布。”
荀谌苦涩道:“不怕泄露吗?”
“大兴不惧任何人。”
“大兴学府的学子,远比两位叔父想的更加忠诚。”
“他们与大兴文武官吏没有什么区别,只会比很多官吏更加出色。”
“有时候吐露一些战争意图,更能激起学子的斗志与热血,不是吗?”
“他们不必担忧大兴停下脚步,大兴的未来在他们手中。”
“封侯拜相,开疆拓土,封狼居胥,勇冠三军,光宗耀祖,青史留名,威震天下,皆是他们。”
“有人在博士楼前立誓。”
“要以授学天下未己任,开愚昧之民智。”
“有人出仕离开大兴学府。”
“于学碑前驻足,挥袖大笑来日必将以治民为己任。”
“有人持大兴律法,面对刑部之旗。”
“宣告依法律己,依法律人,执律法之剑,持正义之天秤。”
“有人背负医箱,前往天下各地,留下医万民,兴国寿的誓言。”
“有人参入工部,兵部等工程,默默成为大兴最为强大的柱石。”
“有人在坤舆万国前驻足,许下舰船东出西归,遍地皆大兴战旗的战意宣言,这就是大兴学府,大兴的未来。”
荀攸说的意气风发,言语激昂,目光炽热而又期待。
大兴学子,是所有人期待的存在。
第一批大兴学子,已经在大兴治下十州挥舞着自己的才能。
他们比寻常官吏更睿智,更加具有活力,也更锐气。
大兴不折腰,大兴学子亦不折腰。
他说这么多,就是要让自家叔父这位大汉王佐,见证属于大兴的风景,属于大兴的盛世。
稷下。
声如惊雷。
豪迈之气充塞每一处角落。
荀彧,荀谌振聋发聩,目光中多了几分驳杂。
他们曾也是意气风发的荀氏子弟,可是他们或败,或退,都归为大兴之民。
天下诸侯,看不见希望的征伐。
可是,他们在大兴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潜力,是属于千古盛世之兆。
“公达。”
“不必炫耀了。”
荀彧摇头苦笑道:“各为其主之时,有胜有败,大兴可胜千场之战,唯独不能承受一败,会折锐气。”
“叔父。”
“你陈旧了。”
荀攸目光湛湛,遥指前方:“大兴之锐,天下莫有能及,非百胜之功,是源于希望,王上开科取仕,铸百姓学子之龙门,这是天下之希望,百姓之希望,大兴之希望。”
“或许吧。”
荀彧怅然一叹。
这一日。
他与荀谌所观。
大兴锐利,百胜而未一败。
这种锋锐太过可怕,可以劈开浑浊尘世。
故此,他无法想象锐气折损,戈矛搜锋之后,大兴会变得如何。
六月中旬。
大兴开科取仕。